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跃读·越读

 活出样来 2016-04-19
  阅读·悦读·跃读·越读(摘自人教网)
                             四川省井研县师范附属小学校 谭 徐 四川省井研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熊群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由此可见,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一、阅读尚需“悦读”

 

我们理解的“悦读”,是指学生愿意读,喜欢读,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成为一种内在需求,从而自觉地、如饥似渴地读,大量地、深入地读,并从读中获取知识,提升素质,从读中得到满足,愉悦身心。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确实不容易,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以及长期的引导、促进。课堂上,我们可以这样做:

 

1.设计精妙的导语激趣。如:学习古诗《舟过安仁》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可谓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呀!可见,咱们学诗,也可以从观画开始。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两个小孩为什么把伞撑开了?答案在诗中,我们赶快去读一读吧。”这样一引,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读这首诗,浓浓的阅读期待油然而生。

 

2.给予适时、适度的夸奖或开展有意义的竞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样以学习《舟过安仁》为例,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最后一行“不是遮头是使风”是全诗的重点。这儿,我就安排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理解“遮头”“使风”分别是什么意思?你从这行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哪个小组最先弄明白,体会最深刻,哪个小组获胜。这样处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使用多媒体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诱导。如学习《草原》一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大屏幕播放草原风光图,让学生真正领略“一碧千里”、“无边绿翠凭羊牧”的意境,感受草原的辽阔,生机盎然,自由自在。学生兴趣高涨,阅读欲望就非常强烈了。

 

二、阅读必须“跃读”

 

我们所谓的跃读,就是灵活地、活跃地读,把文本读活,读透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以导演的身份引领学生这一群主角一读到底。

 

1.有选择地读。选择读什么呢?我们可以读字、读词、读句、读段,多角度地读。但不能平均用力。什么地方生动就读什么地方,哪里重要就读哪里。切实把训练点落到实处。

 

2.有层次地读。读,并非让学生拿起课本就开始天马行空,自由表演。教师要给出恰当的要求,让学生读的层次清晰起来。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继而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入情入境地读。即让学生把自己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的美──文字美、意境美、感情美,用恰当的语气自然地、声情并茂地读出来。最后要求学生背诵。这样一步一步,正确地读下去。

 

3.多形式地读。一堂语文课上下来,也可谓书声朗朗。但一味地齐读,的确太单一了,学生觉得无趣,厌烦就随之而生,阅读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阅读形式的探讨。读的形式很多,大体上有范读、默读、浏览、引读、抽读、赛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

 

对于以上几种读的形式,我有几点切身的感受:

 

①默读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速度较朗读快,又不影响他人。如果需要快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等,可以采用默读形式。

 

②赛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活跃因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③分角色朗读、表演读、配乐朗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入地探究,从而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感悟。

 

④范读,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我们就可以适时地借用范读这块“他山之石”,去诱发学生的模仿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句话,读的形式很多,但不可滥用,要灵活、适时、适度。惟其如此,才能把读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阅读还需“越读”

 

这里的“越读”可以解释为“要读”,以读为主,但还需超越地读。

 

1.超越读的范围。

 

既立足于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即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或补充,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①可以联系相关、相似的内容,适度拓展。

 

如:二年级上册20课《纸船和风筝》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对此,我们就可以进行适度的教学拓展。

 

师:小熊收到友谊的讯号会怎么样呢?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采访一下,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

 

生甲:高兴的。

 

生已:兴奋的。

 

……

 

师:从文中哪儿感受出来的?

 

生:从“乐坏了”这个词语看出来的。

 

师:你知道“乐坏了”是什么意思?

 

生甲:太高兴了。

 

生乙:高兴极了。高兴得不得了。

 

师:小熊为什么乐坏了?

 

生:因为他收到了纸船。

 

师:你就是那只幸福快乐的小熊,把自己的快乐读出来吧。

 

学生读这个自然段。

 

师:“乐坏了”可以换成其它的词句来表达吗?

