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芋

 圆角望 2016-04-18

许石林(深圳)·舌尖草木

今年春节,黄志东师弟送我一只张溪香芋。

芋头,大约以广西荔浦和广东乐昌所产为最佳。荔浦芋头吃过,但记忆不深,原因是吃得少。乐昌所产的芋头,又以张溪为最佳,故名张溪芋头,其个儿大,形状如老式大炮的炮弹,又被称为炮弹芋头。

芋头对我这北方长大的人来说,是个新鲜东西,偶尔在微博上流露出对张溪芋头的兴趣,两日后就接到邵登兄弟购买的两箱,快递到家里来了。芋头个儿特大,两箱,其实就是四个。我仅留一个,两只送人,一只携带至静颐茶馆,茶馆是素食,又是潮州师傅,请潮州师傅做翻砂香芋,刚出锅的翻砂香芋,配王菲娜女士亲自冲泡名“鸭屎香”的单枞,那味道、摆盘的形状,至今不忘。

粤北群山之中,河流溪水,穿山越涧,汇成北江,浪激山石,携带泥土,于平缓迂回处,形成一个个冲积扇,其土质细绵而肥腴,张溪所在,就是这样一个大的北江冲积区,加之气候、水利,才孕育出其特产香芋,个大肉嫩,内有槟榔花纹,却没有筋丝,煮熟松软如棉,香气馥郁。

芋头是南方所产,我刚到南方上学,车到湖北境内,从车窗看两边田地,初见芋田,以为是荷塘。湖南人吃芋头,必以剁辣椒蒸,是一道菜;江浙人以冰糖煮芋艿,曾见中华医药节目,介绍一常州老人,他六十多岁发现得胃癌,家人以为其将不治,遂由他任性饮食,老人喜欢吃冰糖芋艿,过去不敢多食,怕糖高及得病,不以为意,每天煮一小锅,喜欢就多吃,未料神奇的效果出现了:不但病情没有恶化,反而大大见轻,二十年过去了,他仍然每天在公园里锻炼,还能爬树、倒立。医生解释说,芋头的确有抗癌之效,芋艿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故中医认为芋艿能解毒,对人体的痈肿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

可能我这北方人见得少,今天人做芋头,似乎大致除了芋头扣肉、翻砂芋头、炸芋丝饼以外,少见新意。其实,芋头在古人手里,有多种吃法——

清朝浙江嘉兴、绍兴人吃芋饼,芋头切片晒干、磨成粉,加糯米粉,做饼,“随意用馅”。

明朝人也这么吃,但明朝人所载,较为具体:制饼如上法,但“油煎或夹糖豆沙在内亦可,或用椒盐糖拌核桃、橙丝俱可。”——橙丝是什么东西?

明朝人用芋酿药酒,热服有效,今未闻何处有所承继。又有一种吃法,令人神往:用香榧子煮芋片,“以去苦杏仁为末,少加酱水或盐和面,将芋片拖煎食之。”

苏东坡被谪儋州,内心是苦的,但写出来的东西,却似乎过得很潇洒,让后世涉世未深者读了,甚至都向往他的贬谪生活。他的大儿子名苏过,苏东坡称其“过子”,苏过继承了他父亲对美食的敏悟和动手能力,发明了一种芋头的吃法:不知道他是将芋头切成丁,还是将芋头切片晒干磨粉再加比如糯米粉和面,做成羹,名“玉糁羹”,想必色泽是好看如玉的,“色香味皆奇,……人间决无此味也。”评价太高了!苏东坡也夸奖,并赋诗:“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儿子是自己生的好,于苏东坡诗可见。

苏东坡这首诗,不是说吃饭。他吃饭,其实是很简单的,每餐菜不兼味,即只有一个菜,不来客不买肉,他的美食家之名,是知味,而非贪吃。“莫不饮食,鲜能知味。”苏东坡在仕途政治上受挫折,却不向对手示弱乞怜,也不装什么低调、不秀什么情商和所谓忍耐力,他反而表现出另外一种旷达,正如他有名的荔枝诗,那不止是说荔枝好吃,更是他的心境和态度。他将儿子的芋羹,命名玉糁,又赋诗夸示,是同样一个意思。

这一种高傲,用现代人万事忍耻求利的视角看,就是不会做人、不成熟、书生气。可是,千古之下,这种书生气煌煌载籍,而那些曾经会做人、情商高、成熟的人,哪儿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