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说“虹桥修禊”

 高山仙人掌 2016-04-17

漫说“虹桥修禊”

节选自《重铸虹桥雅集辉煌提升扬州人文品质》

    雅集的起源

    雅集起源于古代的上巳节。自周代始,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以求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也称为修禊。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兰亭雅集。兰亭雅集作为兰亭的一个文化品牌,源远流长。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召集当时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水边举办雅集活动,做流觞曲水之戏。此次雅集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序,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雅集也从此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交游切磋的风雅之举。此后,雅集得到了后世文人雅士的积极响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文人、书法家相聚兰亭举办雅集活动。兰亭雅集一直传承有序、绵延不绝,已形成一道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景观,其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在海内外有着深远影响。

    虹桥雅集的辉煌与衰落

    在中国古代,可以与兰亭雅集相提并论的只有扬州的虹桥雅集。虹桥雅集发生在清代的初中期,规模较大的有五次之多。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王士祯来扬州当推官。史载其“昼了公事,夜接词人”。他先后组织过两次大型诗酒盛会,开了扬州虹桥雅集的先河。康熙元年(1662年)春,他与陈维崧、杜濬、陈均衡等名士第一次修禊于红桥,众人击钵赋诗,游宴不息。此次修禊,王士祯作《浣溪沙》三首,其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有:“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众人争相和韵赋诗,为一时之佳话。康熙三年(1664年)春,王士祯再次与诸名士于虹桥修禊,当时他一口气作《冶春绝句》十二首,众人纷纷唱和。王士祯以其大雅之才,不仅给扬州留下了千古佳句,而且为清代扬州虹桥雅集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康熙戊辰(1688年)春,孙孔尚任治水广陵,期间忙里偷闲,与诸名士在红桥畅饮。与宴者纵情山水,歌咏吟唱,“扑衣十里浓花气,不借笙歌也易醺”。微醉之时挥洒墨毫的潇洒,落目之处情景交融的快意,使之成为扬州文坛上的修禊佳话。据记载,这次修禊参加的名士有24人,籍属八省,故而孔尚任称这次聚会为“八省之会”。并写有《虹桥修禊序》记录此次修禊。

    清乾隆元年(1736年),盐商黄履昴百般筹集,将红桥的木板桥改建为石拱桥,形似一弯彩虹卧于水波之上,故而改称“红桥”为 “虹桥”。虹桥修禊之事日盛,乾隆三年(1738年),扬州诗人闵华、江昱、陈章和厉鹗等七人,又续修禊故事,被时人称为虹桥秋禊。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卢见曾效仿王士祯虹桥修禊旧事,邀请诸名士集聚于倚虹园“虹桥修禊” 厅。卢见曾效仿前贤,举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修禊活动,他自作七律四首。海内文士,更是半集维扬。卢见曾广为征和,一时间竟有七千人唱和,编成三百余卷,并绘有《虹桥揽胜图》红桥胜景。当时的名家袁枚、郑板桥也在其中。这成为中国诗歌史与中国烹饪史联手的盛事,也是迄今为止扬州文化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群众性诗咏活动,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是扬州当时经济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集中反映。卢见曾利用自己的魅力和影响,将虹桥修禊活动推上了顶峰。正是这些雅集活动,使扬州声名远播,有“一时文宴盛于江南”之说。

    乾隆二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发,卢见曾入狱病死。虽不久为其昭雪,但从此官员诺诺,虹桥修禊故事再无鼎盛之景。道光之后,红桥西岸的冶春诗社景点亦废,但文脉却未断。晚清名士何廉昉曾题襟馆154个字长联追忆虹桥雅集的今昔:“当年多士登楼,追陪雅集。溯渔洋修禊,宾谷题襟,招来济济英髦,翰墨壮江山之色。繄玉钩芳草,绿蘸歌衫;金带名花,香霏砚席。扬华摛藻,至今传宏奖风流。贤使君提倡骚坛,谁堪梅阁联诗、芜城续赋;此日有人骑鹤,烂漫闲游。怅文选楼空,蕃釐观圮,阅尽茫茫浩劫,园林剩瓦砾之场。只桥畔吹箫,二分月古;湾头打桨,十里春深。补柳栽桑,渐次庆升平景象。大都会搜寻胜概,我欲雷塘泛酒、蜀井评泉。”

    清朝末年,扬州的一些志同道合的耆宿名流出于承继文简公王士祯红桥盛举,续谱修禊故事,自发地组织起文化沙龙,社名仍号冶春,后定址于徐园内,扁舟弄墨。扬州地方文士如臧谷、梁公约、吉亮工、孔小山、陈含光等俱为后社成员,只是雅集中少了湖光山色的吟咏,而多了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担忧和悲愤,酒馔简朴的雅集折射出晚清民国时期列强欺凌、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文人们的引吭高歌,事事关心的兴亡之职,使大虹桥成为代指政治风雨的桥,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迁。1937年日寇侵略扬州,冶春后社解散,虹桥雅集逐渐淡出人们记忆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