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 建构主义

 lcy的教育技术 2016-04-18

行动型课件是指给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复杂的或综合性的学习情境,并使其在情境交互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构建活动的课件。这类课件的中心倾向于学习者的活动或行动,即在营造一种真实的、复杂的环境中主要靠学习者自己的能力去发现、探索、协作、交流等。

一、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    基本原则

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可以概括出如下课件设计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亦称随机性原则。是指设计的课件应有多个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路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事物的了解或对知识的掌握应从多层次、多角度人手,没必要给学习者设定某一个固定的学习起点和固定的学习路径。认为知识是围绕着关键概念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随机进人或开始。遵循开放性原则,就是为学习者从多角度、多层次进人学习活动提供课件环境

(二)自上而下原则

是指课件内容最好是由整体向具体展开,即先给学习者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将他们带入一个较完整的问题情景之中。然后,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对问题的解决,最后使学习者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和掌握相关的、具体的知识和方法。这个原则与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的主张正好相反。行为主义倾向于把教学内容分割成"小步子",由简单向复杂步步演进。认知理论强调知识的"层级关系""类属关系",教学要从基本的子概念出发,逐级向高级层次的知识过渡。在建构主义看来,这些"自下而上"的教学策略是"使教学过于简单化"的根源。在自上而下原则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形成了"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

(三)情境性原则

是指课件要给学习者提供与其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以利于学习者在这种环境中去探索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习的质量。建构主义认为真实性的学习情境或任务可以使学习者了解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同时,这种情感又是整体性和富有挑战性的,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为使上述三项原则在课件设计中得到贯彻,课件的超文本结构便成为其基本模式。可以说课件的超文本技术开发就是以建构主义的这几大原则为指导的。有多个学习起点的。可灵活跳转的、网状结构的课件正符合随机性、自上而下和情境性的教学原则。它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从多点随机切人学习进程,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跳转产生出多种学习路径。建构主义的原则和模式有利于对具有整体性、情景性学习任务的课件的设计和编制。

与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主张的课件的某种固化结构相比,建构主义所依重的超文本结构可称为"非结构性"课件。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都强调客观因素,故主张课件的结构应按照客观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编排,或模仿教师的讲授顺序来组成。行为主义创造的"直线式""分支式"结构;认知理论主张的"螺旋式""层级式""先行组织者"结构等都强调了课件的"结构性""非结构性"课件则从有较大包容性和解释性的观点出发,强调学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它力图适应每个学习者自我建构学习的需要,也使得教学设计思想与课件制作技术更为密切地结合起来。这也是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受到人们青睐的原因。

当然,课件的非结构性不等于无结构性或混乱性,在网状结构的课件中,人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法则,如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科学方法论的认识论原则等,为学习者设计"导航策略",这种"导航"就是一种建议性的、帮助性的最佳学习路径或潜在的课件结构。如果我们把结构课件称之为"硬结构课件"的话,那么有导航策略的超文本课件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软结构"课件。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之间虽然存在着冲突,但至少存在着一个共同之处:二者都是以客观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在教学上表现为以知识的传递为中心,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我们认为,新的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理论的失效,恰恰相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各种理论的应用价值,对它们加以合理地综合和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