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正在准备考试的学子们

 岁月如歌的小屋 2016-04-17
我平日会在全国各地讲课,在我讲课的时候,当地的很多朋友会带着家人,来向我咨询健康问题,所以我走到哪里,都是从早讲到晚上,基本没有停歇的时间。
上周在上海,有朋友带着孩子来向我咨询身体问题,孩子读中学,感觉身体有各种不适应的地方,脾胃不好,容易腹痛腹泻,尤其是考试前,往往会腹泻,出现严重的青春痘,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喜欢发火。
这样的孩子,我见过很多,有的甚至最终抑郁,无法读书。见得多了,所以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这事儿不是我的诊断能力有多强,而是见过太多的缘故。现在,几乎每周我都会遇到这样情况。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往往只需要用几分钟谈他(她)们身体的问题,或者食疗,或者用方剂,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会解决根本问题。接下来,我往往会花很长的时间,给这些年轻的学子们讲如何对待考试的问题,讲如何对待各种考试的排名。
那么,到底该怎么面对考试呢?该怎样面对名次呢?这是我要跟孩子们说的,所以,现在我把每次对他们讲的话写下来,供家长们参考。
我觉得,从学生时代,学生们就要尽量学会,做好自己,尽量少与人攀比。
面对考试,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心态,那就是,考试,不是你和别人比的过程,而是自己挑战自己的过程,和别人无关。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和别人比,则永无宁日。比如这个孩子现在考了班级第一,自己觉得不错吧?但是在年级里一比,则另有高人。比如整个城市里面,则高人更多。所以,如果总是以名次来评估自己的话,则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情。
必须承认,人生中,比我们强的人太多了。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天才,比如,我见过对数字超级敏感的人的,眼睛看一眼银行卡号,再过几个小时,您一问,人家全都背得下来。还有心算高手,那么多位的加减乘除,比旁边按计算器快的,这事儿就会让您干瞪眼,没法儿比。
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比较还很多,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富二代,上大学就是开着跑车来的,我们普通人家的能比吗?有的人运气超好,早早的就找了位女神做太太,有的人什么条件都挺好,就是一把年纪了还是王老五,人们管这叫缘分,这个东西,也是不可比的。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如此,我们的世界,评价体系很多,如果我们用每个评价体系,用身边的每个人的优势,和我们自己的劣势相比,则如同古人讲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所见到的生病的孩子,多是学习成绩很好,经常考第一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最容易生病,因为他(她)们时时刻刻紧张,总是担心自己第一的位置失去,所以压力比普通同学大好多,我甚至见过几个这样的孩子患抑郁症的。而在我的人生中,也见过几个这样平日总是排名第一的孩子,最后在真正的大考中,状态不稳,彻底失手,连重点的门都没有考进去的。
这是另一种状态的“攀比”,是自己在最高位置上,因为“比较”出了自己的优势,觉得这个位置是如此的珍贵,不敢失去,所以无比紧张,最终崩溃的。
所以,“互相比较”有时会产生上进的动力,但是它的副作用很也很大,就是容易令自己痛苦,甚至可以这样说,更多的时候,是令自己痛苦。
那么,该怎么面对考试和排名呢?
我还是强调,要有这样的心态,就是考试,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较,而是自己挑战自己,你所面对的,只是自己而已。
我们不管别人如何,我们就是力争做好自己即可。在做的过程中,要找到乐趣,对于学习,要进入游戏状态,像打电子游戏一样,我们去看看游戏厅,打游戏的人没有抱怨太累的,而是乐此不疲,因为太有兴趣了。而学习,我们也要进入这个状态,不断挑战自己,看看自己能做多好,做每道题,都当做游戏来挑战。做好了,开心;没有做出来,就想,哎呀,还有我做不出来的,挑战我?来接受挑战!这样的状态,才会越战越勇。
我妹妹罗玲是学霸,我和她是一个重点中学的,我比罗玲高一年级,她当年学习能力就很强,是我们那个在当地比较闻名的学校的高考文科状元,当年高考的数学,她居然答了满分。
记得在当时,我就观察到罗玲不怕考试,每次考试,没有任何紧张的感觉,我问她:“怎么不害怕考试呢?大家都紧张你为何不紧张呢?”
