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上好“幸福第一课”

 江山携手 2016-04-17
24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据悉,今年全国的“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通知要求学校引导中小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
  从2008年开始,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已经连续举办四年了,每年都有一个主题,而这些主题,无不以当年最重要的社会事件和最宏大的时代背景为依托,比如2008年的“以知识守护生命”,2010年的“我的梦中国梦”。而今年的主题则是“幸福”,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就是倡导中小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幸福,在不断进步中获得更大的幸福体验。
  “幸福”是个无比美好也令人无限向往的字眼,让中小学生知道什么是幸福,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如何上好以“幸福”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这个问题上,看法不一。懂得幸福的涵义,珍惜现在的幸福,确实很有必要,但是要真正理解幸福的“来龙去脉”,真正懂得如何获得幸福,追求幸福,无疑比仅仅知道幸福是什么更有意义。如果我们仅仅把“幸福第一课”上成了描绘幸福,享受幸福,感恩幸福,则只能算是一种狭隘的幸福,短视的幸福。
  首先一点,是要让中小学生看到幸福背后的“不幸福”。先不说成人世界的不幸福,就是这些中小学生的同龄人,也有太多太多孩子仍旧处在“不幸福”的生活当中。他们有的人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常年和父母分离,缺失了父爱母爱,何言幸福?他们有的是贫困山区的孩子,连午餐都吃不上,连基本的营养健康都无法保证,又何言幸福?只有让孩子客观全面的看待身边的幸福和不幸福,他们才会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并且在自己享受幸福的同时,也有心让别人幸福起来。
  其次,就是要告诉中小学生,什么才是获得幸福的正道。有人觉得物质上的富足可以换来幸福,有人觉得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但无论秉持何种价值理念,最后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和途径,才能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方法和途径才是正当的,合法的,符合道德规范的,就必须成为“幸福第一课”的内容之一。
  如果孩子们仅仅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但是却不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正确的方法去获得幸福,甚至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不幸福之上,以损害别人的幸福来成全自己的幸福,那么这样的幸福就是一种“伪幸福”,就是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