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红平《大柴胡汤医案三则》

 昵称29338477 2016-04-18

《经方》杂志

第20160418期

作者/丁红平   武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


大柴胡汤出自于《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白芍、枳实、大黄、生姜、大枣8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是临床常用方。近年来笔者据证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兹举大柴胡汤医案三则。


支气管哮喘案

(案一)

陈某,56岁,2013年4月2日初诊。

支气管哮喘20余年,再发3天。因气喘重,喉中哮鸣,于我院门诊予以吸氧、静滴氨茶碱及地塞米松等治疗2天,病情有所缓解,建议配合中药治疗,患者接受。刻诊:气喘,胸满闷,口干,心烦,便秘,唇紫。舌暗红,苔黄燥厚,脉弦数。面色潮红,形体肥胖,肌肉结实,声音洪亮,双肺满布哮鸣音,腹部充实,按压抵抗有力,下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粗糙。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同病,兼夹瘀血;辨体质为大柴胡汤体质。方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处方如下:柴胡、黄芩、清半夏、枳实、赤芍、白芍、桃仁、牡丹皮各15g,生大黄、桂枝、茯苓各10g,生石膏45g,生姜6g,大枣4枚。5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喘气、胸闷大减,口干、心烦、面红减轻,大便易排。舌暗红,苔燥厚微黄,脉弦。双肺少许哮鸣音。已停输液。处方:上方减生大黄为6g,7剂。

三诊:喘气、胸满闷消失,口干、心烦、面红不明显。双肺无哮鸣音。舌淡暗,苔白微厚欠润,脉缓。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善后。随访半年,哮喘偶尔发作,但程度轻,吸入沙汀胺醇即可缓解。

按:从六经辨证看,患者胸闷、心烦、脉弦,系病在少阳;喘气、口干、便秘、苔黄燥、脉数,属阳明里实。二者并见,辨为少阳阳明同病,为大柴胡汤加生石膏的适应症。从体质看,形体肥胖、肌肉结实、腹部充实、按压抵抗有力,又为大柴胡汤体质。故判为大柴胡汤证,服用大柴胡汤既可治病又能调体。面色潮红、唇紫舌暗、下腹压痛、下肢皮肤粗糙,属于瘀血之桂枝茯苓丸证。三诊时,大柴胡汤证不明显,血瘀证仍在,故投以桂枝茯苓胶囊长期服用善后。


慢性胆囊炎案

(案二)

龙某,女,66岁,2013年9月13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部疼痛3周。3周来进油腻食物后即感右胁肋部疼痛、腹胀、反酸、烧心,严重时恶心、呕吐。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曾多次发作右胁肋部疼痛。B超提示胆囊炎,胆囊内砂粒样结石。1周前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制酸护胃等治疗,病情缓解不明显,要求配合中药治疗。刻诊:右胁肋部疼痛,腹胀,偶尔反酸、烧心,口干苦,小腿抽搐。食欲尚可,大便干。舌红,苔白腻,脉弦。形体肥胖,腹肌紧张,墨菲氏征(++),肝区叩击痛(++),无反跳痛。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兼夹瘀血,方用大柴胡汤加味。处方如下:柴胡、金钱草各20g,白芍30g,黄芩、枳实、延胡索、郁金各15g,生姜、大枣各10g,清半夏、生大黄各12g。5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患者已出院,诉右胁肋部疼痛、口干苦明显改善,无反酸、烧心、小腿抽搐。墨菲氏征(+),肝区叩击痛(+)。上方改柴胡为15g、白芍10g,续服5剂。服完诸症消失,墨菲氏征(-),肝区叩击痛(-)。B超复查,胆囊结石仍在。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据六经辨证,患者右胁肋部疼痛、口苦、脉弦,辨属少阳;口干、腹胀、大便干,系阳明里热。恶呕、反酸、烧心系胆热犯胃,加之阳明里实,腑气不通,胃气上逆所致。故辨为少阳阳明同病,主方投大柴胡汤。因病位固定、疼痛较剧烈且病史较长,考虑兼夹瘀血,故加延胡索、郁金以活血通络、行气止痛。小腿抽搐,缘于筋失濡养,予芍药甘草汤养血舒筋。加金钱草意在清热利湿排石,从B超复查看,结石并未排出,乃意料之中,因为曾有肝胆外科专家建议手术取石治疗。从大柴胡汤角度看,其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重在通腑泻热、和解少阳、缓急止痛,而非以排出结石为目的,当然若能排出则更好。关于这一点,于用药之前应向患者言明,以避免患者疑虑及医患纠纷。


慢性中耳炎、慢性腹泻案

(案三)

季某,男,58岁,2014年3月2日初诊。

主诉:左耳流脓半月。半月前,患者饮酒后出现左耳流脓,无发热、耳痛,经输液抗感染治疗1周,未见缓解,转而求助中医。有慢性中耳炎、慢性腹泻病史多年,曾屡屡治疗,未获治愈。平时喜饮白酒。刻诊:左耳流脓,大便每日3-4次,溏便,气味臭秽,心烦,口干,进食后上腹不适,无发热、耳痛、腹胀、腹痛等症。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尿色黄。舌暗红而坚老,苔黄厚腻,脉滑有力。形体壮实,肌肉坚紧,左耳道见脓液,上腹按压充实有力,无压痛,肠鸣音较活跃。辨体质为大柴胡汤体质,兼夹湿热证。处方如下:柴胡、栀子、黄柏、清半夏各15g,黄芩、白芍、枳实、生姜、大枣各10g,制大黄6g,生薏苡仁、败酱草各2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左耳流脓明显减少,大便每日2次,心烦、口干减轻,进食后上腹不适消失,舌红,苔白腻。听诊肠鸣音稍活跃。再予上方7剂,继续治疗。

三诊:左耳无流脓,大便每日1次,成形,心烦、口干消失,尿色清。舌稍红,苔白微腻。上腹按压松软,听诊肠鸣音正常。予以生薏苡仁、败酱草各20g、制附片6g,7剂善后。随访两月,未见复发。

按:患者中耳炎、腹泻久治不愈,除与嗜好饮酒有关外,体质因素亦不能忽视。久病顽疾,治疗可从体质切入,观其形体壮实、肌肉坚紧、上腹按压充实有力,考虑大柴胡汤体质。左耳流脓、腹泻,实乃体内秽浊之邪欲借耳道、肠道排出体外。治病当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方可愈疾。故主方投大柴胡汤,合用栀子柏皮汤、生薏苡仁、败酱草清热利湿排脓。方中用制大黄,意在泻热而非通便。


《经方》杂志期待您的持续关

注及原创投稿~

jingfangzazhi@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