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现行评课尚存的问题及凸现的亮点取向

 教育繁星 2016-04-17

评课是一种重要的、常规的教研活动。评课的到位,有利于教学问题的诊断、教学潜力的挖掘、错误观念或做法的制止,有助于执教教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中小学现行评课尚存的问题及凸现的亮点取向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一、现行评课尚存的问题

在新课程广泛而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针对课堂一线实践的评课也面临着指导思想重要转变和研究品位极大提升的现实需要,但是,在当前这两个突出的现实挑战面前,评课还存在着诸多与之不相符的做法和认识,亟待认识上统一和行为上跟进。

1、评课无关痛痒,不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的评课批判和挑刺的太多,如果是教研员这样做,上课的教师大多是敬而远之,徒生隔膜;如果是遭遇同行直言不讳,上课的教师十有八九会反唇相讥,只增嫌怨。因此,长此以往,评课者往往有碍情面,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不说不足,不说失败,免得背后招人气怪”。评课于是变成走过场,甚至异化成虚假的恭维,只唱赞歌,不讲缺点,不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

2、评课直觉道来,不突出要害中心

评课需要有准备的头脑,首先需要评课教师在听课之前对当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听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认为重要或关键的环节或问题,但是,往往在听课实践中,毫无准备地进入课堂开始听课的现象很普遍,这样导致在评课环节凭直觉感受,想到哪里说哪里,并美其名曰“抛砖引玉”,其实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要害,评课没有中心观点或主题。

3、评课以经验为主,缺乏理性高度的专业论断

评课是一种基于专业的判断,需要评课以专业的眼光来审视课堂上发生的师生之间的交互行为的有效性。但是在评课实践过程中,评课教师往往是个人经验主义至上,自己经历过和认识到的做法和模式成为检验往后一切课堂实践正确或可行与否的标准,缺乏理性的专业论断,评课失去理论依据或支撑。    

4、评课以评价为主,缺乏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任务要求评课不能停留于当次课是好还是差的简单判断或结论上,它需要评课教师针对当次的实施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或扭转“败局”的出路,使得评课具有促进和发展的功能。这样评课的意义就可以得到很好地升华和扩大。

5、评课以片面居多,缺乏把握全局的系统眼光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它是体现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受制于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时间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或结果。因此这客观上要求评课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可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需要评课者有全局的眼光和系统的思维。任何孤立地强调一个环节或独自深究一个问题的做法都是片面的。

6、评课以发言为主,缺乏观点主张的交流互动

评课是一个多方智慧共享的过程,要求评课者与执教者之间、评课者之间都有充分的对话和商讨,思想在碰撞、观点在这里交锋,从而使各方对一节课的认识走向全面和深入,各位参与者都从这一过程中获得收获和进步。但是,在现行的评课过程中,评课者往往是各说各的,众说纷纭,使得执教教师往往也是莫衷一是。

二、凸现亮点的评课转向

1、评课从孰优孰劣的评价区分转向教学问题的诊断与研究

新课程顺利实施客观上要求作为教研活动重要形式的评课活动加大研究的含量和专业判断的力度,使评课为更有效的教学活动指明方向。

例如,在一次初中英语想象作文的教学活动中,执教教师在语言热身环节设计了通过演示自己假期武夷山之行的照片以及师生的语言互动来导入假期旅游的话题,并通过学生现实生活里的一次旅行经历的讲述进行英语语言的运用与实践。但是评课教师观察发现:从师生互动的效果来看,学生回答的信息量很有限,“热身”环节并没有“热”起来;从学生现实生活里一次旅行经历的讲述质量来看,英语语言运用和实践的水平整体还略显不够,并对此进行了专业的判断和充分的归因分析,总结出了看似如行云流水的教学环节存在的严重问题:

2、评课从习以为常的坐而论道转向教学行为的改进与优化

评课不仅是一个研究过程,并且还是一个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行动研究过程,于是每一次的评课总是对于如何做进一步的改进这样的问题会给予中肯而明确的答案,不仅如此,意见与建议不能只停留于口头或书面的记录,更为重要和关键的是落实在随后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与优化。

3、评课从见仁见智的各执一词转向主体之间的倾听与回应

评课是一个智慧分享的过程,围绕一个话题的讨论不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更是仁者、智者相互沟通与交流,共同把一个问题的研讨引向深入。

例如,在一次针对研究课上出现的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不一致的问题,评课教师们相互倾听与回应,把一次本来平常的评课活动却演绎得精彩纷呈:

主持人:刚才各位评课都对执教教师的课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点评。现在让我们一起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事先准备的教学设计和课堂上真正发生的情景不一致,特别是遇到上公开课,常常会乱了阵脚。迎合学生会完不成任务,按部就班又使课上得太平淡。我们怎么处理好教学中这个两难的问题呢?

评课教师1:面对学生不同于预设的生成时,教师应当正确引导。一次我让学生说出描写风和雨的词语,有个学生不假思索地冒出两个成语“满城风雨”和“呼风唤雨”。我没有及时纠正就让他坐下了。他后来的作文居然出现了“开始是雷电交加,不一会儿便是满城风雨,我深一脚,浅一脚,一路上好几次都是摔倒得五体投地,可怜的我那天终于明白什么叫作‘落汤鸡’……”

评课教师2:是的,面对学生不一样的生成,教师需要有“跟”的勇气。上周我在讲快速起跑的要领时,突然一个学生提议是否可以横着跑,因为有一次在厨房抓螃蟹时他累得满头大汗,领教了横着跑的厉害。全班哄堂大笑,我没有批评他,让他比较一下,结果发现横着跑只适合螃蟹。

评课教师3:教师可能不仅需要有“跟”的勇气,还需要有“导”的智慧。在中考前的一次课上我布置限时作文“难忘的中学时光”,旨在升华对学习时光的珍惜之情,为此我还准备了一首散文诗准备推波助澜。没想到一个同学竟写了一首打油诗“在我心中,老师最凶,布置习题布置朗读背诵;在我眼中,老爸最凶,检查考分检查成长卷宗;每次考试,数我最懵,英雄又气短好梦总成空”全班同学听后竟鼓掌喝彩,我于是变换了话题“成长的烦恼”让学生说出心中真实的感受。当时可谓争先恐后,人声鼎沸。最后还以“给学校(父母)的一封信”为作业,效果非常好。

主持人:看来要很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需要在实践中积累不断积累智慧。在设计环节就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只是备课,还要备学生。在课堂环节要关注学生的生成,辨别生成的价值,因势利导很重要。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没有把握利用好,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为自己赢得思考的时间,还不能跟当前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可以作为课外的探讨。

4、评课从教师群体的活动专场转向师生同台的把脉与协商

以往的评课活动都是教师、教研员或教育专家等成人的专场,全都在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发生在未成年人组成的课堂上的一切信息反馈与情景表象,但是,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互动、共同演绎的一段旅程,因此,任何形式的评课如果只是以教师的说课来诠释课堂上教学行为背后的意图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当倾听来自于学生的声音,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对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行为与反应的真实的诠释与解读。现在不少的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常选择一些学生代表参与教学的研讨,从未成年人的世界与眼光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适切程度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研讨视角和一道亮丽的教研风景线。

(来源:中小学现行评课尚存的问题及凸现的亮点取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