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照壁

 梦泽赤子 2016-04-19


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照壁


       照壁,也称影壁、照墙或屏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它潜在的道理。旧时,由于受封建意识、礼教的束缚,建筑多具封建讲究,如今,除科学理念之外,也参杂着传统的观念。古人认为居家住宅中,不断有鬼魅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倒无所谓,但如果是孤魂野鬼溜入宅院,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还说恶鬼行踪是直来直去,如果建起照壁,可以抵挡他们的伤害,还可以遮挡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也防止走财散运,还能控制气流,调节宅内冷暖,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有益于主人健康,家庭祥和。
   中华照壁建筑历史悠久,最早源于陕西,始于商周时期。1982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发现出土大型西周宫殿建筑遗址,大门前就建有照壁,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照壁遗址。唐宋时照壁推广到全国,起初,照壁建筑只是在各级官府大院,继而庙宇、州府城隍庙。唐代普及到民间。到了元代,蒙古族统治中国,提倡每户必在院中立一照壁,如有违犯规定制度约法者,将违反事例也书写在家宅照壁上,以示惩戒。有时派粮派款,也照例书写于壁上,表示落实与督促。
   照壁的建造级别体现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志向追求,雄厚的财力可以让砖雕匠师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创造出大量的精美照壁。越是有钱人,越会兴土木,修门面。商人和官府家族为了给自己或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如意归宿,便不惜一切钱财,建院设壁,力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人丁兴旺。现存的明清时代商人和官宦人家府邸每一处大院建筑和精美的照壁砖雕,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受此影响,晚清时期,民间富户人家修建四合院,为了使道路不直穿正门,便在院内、院外建照壁,以示富贵达显,吉利祥泰,不同凡民。而一般百姓民居,也妨效建照壁,亦图祥宁,但为土坯照壁,无有任何图案、雕刻设计,只是一道空墙,上面参瓦盖顶,称为一字壁。新中国成立以后,不论富户人家和一般民居的照壁多数还保持完整。文革初期,破四旧,立四新,一些地方的古建筑不同程度遭到破坏,但农村一些土坯照壁还残留至今,每每可见。雕刻精美的影壁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的重要意义,有很高的建筑与审美价值.

  照壁的分类 
  照壁以所在位置的不同形成了前导空间之美。若按照其所处的位置来区划可分为门内、门外和大门两侧照壁三种类型。 
  1门内照壁 :门内照壁是指位于建筑大门内侧,与大门有一定的距离的照壁。它与门楼一起构成空间有序转换的入口节点。有的正对大门独立设置,形成双向流线;有的借助厢房山墙,形成唯一流线。在整个序列的组合中往往起着“引”的作用。形象鲜明,作用突出。通过此空间的组织,界分了内外,增添了空间层次,引导了秩序,酝酿了空间序列,彰显了传统建筑中蕴含的丰富空间文化内涵。 
  2门外照壁 :门外照壁是指正对建筑大门,和大门有一定的距离。在较大规模的建筑群的大门前往往设有这种照壁。它正对大门,和大门左右的牌楼或其他建筑组成了建筑的前导空间,增添了建筑群的气势。而在一些规模较小的民宅类大门前的这种照壁,则多是从风水、风俗、实用功能上所需而建。 
  大门与影壁相对,人们到达建筑时首先望见的就是照壁,它不仅具有精神方面的功能,而且增加了空间意味和视觉层次,当人们经过由外面街巷进入入口空间然后在到达内部庭院的过程时,空间就随之发生变化。在此,由宅门与照壁所形成的这一入口界定空间至关重要: 空间在此转换、视觉在此更替,欲扬先抑之后人们才会备感内部空间的宽敞和舒适。照壁的设立,界定了一个场所,形成了一个空间,它曲折婉转地联系着内与外,使整个空间序列转折、变化、联系,人行其间,回转绕行, 兴趣盎然, 备感层次的丰富, 意蕴的深厚。由此可看出照壁所形成的这一过渡空间, 在整个空间组合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精彩环节。 
  3门侧照壁 :门侧照壁指位于大门一侧或两侧的照壁。有的形状为八字形,有的形状为一字形。它与门楼浑然一体,组合成一种十分有气势的建筑入口形象,在装饰入口的同时,也显示着主人的地位,烘托出入口的气氛。概括来讲,传统建筑中的照壁和大门,起到了巧妙地组织过渡内外空间,或转换空间,或限定场所,或增添层次,或弘扬气势的作用。 

