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乩与道教经书

 青木森森 2016-04-19

  在数千种道教经文典籍中,传说是神仙真人口授的篇目比比皆是。这些经卷果真是神灵下传吗?不,实际上它们都是道教法师们假托神的名义而造作的。其目的是为了表示道经的古朴,宣扬神灵所作以提高经文的地位,与其他宗教经文抗衡。有的经文中加入预言谶语,影射时事,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宣传的目的。

  

  道教法师依托真人造作道经的手法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直接托称某某真人授,有的宣称发现于深山石穴或地下土瓮,有的是通过乩人传写成文。乩,就是扶乩,也作“扶箕”,又叫做“扶鸾”。其占具主要有“乩架”,即丁字形的木架。还有乩笔,即缚在乩架直端的木锥。下面摆放供乩笔写字的沙盘,称作“乩盘”。没有细沙,可用灰土代替。乩笔插在一个筲箕上。有的地区是用一个竹圈,或铁圈,圈上固定一支笔。

  

  扶乩时先请两名“鸾生”扶乩架之横木两端,使乩笔稍悬于乩盘之上,然后焚香、念咒,念某某神灵附降在身。神至,则乩笔自动在沙盘上划出文字,神离,乩笔也停止划动。所写文字,由旁边的人记录下来,这就是神灵的指示,整理成文字后,就成了有灵验的经典了。扶乩来源于古代占卜问神术,人们有了疑难,就通过龟卜、蓍筮向神祈祷,请求神灵指示,预测吉凶,再根据神的指示去办事。西汉以后,产生了大量的谶纬书。道教法师们承袭其技,扶乩降笔,依托神灵造作的道书,在魏晋时期开始大量涌现。陶弘景《真诰·叙录》说:“《真诰》者,真人口授之诰也。”又说:“夫真人之旨,不同世目,谨仰范纬候,取其义类,以三言为题。”《真诰》一书中的篇名标题都是三字一句,如“甄命授”、“协昌期”、“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等,是仿效纬书命名的。又如道教上清派真经的出世《真诰·翼真检》曰:“伏寻《上清真经》出世之源,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太岁甲子,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岳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琅琊王司徒公府舍人杨某,使作隶字写出。”托言由南岳魏夫人魏华存女祭酒降授,实际上是杨羲扶乩而成。

  

  宋、元、明、清以来,占卜扶乩迷信更加猖狂,伪托古人之作,在现存道经中占有相当一部分。元人俞琰《席上腐谈》说:“托古人之名为之者,如《阴真君还丹歌》、《三茅君大道歌》、《葛仙翁流珠歌》、《许旌阳醉思仙歌》。”其它如《大洞玉经》、《太上无极总真大洞仙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天童护命经》以及《吕祖前八品经》、《吕祖后八品经》、《吕祖醒心经》集,都是依托之作。

  

  (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编《中国道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