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暮春之初闲话马齿苋

 庚壬子 2016-04-1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自拟诗云:
清明谷雨间,夏蕴春欲老。
桃花已成泥,麦穗盈浆饱。
陌上东南风,履边五行草。
荒埂湿土瘠,倏倏造化巧。
天际绿野低,遍地长生药。
默默不汲肥,雨露伴昏晓。
及待识宝人,病瘥神仙恼。
 

        眼看这丙申年已入了辰月,意味着春天已到了告别的时候了。走就走吧,春天终究留不住,且把春心泡了防腐剂收藏起来。
        闲话不多扯。春天虽然迟暮,但一些野菜草药正进入了鲜嫩的全草期,此时采收,定是最佳时机。且看田埂上的马齿苋,红梗绿瓣已经肥嫩饱满,见之令人垂涎。
        识马齿苋之名是在学了中药后,但知道有这么个东西,那几乎是伴着记忆的养成来的,因为这个草在乡下宅边地头简直是无处不在,不但无人利用,反倒视其为田间草害,除之而后快。
        马齿苋在本地被叫做“酱瓣头草”,因其叶子形状类似黄豆酱中的豆瓣而得名。其实在解放初期最困难的那几年本地人也都吃过这个野菜,但毕竟是野菜,肉质茎粗纤维含量太高,又没有荠菜、马兰头这些品种的特殊好口感,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初级阶段,人们必定是不会想起要其食用它的。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中肉类比例的居高不下,“三高”等现象已经跟当年的营养不良、浮肿病一样普及,几乎为人不晓。然后,在养生热的大背景下,马齿苋终于登上了聚光灯下的舞台。
        一如所有常见植物,马齿苋也用很多别名,除了本地特有的名字,还有长生菜、长寿菜、马蜂菜等,而最雅致的当属五行草。长生菜其实是总结了马齿苋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对生长环境不挑剔,符合大多数野菜的特性;长寿菜则是从其食用药用价值上去定性,说明食之令人长寿;而五行草的名字,则来源于马齿苋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这五色集于一体,五色又对应了五行,这是读书人给起的名字,我喜欢。
        药食同源,药比食讲究,所以先说药。
       马齿苋作为药物始载于南北朝陶弘景编纂的《本草经集注》,认为其性味酸、寒,归肝、大肠经。酸能收涩敛创,寒能清热,结合归经,则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多用于湿热下痢、热毒疮疡、崩漏便血等病症。随着运用实践的不断总结,《本草纲目》中已经拓展到“散血散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时至今日,在中药方剂中配伍马齿苋治疗上述病症的例子已经不多见,可能跟用量偏大(30~60克)和价格低廉有关。但中医皮肤病专家朱仁康在治疗带状疱疹和疣赘时则重用马齿苋为君药,且收到满意疗效,我在治疗带状疱疹和传染性软疣的几例实践中也验证了该药的确切功效。
        然后说食。马齿苋作为常见野菜,在烹饪方法上跟一般蔬菜相比没有什么特殊对待的地方,除了有一些跟苋菜相似的配伍禁忌(不与鳖同食)外,煎炒蒸煮、凉拌剁馅、主材配料,几乎是无不可。但马齿苋作为一道普通的野菜,除了让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换换清淡的乡野口味,本身并没有多少令人难以割舍的香气和口感,说到底,人们还是冲着它的食疗价值来的。
        马齿苋作为药虽有酸寒的偏性,但功效温和,经过烹饪手法后其偏性又得到降低,所以吃起来十分安全,且又能保留其固有的药用功效,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马齿苋含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钾离子以及多种维生素,所以在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而控制血糖、降血压、补充营养元素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才有了“长寿菜”的美称。
        好了,趁着天好,多留意一下脚边的野草,看看是否有马齿苋,有的话赶紧把嫩茎掐下来带回厨房。个人认为,蒜泥炒和凉拌无论从功效还是口感上都是上乘的。如果找不到野生的,现在也有不少地方人工栽培了,有兴趣的话不妨经常吃。人还是要讲究养生的,万一长寿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