罗玲笑着回答:“考试有什么紧张的呢?考试就是来检验一下,这些知识我学得到底有多好的啊,我学得这么好,如果不考试,怎么证明呢?”
这话我至今都记得。
她的意思是:我努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我学到极致,最后考试,就是来给我颁奖而已啊,颁奖谁不喜欢啊,有什么紧张的呢?
她的这种思路,就是做好自己,尽力而已,忘记各种比较,这样,反而能做得更好。所以很多容易紧张的女孩,在平时表现得很好,而在最重要的大考时容易失手,而罗玲却一直非常稳定,最后成为高考状元。
所以,看到别人考得好,我们要想,她的优点是什么呢?然后自己考虑一下如何改进而已,至于名次如何,真的没有什么必要比较,将心思放在做好自己上,这样,反而容易表现正常。
而那种特别因为名次而焦虑的孩子,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个要强的父母,或者是父亲,或者是母亲。这样的父母,会特别看重孩子考试的名次,会要求孩子必须考班级的前三名,如果如愿,则开心不已,如果出了前三名,父母会觉得很失望,会觉得孩子出了大问题,会要求孩子不断加油。
这样的父母,我认为是非常糟糕的。
还有父母表面上没有多在意,但是心里在意,于是导致孩子自己很在意的。这样的孩子,我觉得往往是父母夸出来的,从小的时候,孩子就很出色,所以父母会不断夸孩子,这导致孩子会特别在意自己做得多么的出色,对于名次一类的事情,特别关注,每次考试,虽然自己总是表现很好,但是因为总是担心后面的人赶上来,所以别的同学可能觉得是普通的考试,而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讲,却往往是压力非常大的考验。这样的孩子,因为一直被夸,总是希望保持荣誉感,所以不大敢尝试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究其根源,这样的孩子,也是家长的心态不好导致的。
可能,对于这样的孩子和家长,都要学习如何正确面对名次,学习如何不与人比较。这一课,现在读中学不上,将来读大学也要上;读大学没有上,未来走向社会也一定要上。如果缺了这一课,恐怕人生会充满痛苦。
实际上,除了孩子,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上这一课,就是如何尽量避免攀比。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痛苦,其中很大一部分痛苦,来自于比较。
比如,现在同学联系紧密了,手机一点开,就都互相了解动态了:居然当年学习远不如我的她,怎么嫁了一个这么好的老公啊,居然还买了别墅,居然还开宝马,怎么她又出国旅游了,怎么她每天都在晒海外的美食和奢侈品啊?!她的孩子怎么这么出色啊?怎么居然去美国读书,还考上了哈佛啊?而我怎么还骑自行车上班啊,我的孩子怎么考试总是排到几十名以后啊等等,总之我相信,很多人在看朋友圈的时候,心中是充满了问号和惊叹号的,这背后,是自己心中莫名的惆怅。
所以,这样的情绪,也苦恼着成年人。
尽量放下“比较”与“攀比”,关注于做好自己,可能,我们成年人也需要这么想。
再多说一句,当年我的父亲,也非常擅长学习,曾经考中东北大学的理工科的自控专业(比如搞卫星等需要的技术),因为患了肺结核,退学养病,痊愈后又考上了文科的辽宁大学中文系,后来留校任教一辈子。我父亲非常善于鼓励学生,就是那种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试的思想,周围亲友家,如果有孩子要高考了,考之前几乎都会把孩子带来,请我父亲给他们做战前动员,往往孩子能放下包袱,轻松去备考,居然成绩都很出色。这成为一个习惯了,甚至有的家庭,比较迷信我父亲,当年儿子女儿是请我父亲动员后考中的,后来孙子孙女高考了,还是到家里来,请我父亲做同样的动员。
现在,父亲岁数大了,不讲这些了,我发现我却开始讲,周围的朋友开始把孩子带来听我聊聊。
其实,我越来越发现我讲的内容,基本就是当年我读书的时候,父亲曾经对我讲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