 照壁的构图、造型 
  1构图 :由于视觉的生理限制,人对建筑的视知觉都是始于造型,尤其是立面构图。按照传统美学法则设计照壁立面,往往以对称的形式来构图,对称体现了最简单、最普遍的结构秩序,从而最具有可辨识性。在远观的时候,立面构图只是融合成一个剪影,看到的是它的外轮廓线,与天空相对照,就形成了所谓的“天际线”。 
  2造型 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单体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与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按照中国传统建筑“三分说”的观点,照壁在总体造型上也可分为壁顶、壁身、壁基三部分。壁顶是照壁最上面作为一面墙的结束部分,它也采用了建筑屋顶的作法,按照壁的大小及等级程度分别用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几种形式,顶上也有屋脊和瓦面。各种形式的照壁顶虽然面积都不大,但依然在上面铺筒瓦,中央有屋脊,正脊两端有正吻,垂脊前端有小兽,四角一样有起翘。装饰构件赋予照壁外轮廓丰富的表现力,带给人生动、飘逸的审美韵味。原本压抑的壁顶在这一系列柔和的曲线交织下,显得生动活泼。壁身是照壁最主要的部分。上面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或文字,题材均以“福”文化为表述内容。精美的雕刻在光影的作用下形成了起伏的变化,与壁顶强烈的水平线条形成一种富有变化的协调。壁基是照壁的基座,多采用须弥座或须弥座的变异形式。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使照壁有了与建筑形体统一之美。照壁的艺术魅力表现出古朴、典雅和静谧,尤如和谐的艺术曲调与旋律,渗透出民族气质和美学韵味,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特有的风格。 

  照壁的用材 
  一般来说,“就地取材”是建筑发展所必然产生的普遍现象,并且由于特殊材料和方法的采用就此而反映出各种独特的地域风格和特色。从照壁的建造材料来分,则可以分为砖照壁、琉璃照壁、木照壁和石照壁几种类型。在传统民居中砖照壁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从顶到底全部用砖瓦建造,在其壁面上有的抹一层白灰,有的则不用抹灰。形成了照壁两侧水平的砌筑线条与整体壁身的对比之美。琉璃照壁是在砖建造的实体外用琉璃构件包贴,但照壁的基座大多采用石料建造。全部采用石料和木料建造的照壁所见不多,尤其是木照壁立于露天,经不起风吹雨淋,容易受到侵蚀破坏。由于建造材料的不同,使这些照壁形成了风采各异的特色。 

 装饰与寓意之美

  从选材、造型到装饰手法,影壁无疑是主人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人文思想、审美观点等第一印象的展示者。照壁多为整齐的一面墙体,往往装饰精妙成为入口空间的亮点。有的则为中高侧低的三段式,新颖别致打破统一;有的更是别具一格: 壁身挖空供人通过。形式多样,变化不一。照壁装饰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格局。装饰的布局来看,有各种寓意吉祥的神话故事、动植物花卉多集中在壁身的中心和四个角上。照壁的中心称“盒子”,四角称作“岔角”。从装饰的内容来看,有各种植物、花卉、兽纹以及汉字符号等,取材很广泛,但所用题材多和建筑的内容有关。在照壁的中心盒子和四个岔角中,用得最多的装饰内容还是植物花卉,海棠寓意富贵满堂,若采用海棠形盒子,往往会在盒子下方有一个花篮,花篮里伸出繁茂的绿色枝叶,枝叶中有九朵盛开的花朵和十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蕾,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两千多年来中国各地民居的照壁中,祥云、瑞禽瑞兽等都占重要地位,而且越来越讲究,艺术造诣也越来越高,成为有研究价值的民间雕刻艺术。从色彩处理上看,照壁的色彩以淡雅为主,用清一色的灰砖外加白灰抹面而成,与主体建筑的色彩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色调共同构成了传统民居的肌理。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照壁有着强烈的东方美学艺术特征,反映了我国传统建筑高超的艺术成就。对其美学特征的挖掘能陶冶情操,提升建筑设计师审美情趣, 给我们诸多的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照壁犹如人的脸面。照壁是进入建筑空间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因此,我们不能够忽视它,在空间形态的处理上力求达到对建筑的揭示作用和美化作用。照壁作为古建筑中的符号和元素,它在空间的处理上,布局的安排上,建筑的装饰方面等等都自成一格。善于提取传统建筑的符号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更好地传承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可惜的是这些具有传统文化、纪念意义的照壁在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的破坏,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照壁保护、留存下来。

