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叶村论画(三)

 C音MM 2016-04-17

自己的作品应能表现自身的个性,体现自己的感情。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自己感觉我现在精力还充沛得很,创作灵感非常丰富,脑筋也清楚,耳朵和眼睛都很好。我画了一棵老松,枝叶茂密,老干苍劲。题为《老龙吐出夜明珠》,你说像不像?

(1986年10月8日于听雨楼)

表现自我,这是当今画坛在理论上的热门话题。其实,自从唐宋以来文人画兴起之后,这乃是历代名家所追求的。他们对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志趣,无不向往并且努力做到。其实,名家作画,多乘兴之所至,纵情挥洒,达到作品技巧和意境的新奇。不觉当中,也必然表现了自身的情怀和个性。真正的高手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自然地结合,无须刻意追求。

初学的人基础不牢,功力不深,不能机械地、表面地模仿前人。更不必学着古人,先喝醉了酒,再吟诗作画。其实古人也并非都是酒后才有佳作。

不假思索,顺手乱画,那不叫作画,叫浪费纸。

(1986年10月19日于听雨楼)

书法金石味,金石书法味。

(1986年11月6日于听雨楼)



(谁把芙蓉云外栽,亭亭秀丽四时开,清宵皓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


《格古要论》(明代曹昭著)上说,名画无对轴,此话不假;名人作画偶乘兴致勃发,挥毫泼墨,易得神品;兴致消失,作品神韵亦退,故无对轴。

什么叫画理?画理就是画家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掌握了自然规律,也就掌握了各个物类的具体形态和神韵。所谓画法,就是表现自然、描绘自然的手段和方法,属于技巧性的知识。我在皖南山区住过,那里有山、有水、有竹林。我到过不少名山大川,亲自体察了所谓“山形面面看”、“山影步步移”的含义,画出来的山水就不同了。

(1987年3月7日夜于病房)

画石之法,经过凝思构想之后,心胸和手腕必先积蓄一股力量;下笔之时,速度要快,其力当如巨石滚落,自高而下,势不可挡。这样画出的石头才有质感和重感。倘若落笔漫不经心,轻飘飘的、软弱无力,画出的东西就不是石头,大不了只是个黑框框。

(1987年3月10日深夜于病房)

我曾有万里之行,心里装着半个中国。我每到一处,不仅要找出普遍规律,精研大自然造化出来的普遍之“理”;还要找出这里的特色,看看此处与别处的景色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这是其一。其二,我还要认真推敲,用什么技巧才能画出这些特色来?然后,反复实践,反复总结。

(1987年3月20日于病房)

临六朝碑帖,研四王画理。

(1987年3月25日,凌晨2点于病床)

画竹需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于霄,有君子之风,方显出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一幅好画配上相应的诗,洋洋洒洒,可谓是双璧弥合,再配以相应的印章,互相取长补短,既调整了章法,又增加了情趣,堪称相得益彰。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1984年3月上旬于听雨楼)

画花卉,花枝的穿插与交错很重要,画梅更讲究枝干的穿插;枝干穿插俏丽、奇变,等于成功了一半。

花卉的章法不宜松散,太松太散必乱;又不宜太紧太密,否则易使人感到闷塞不舒畅;凡散乱者,可用紧凑之法救之。可增画交错枝条或相聚叶片,把原来较平均的空白变得不平均;又可使空白之间的距离缩紧,就会立刻变得好看,并给人一种紧凑、集中之感。

(1985年7月11日作画时)

花鸟画尤其讲究疏密,山水则更要注重虚实。

画花卉,如嫌某些地方太散,除了添枝加叶之外,尚可用款书和印章来补救。如这些方法仍为不便,则采用加点的办法来处理。

点的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用处,点可使疏处变密,可使过紧过密处分散,可破小空的平均,可给画面提神,还可用湿大点改变画面枯笔过多造成的枯燥感。

花卉中添画小动物,如能恰到好处,便会增加情趣,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气。小动物要画出神态和表情,彼此之间又有感情交流。我有一幅花卉画的牵牛花绕架而生,几只小飞虫在花间飞来飞去,似有恋花之意。另外,花荫之下,又有几只小鸡,其中的一只全神贯注地望着那几只飞虫,欲走不舍,欲吃不能;而另一只小鸡则又看着这只小鸡,显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神情。让人看去似乎是呆头呆脑,又呆得可爱。这样,整个画面便活灵灵的,既有生活情趣,又富艺术感染力。(1986年12月11日于听雨楼)

画折枝,有的靠边,有的不靠边。要画内画外相互呼应,相互贯通;使人联想出画外有画。有时一根树干或树枝在画面上被分切成两段,要让人看出它们在画外是相连的,这叫笔断意不断。

(1986年6月19日于听雨楼)


凡画鸟类,先从嘴上腭一长笔开始,补完上腭,再画下颌一长笔,然后补画下颌,嘴便画成了。

画完嘴,于对准嘴之牙舌之处点睛。画头从头脑门上开始,画背上披毛。接着画胸及肚子,直至尾巴。后补画腿及爪。用浓墨加画翅膀和尾部粗长之毛,再用淡墨或稍淡墨色收拾背部和胸部之细毛软毛。

(1983年1月7日作画之后)

金石佳者可分三品。轻重有法中之法,来去得神外之神;笔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这叫金石神品。屈伸得情趣,疏密无拘束,无雕琢气者称为金石妙品。布局得当,无懒散局促之病,有清雅平正之美,谓之金石能品。

(1985年9月5日作画后)

继承文人画遗产,首先要提高文化修养。除能画之外,还要能诗文,能制印,又要能写一手好字,这是十分难能的。唯其难能,方见可贵。现有不少从事中国画的人,缺乏这些修养;有的虽也诗书画印齐备,诗文多为抄袭他人;其余或书法不精,或不会制印,也有的题款位置不当,反倒破坏了画面。

中国画对于刻画形象,历来是非常讲求的。谢赫的六法中把笔墨效果及其要求叫“骨法用笔”。无论创作还是鉴赏作品,都不能忘记这一条。古画论云:“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又有“墨分五色”之说,可见用笔墨的重要性。“研习六法”应不断提高笔墨修养,熟习笔墨技巧,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笔墨技法是随着时代、表现内容及画家的思想感情不同而不断变化,我们应在学习和创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真体会和总结。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