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刻本的字体

 昵称32295378 2016-04-17

从成化、弘治,上溯至洪武,在此时期的刻本,仍然承袭元时风气,多是黑口赵体字。古人说:“书籍明刻而可与宋元并者,惟明初黑口本为然”,又说:“明刻黑口宋人集,世以为珍”(见《黄荛圃书跋》),可见此时刻印甚佳,但经厂本除外。自正德、嘉靖以后,黑口本绝无仅有,一般都是自口,而字体亦一变而为方体字,僵硬呆滞,甚至劣者形如枯柴,很不美观。万历以后,字体又一变而为横轻直重,颇类颜体字,其气派与嘉靖本又全不相似,天启、崇祯,字体又一变而为狭长的横轻直重的字样,气派更小。山西刻的,刀法笨拙异常;陕西刻的,又一种刀法,多古体字,  唯济南刻的,还比较好,如田经校刻的《黄帝内经》犹有元人气息。

上面说的是就匠体字而言,若名家写刻本,则大不相同。有赵、有欧、有颜,各就专长,手写上版。若万历年新安汪一写刻的《淮南鸿烈解》,写颜体,赵秉忠《琪山集》写欧体,带有北魏字体,四明万表的《玩鹿亭稿》写赵体,皆精美绝伦。又有文征明手书《文温州集》,书虽未见,而藏书家见过的,都认为至宝。此类写刻本,存量稀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