附图为:我在古村落拍摄的部分明清时代精致的照壁图案与大家共享。






























































让古韵砖雕告诉你何为影壁,影壁的作用是什么

guyun123456789 guyun123456789 2015-07-05 09:22:05
        砖雕影壁墙又名砖雕照壁墙,几乎是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到皇宫王府庙宇道观,小到百姓民居,都少不了它。砖雕影壁墙为什么会如此受重视呢?这与砖雕影壁墙的作用密不可分。
  一、砖雕影壁的风水作用
  1、凝聚人气、财气
  砖雕影壁墙,可以阻隔气流冲击,制造生气、扭转气场,从而凝聚了院内的人气和财气。而且,砖雕影壁墙上的各种迹象图案、文字,营造出的吉祥气场,也对徽派古民居的居住者形成影响,使得人气、财气更旺。
  2、驱挡鬼怪
  据说,古人认为,鬼怪的邪气是直来直去的,在院门设置砖雕影壁,可以挡住鬼怪。另有一种说法,是说院门口的砖雕影壁墙,可让孤魂野鬼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被吓走,不得进入宅院。
  3、 缓冲气流,阻挡煞气
  风水学中有“曲则有情”的说法,说的是不论河流,还是气流,都忌讳直来直去,更有“直来直去损人丁”的说法。砖雕影壁墙的设置,可以让直冲门口而来的气流得以缓冲,阻挡来外面强烈气流对住宅内部的冲击,使得外来气流的流速与住宅内部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协调,不至于对人的健康和运势造成重大影响。
  二、何谓砖雕影壁?
  1、砖雕影壁是什么样的?
  砖雕影壁,和普通墙壁略有不同,其功能更侧重于屏蔽、装饰。 影壁墙上一般都会以吉祥图案的浮雕装饰,供人欣赏。影壁一般有两种形状,即一字影壁和雁翅影壁,这是由其平面形状得名的。
  2、影壁的概念
  砖雕影壁,也叫做砖雕照壁,古时候还称做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建于大门内部或者大门外,用来做屏蔽作用的墙壁。
  三、 影壁的作用
  一般而言,影壁有以下作用。
  1、提升宅院的档次
  门口的影壁,可挡住从各个角度窥望的视线,让人们不能看到院内的任何景象,这样反而容易产生神秘之感。。影壁墙,做为进入大门之前的缓冲之地,使门前形成了一个广场,可使庭院显得宽广、深邃、十分气派。
  2、挡住视线,保护隐私
  旧时的院落,白天多是大门敞开的,如果没有影壁的话,门外的人可以直接看到院内人们的活动,这会让居住者因为被注视而产生紧张、不安全之感,私密性、防御性不强。有了影壁,就可以挡住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既方便进出,又可避免外人的偷窥和打扰。
        3、挡风防寒
  冬天,影壁墙还可以阻挡大风向院内的直灌,形成缓冲,御挡寒气。
  4、装饰门面,烘托气氛
  影壁作为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墙壁,让进出大门的人们,迎面就可看到其吉祥的图案、精美的雕饰,可以美化大门的出入口。而且,如果院内杂乱平板的话,影壁墙还可以起到遮挡的作用, 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 影壁与大门互相陪衬,互相烘托,设计巧妙的话,可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建何处有?渊源在徽州。欲知桃源何如,“三绝”放眼收。浮雕镂雕精致,影壁照壁生辉,门楼真华构。更有马头墙,恍如龙优游。起高楼,修亭阁,崇古拙。当今时代,建筑材料不用愁。祁门古韵砖雕,生产施工皆可,遂顾客需求。成雕梁画栋,尽园林风流。 www.gyzhuandiao.com