 

生:心花怒放、眉飞色舞、欣喜若狂、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乐坏了"的时候吗?

 

生:过生日,收到礼物的时候……

 

考试得100分的时候……

 

结交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

 

受到老师、爸爸、妈妈表扬的时候……

 

师:“坏”放到不同的句子中,它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就不一样。咱们来读一读吧。

 

师出示句子,生读。

 

他是个大坏蛋。

 

我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摔坏了。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师:瞧,一个字在不同的词或句子中,它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可能完全不一样,多有意思呀。再来读一读吧。

 

②联系生活实际,适时拓展。如,学了《童年的发现》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想想,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让他们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③推荐相关的、类似的文章,适量拓展。比如,学了《白杨》一课,可以推荐学生去读《白杨礼赞》《荔枝蜜》等借物喻人的文章。

 

2.超越读的形式。

 

古人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除了读以外,课堂上还需要勾勾画画,圈圈点点。这种读书做记号的习惯,诠释了学生的思考与判断,饱含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读以外,课堂中还需要学生听、思、问、记。正所谓善听者获,善记者进,善问者智,善思者成。故而任何一个都不能忽略。

 

除了读以外,课堂中还需要学生多写。文章中精美的语段,让学生读后,在旁边写一写,写出自己的感受;富含哲理的地方,让学生读后写一写,写出自己的体会;还可以仿写片段。比如,我们学《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里面有这样一句富含哲理的话:“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先让学生读,读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再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要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我们应该以读为主,辅之以各种有效的手段去让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四、阅读亦需注意

 

1.要备好阅读课。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技短,众人技长。我们要向名师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博采众长,精心设计。当然,也不能一味模仿,丢失了自己。要吸收、消化、变化,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上出有自己风格的阅读课。

 

例如,上《白杨》一课之前,我就借鉴我们年级陈秋燕老师的设计,再融入自己的理解,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步骤:先让学生说说爸爸心目中的白杨什么样的?再让学生说说从哪儿知道的?然后找到那个自然段,反复读,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从哪儿还可以看出白杨树的坚强、不软弱?学生就会找到描写戈壁环境的句子。以此过渡到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最后让学生思考:在边疆,还有谁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学生近距离接触边疆建设者,深深地为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从而再次深刻地感悟到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阅读课需要以问答的形式构建起来,但是整堂课下来全是你问我答,是绝对不可取的。一定要避免此种单调、呆板的上法。另外,要把握好问题的准度,不要模棱两可,产生歧义,让学生满头雾水,还要把握问题的深度。这就需要教者设计问题时吃透文本,了解自己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

 

3.抓住几个点,理清几条线,带动整个面。阅读教学切忌一字一句地读,一字一句地分析,本想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却适得其反,把一篇课文拆解得支离破碎。因此,我们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教学。

 

①抓课题。如《万年牢》一课,我们可以围绕课题展开学习。先让学生读课题,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读文,说说课文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最后再结合“万年牢”谈自己的感受。

 

②抓重点段。如《白杨》一课,就要抓住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那一段,认真学习,再从此处辐射到文章的其他地方。

 

③抓课后思考题。以思考题为中心展开学习。

 

④要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如《桥》一课,“桥”贯穿全文,我们一定要抓住它,让学生找出描写“桥”的句子读一读,明白“险”;再顺藤摸瓜,体会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血肉之躯筑起不朽桥梁,让学生领悟“敬”。这样一抓一理,教学板块清晰明了,也带动了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

 

4.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切实领悟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把主动性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桂林山水》《再见了,亲人》等课文,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经历读通、读懂、读会、会读的过程,并总结出阅读该类文章的方法。

 

总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你的阅读教学如何变幻,如何灵活,我们都要找到阅读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必须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单元训练目标,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尽职尽责。2011版修订语文课标对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作了一些小调整。我想,对于这些修改和调整,特别是增加的,去掉的,改换的,我们要特别地关注关注,仔细地揣摩揣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张有弛、有收有放、有取有舍、实在有效地展开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地徜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