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糖药你吃对了吗

 超越书苑 2016-04-17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目前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对各种口服降糖药物并不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误区。就像打仗一样,只有很好地了解自己手中的武器特点和敌人的缺陷,才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面对各种降糖药,糖友们,你们吃对了吗?

口服降糖药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和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包括了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这类药物共同的特点是:1、单独使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2、这类药物之间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和促分泌的药物或胰岛素联合使用;3、可以用于糖尿病的各个阶段(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除外);4、都可以在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治疗,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转化的时间。

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包括了磺脲类促分泌剂、非磺脲类促分泌剂(格列奈类)以及近几年上市的基于肠促胰岛素激素的药物。1、磺脲类:可有效降低血糖,但共同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2、格列奈类促分泌剂:临床常用的有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唐力),特点是起效迅速、快速代谢,控制餐后血糖更佳;安全性较好,针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仍可安全使用。灵活性更高,可在进餐时服药,不进餐不服药。3、基于肠促胰岛素激素的药物: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临床耐受性较好,但药物费用较高。

了解了各类降糖药物特性后,下面就如何选择降糖药提出一些原则:

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类型选药:Ⅰ型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都应使用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可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在下列情况下需用胰岛素治疗: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出现严重急、慢性并发症;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大型创伤及手术、急性心脑卒中等);怀孕期。

根据Ⅱ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选药:在Ⅱ型糖尿病早期,首先应该考虑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或)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此时需再加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根据高血糖类型选药:如果空腹血糖不高,只是餐后血糖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或格列奈类(如诺和龙);如果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治疗开始即可联合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药物。另外,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药。

根据体型选药:体型偏胖,首选双胍类或拜糖平;如果体型偏瘦,可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

根据年龄选药: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因此,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短效降糖药物(如诺和龙、糖适平)。另外,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儿童Ⅰ型糖尿病主要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儿童Ⅱ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

根据有无合并症选药: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既可降低血糖,又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果糖尿病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心衰等缺氧性疾病,禁用双胍类药物;如果患者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最好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诺和龙;如果严重的心肺肾等全身性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根据糖尿病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选药: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选择每天只需服药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适合。患者顺应性更好,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还要将价格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患者能够维持长期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