《青墙白瓦间,白族照壁》



祸起萧墙 止于影壁 中国传统四合院影壁的故事

来源:家具迷 发布时间:2014-10-17 浏览次数:283
导读:
影壁,南方人称为照壁,古代称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有影壁的话,鬼看到自己的影子,会被吓走。

影壁,南方人称为照壁,古代称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有影壁的话,鬼看到自己的影子,会被吓走。当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

影壁1_1.jpg

北京四合院中最常见的影壁是一面独立的墙体,这叫独立影壁。独立影壁的下部常常设须弥座,顶部是屋顶,墙体的中部叫做影壁心。其花纹图案有多种变化,砖雕花色有钩子莲、凤凰牡丹、荷叶莲花、松竹梅等。还有整面影壁为砖雕的一幅画面,内容为花卉、松鹤等吉祥图案。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人们在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

影壁2_1.jpg

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座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成梯形的,称雁翅影壁。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

相关阅读:中国居住文化之玄关

影壁3_1.jpg

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2至4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 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 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扬州传统民居的照壁大都设置在大门外正对门楼处,且照壁的宽度和高度都要超过门楼尺寸,以求“不散财气”——
别具一格的扬州传统民居照壁

    北方民居照壁中的砖雕(资料图)

    金农寄居处照壁

 

 

 

 

 

    传统工艺

    传统建筑中的照壁,亦称为“隐壁”或“影壁”,是正对大门而设的小墙,在古代文献中的称谓有:塞门、屏、萧墙等,扬州当地则称其为照壁。照壁主要用于屏蔽遮挡外部视线、保护院内生活空间的私密性及封闭性,同时满足“财不外泄”、“挡蔽外来邪气冲入宅内”的传统风水理论要求。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砌筑照壁的做法,且在建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折射出具扬州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举三得”的扬州传统民居照壁

    据《荀子·大略》:“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可知:按照古代礼制要求,天子需将照壁设置在门外,而诸侯王公则必须将照壁设置在门内。这与现在北方传统民居中照壁设置的位置相同,即砌筑于院内正对大门。而扬州传统民居的照壁却较独特,其大都设置在大门外正对门楼且照壁的宽度和高度都要超过门楼尺寸,以求“不散财气”。客观来讲,将照壁设置于门外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民居建筑内部与大门相对的空间功能多被福祠占据;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扬州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发展轨迹及社会文化心理。从功能上来讲,大门外设置照壁:一则可与大门门楼相互呼应,共同显示居住者的身份及地位;二则可屏蔽大门对面的杂乱景象;三可将自家所属的建筑空间扩展至门外的街巷,并获得相对完整的门前空间。

    最喜用“五福临门”砖雕装饰

    通常,根据门前空间的大小及环境状况,扬州传统照壁有两种设置方式:一是独立设置;二是铺设于大门对面的建筑墙体上。独立设置的照壁由底座、壁身和瓦顶三部分组成。其壁身高度约占照壁总高的三分之二,底座及瓦顶则各占照壁总高的六分之一左右。整体比例秀雅适中、主次分明,造型规整简洁。底座表面多由青灰色条石板水磨镶嵌。豪华的照壁底座或可做成须弥座形式,但在民居中不常用;照壁壁心内由水磨箩底砖镶嵌成菱形状斜角锦,四角配以角花装饰,有菱形边框的福字砖雕镶嵌于居中略靠上的位置。整个壁身丽质精工而华素适度,尤其福字砖雕尺度适中、雕刻细腻、比例秀雅、效果突出,成为照壁的视觉中心和装饰重点。

