分享

专栏 | “资产荒”是个什么鬼?

 早上升起sun 2016-04-16


近期被这个新闻惊到了。




4月10日,全国400亿规模的国债被市民抢购一空。作为今年首期电子式储蓄国债,连银行工作人员都感叹:“买国债简直跟抢春运火车票一样火爆,完全靠人品。”


放在几年前,这种排队行为可能会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在经济下行、利率走低的大环境里,每年4%左右收益率的国债未尝不是低风险客户的合适选择。


是的,资产荒。


进水速度和出水速度的博弈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做的比较多的数学题:一水池有1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进水口进水速度和出水口的出水速度分别是多少多少,问水池多久能蓄满水,或者水池的水多久能排完。


现在的问题和这个数学题目很像。


首先,进水口来看,我们的货币投放越来越多。就拿最近的数据来看吧。央行2月金融数据显示,M2余额14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不仅如此,市场预期3月份M2增速在13.5%的超高水平,已经远超全国GDP增长6.9%的水平。


而出水口方面,可供大家投资的资产主要有:存款、房地产、股票、债券、量化对冲、商品、黄金等。存款利率不到2%;目前房地产的租金回报率不到2%;股市经历几次大跌,投资者心理阴影面积巨大;量化对冲产品又受制于股指期货政策;P2P跑路那么多,万一出现“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的情况也是血本无归……


于是乎,进水管的水速不减,哗啦哗啦地流进来,但是出水口的速度却越来越慢,结果就是池子里的水越来越满———银行人士向媒体提供的数据显示,受股市回流资金影响,仅7月到8月间,国有大行银行理财余额平均增长1000~2000亿元。


      前两年,经济周期下催生了一批高息资产,让银行理财赚钱的模式也相对容易。但实体经济回报率的下降,贷款不良率的上升和刚性兑付的打破,都增加了资金配置资产的难度。一面优质投资标的匮乏,一面股市资金大量回流,两者的共同作用,让资产配置的矛盾凸显。


与此同时,政府为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经济稳增长的目标,又在不断降准和降息,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这应该可以说明资产荒的基本原因。


本质是高收益资产的贫乏


“资产荒”的本质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早就下降了,但是大家对金融产品的预期回报率还停留在较高水平。因此,与其说是资产荒,不如说是高收益资产的缺乏。


央行六次降息,目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5%,贷款利率为4.35%。今年3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就3.89%,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从2014年初开启下降模式,接连跌破5%、4%临界点,3月份也是近年来银行理财收益率首次“破4”,预期收益率也在继续下滑。


而“宝宝类”产品收益更是惨跌至3%以下,而相对高收益的P2P产品风险加剧。


如此,3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4%,5年国债票面年利率为4.42%,在推出当天上午10点就被市民疯抢完也不足为奇。


欧洲、日本等各国和地区竞相发行货币,已经负利率。这也导致全球范围内各国货币不断贬值,更有机构最新预期未来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将贬值7.6%至7元。这无疑加重了人们对资产贬值的恐慌情绪。


4%的年收益都要靠抢,要秒杀,高收益资产的缺乏可见一斑。


'资产荒'的解法


“钱多+资产荒”怎么破?为避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小博尝试着提提破解之道。


在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理财产品日趋减少的环境里,再力图以“无风险”来获得较高收益已经不太现实。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想要获得一个更高的预期回报率,则需要承担适当风险。只是如何在风险波动率相对较低的品种里,寻找预期回报更高的资产。


另外,彻底摈弃收益驱动的模式,进行多元资产配置、丰富资产类别是必行之举。如果没有将资产类别进行有效细分,忽略资产之间的相关性,都不能达到分散的目的。


正如之前小博文章里提到的,如果以为把所有资产分散在了几只股票基金上就以为是丰富了组合篮子,则大错特错,因为所有资产还是集中在了股票上。你分散了篮子,却把它们放在了同一自行车的后座上。


     资产的不同类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也不应存在人为的壁垒划分。风险收益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无非是在不同的阶段体现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你在不同人生阶段所搭配的风险承受能力。


最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对阶段内不同投资品种的风险收益比进行比较,选取合适资产进行配置和切换,是配置者的核心能力。


值得提醒的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毫无疑问应该在资产配置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至少占投资者可投资资产总额的40%以上。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则建议更高的配置比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