    雁翅型照壁有助提升宅主的身份地位

    根据照壁的平面布局形式,独立式照壁主要有一字型和雁翅型两种。雁翅型照壁由中间一字型主壁和两侧呈雁翅展开的八字形副壁组成,当地称其为八字大照壁。为确保照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一字型照壁囿于结构形体的限制,其幅面尺度适中,整体形象敦实端雅、质朴秀丽;雁翅型照壁则体量高阔、幅面宽大,其八字形副壁既增加了照壁形象开阔宏伟的气势,有助于提升宅主的身份地位,又加强了照壁与大门门楼的呼应合围之势,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建筑大门处外部空间的完整性和领域感。若住宅大门前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独立式照壁,扬州当地典型做法是随形就势,或借助大门对面的墙壁,通过一定的手法隐出照壁壁心的形状并加以装饰;或因陋就简,直接在门外一侧墙体上镶嵌福字作为照壁。此外,扬州当地将照壁砌于院内的做法较少。

    扬州传统建筑中的经典照壁

    吴道台宅第照壁的福字砖雕,其菱形边框浅刻“卍字不到头”图案,在满布的立体浅雕如意云纹及四只飞舞的蝙蝠衬托下,居中平雕的福字光洁饱满、气韵生动,表达着“五福临门”的吉祥寓意。此图案也是扬州传统照壁中最为喜用的福字砖雕形式。

    东关街个园南门八字形照壁,其上覆黛青布瓦,下衬石条基座,中间壁身用水磨青砖清水扁砖到顶。照壁主壁及副壁壁心皆镶嵌斜角锦。其中,主壁壁心四角镶嵌蝙蝠角花,正中靠上部位镶贴菱形边框“福”字砖雕;副壁壁心四角镶嵌象征“长寿”的桃形图案砖雕角花,表达出“福寿双全”的美好祈愿。整个照壁精整简洁、庄重气派、主题鲜明、效果突出。

    西方寺金农寄居处砌在院内的照壁,其附设于其他墙体的照壁壁心,或镶嵌磨砖斜角锦,或清水扁砌,或用灰浆抹面,以衬托并突出居中设置的“福”、“鸿禧”、“迎祥”等吉祥砖雕字样。

    还有胡笔江故居照壁“五福临门回纹边框”砖雕,居中平刻的福字形体腴丽丰泽,韵致润秀端雅,风姿飒爽稳健而又神态安闲。并且,无论是其周边的如意云纹雕饰还是框内蝙蝠,皆气韵生动、圆润可喜,使整个雕饰呈现出精丽的工艺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堪称砖雕珍品。

    张理晖 文/图


淮安古城多照壁(组图)
2012-04-08 08:37:46 来源:淮安新闻网 【大字 中字 小字】 【打印预览】 【复制链接】

  照壁,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亦称“影壁”或“屏风墙”。影壁是由“隐避”演变而成。门内为“隐”、门外为“避”,以后就惯称影壁。

  古代淮安城内建了多少照壁,现无法统计出数据。但城内至今留有照壁巷的地名,另还有几处作为古代儒学旧址、风景园林处以及名人故居中的照壁,还幸存下来或被后人复建起来,现笔者赘述一下,以飨读者。

  明清时期,淮安(今淮安区,下同)作为运河边上的重要城市,苏北的一个政治中心,朝廷在淮安的城内、河下、板闸等处,设立了漕运总督部院、淮安府衙、板闸淮关的关署、两淮批验盐引所等官府衙门,都建有较大的不同照壁。距今已有642年,保存尚好的淮安府衙,是明清两代朝廷在淮安府城设立的管辖九县两州的官府办公机构。据史料记载,淮安府衙大门南侧的临街地方,建有七丈(约21米)长的照壁,连同东、西两侧的牌楼,极为闳壮。

  淮安府学泮池照壁

淮安府学泮池照壁

  淮安府学是在北宋年间孔庙基础上扩建而来的,经过历代不断的建设,至清代后期已成为淮安城内体量较大的建筑群之一。现仅存的泮池及照壁为府学南路建筑,泮池,长8丈,南北宽4丈5尺,深5至6尺,池南为青砖砌的照壁,条石垒基础,筒瓦盖顶。照壁正中处有镌刻的“宫墙数仞”四个大字。

  古时修建孔庙有一定的规制,各地尚存的孔庙均有照壁,镌“万仞宫墙”或“宫墙数仞”四字,据说依照旧时规定,惟中状元者始得循正门,度泮桥,过中门而登大成殿,礼拜至圣先师。仞:是古时的量词,七八尺为一仞。其意思是儒学的照壁有数仞高,用以称颂孔圣人学识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

  韦坦宅院照壁

韦坦宅院照壁

  韦坦,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其宅院位于城内太清观街东侧,从小羔皮巷进入韦坦宅院的侧门,拐向西便见一幢面南、硬山顶的青砖小瓦老房屋,具有典型的江淮民居建筑风格。尤为独特的,在东山墙的南部分,用望砖镶嵌成照壁,这在老民居庭院中是不多见的。为呈现四合院的结构,故建房时瓦工匠人是借用房屋的东山墙部分用作照壁。而今院内的居民,在照壁的左上角钉有一块白铁皮,上面写有红色的“福”字。

  房屋的东山墙南墙拐,还砌有一道建有走廊的腰门,顺着照壁往西,过了腰门,便进入四合院的天井。只见院内面南的主堂屋、面北的下堂屋、东走廊、西厢房相交的屋顶,都砌有斜沟,接纳雨水,淌入地下的阴沟。寓意财源不外流,即“四水到堂,图个吉祥”!

  周宅照壁

驸马巷周恩来故居门前的照壁

  驸马巷周恩来故居的照壁。原先周宅的照壁早已拆毁,2008年周恩来诞生110周年之际,恢复了故居门前的照壁和周恩来童年时从文渠划船去河下游玩的自家小码头。

  周宅的照壁为条石垒底层,砌有青砖墙体,筒瓦顶盖,照壁采用经打磨的箩底砖,镶嵌成菱形状。中心和四角位置分别有不同的砖雕装饰图案,照壁的檐口还采用青砖砌成传统的斗拱式样。看上去既有北方照壁的高大厚实,又有南方照壁的小巧灵珑。照壁在传统中建筑作为“小品建筑”,其具有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因而古代淮安园林的一些建筑元素,也在此表现出来。

  刘鹗故居照壁

刘鹗故居南侧正门照壁

刘鹗故居西侧大门照壁

  刘鹗故居坐落在淮安城内西北隅,勺湖之畔的高公桥西街上,西至地藏寺巷(今西长街北段),拥有140余间房屋组成的大宅院。根据刘鹗侄孙刘德馨先生所绘《刘氏故居示意图》,刘氏故居共有4处照壁,现今修复后的刘鹗故居仅有2处照壁。

  高公桥西街刘鹗故居正门,门厅的院落内有东、西两道腰门,进入东侧腰门内,即为“画杉大厅”,西侧为三间穿堂。院落迎面建有面对大门,水磨方砖砌成的照壁。照壁四角分别有砖雕的5只小寿桃,正中位置有砖雕镶嵌的菱形装饰花草图案,图案中心有砖雕的“福”字。

  西长街刘鹗故居侧门内,迎面朝南的三间穿堂,房屋西山墙的南部分,镶有水磨方砖砌成的菱形贴墙照壁。下端砌有的长条盆,为人工堆积的山石盆景。

  勺湖园照壁

勺湖园照壁

  勺湖园位于古城淮安的西北隅,是因构筑淮安老城,挖土去堆积城墙,而逐渐形成的湖塘,因水面形状如一把勺子而得名的。

  勺湖园东门临湖处,建有石头垒砌基座,清水砖墙,檐口下方砌有凸出的五层滑檐,横面是经过磨制的齐线、牛角、圆线、超等五块不同形状的凸凹檐砖。小瓦做脊,檐口瓦嘴挂有猫头、滴水的瓦当。中间镶嵌黑色大理石的照壁。上面右上角镌刻篆体字的“勺湖全景” 四字和园中20处景点,图文并茂,好似一张精美导游图。

  游客从照壁前,向北移步便换景,近40亩大的水面四周,围湖而建的勺湖草堂、龙墙曲廊、扇形水榭、金钟亭、蜈蚣桥、石舫等勺湖胜景,让游客一览无遗,大饱眼福。

  作为屏蔽物的勺湖园照壁,让游客领略了“人到湖前疑无景,移步换位便饱览”的神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