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基 名人传记 刘基简介

 陋室书屋2 2016-04-20

 刘基, (1311 - 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开创明室的首位谋臣,他在元至顺年间考取进士,博通经史,且精象纬学。当时的人论及江东名士,皆首推刘基,认为诸葛孔明也不过如此。刘基曾在石抹宜孙手下任职,只由于不被重用,就弃官回归青田。后经朱元璋屡次征求,仿佛刘备三顾茅庐躬请诸葛亮,刘基这才肯出山来辅佐朱元璋。
  刘基美髯飘飘,体貌伟岸,慷慨有大节,论及天下大事,则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在辅佐朱元璋的日子里,他感激朱元璋的知遇之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朱元璋密谋定计,使其多次获胜,为其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刘基,朱元璋经常是虚己以听,可谓言听计从,并且每每以 “老师” 尊称之。
  刘基辅佐朱元璋的初期,便为其设定统一天下的计策。此时朱元璋虽说据有应天(今南京市) ,但东南有张士诚,西北有陈友谅,这二人势强兵壮,都是朱元璋的心腹之患,刘基认为朱元璋必须首先清除这两个人,才可得天下。他分析了张、 陈两人的情况,认为张士诚是明哲保身之人,不必对他太有戒心;相反陈友谅则野心勃勃,一心想剿灭应天,朱元璋唯有先尽全力除掉他,才无后患。除掉陈友谅,张士诚便势单力孤,消灭他自然是轻而易举之事了。这二人一除,成就功业也就指日可待。一席话说得朱元璋心花怒放,专筑礼贤馆供刘基等居住,厚礼相待,让刘基主管军务,凡事不论大小,都来咨询,于是引出了刘基为朱元璋密谋定计,三次大败陈友谅的故事。
  ( 1)诈降诱敌入围,一败陈友谅。
  陈友谅出身渔家,曾作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逐渐升为元帅。后来他杀死了徐寿辉,自己称帝,建都江州。他原本是要约张士诚与他一起发兵进攻朱元璋部的,但因为张士诚不敢应允,于是独自大集舟师,浩浩荡荡从江州径直向应天(今南京市)开来,但见触护蔽空,施旗掩日,从头至尾,差不多有几十里。
  探马来报后,朱元璋马上召集众将面议。众将中有说陈友谅兵强马壮, 理应出城迎降的,有说应该先退据钟山,待以后再相机反攻的,独刘基端坐案旁,一言不发。朱元璋退至帐后,召刘基进来问话。于是刘基便向朱元璋面授妙计,朱元璋大喜,重新出帐升座后,就按照刘基的计策布置起来。他命令手下一位与陈友谅有过交往的将领康茂才修诈降书一封火速送往陈友谅处,佯装愿作内应反戈一击。陈友谅接信后果然深信不疑,与唐茂才约定倒戈内应的时间地点并准备突袭。朱元璋接报后大喜道: “友谅,友谅,你必将成为瓮中之鳖 !”遂迅速派出四路兵马,两路防陆,两路防江,自己就统兵到卢龙山坐阵指挥,专等友谅的兵马来到。次日陈友谅果然率船队杀来,来到约定地点,并不见康茂才,才知中计,但此时已深人朱元璋的重围之中。朱元璋一声令下,水路陆路兵马齐杀到,吓得陈友谅不知所措,这时偏偏 “潮神” 又与他作对,来时是涨潮,去时又落潮,陈友谅数百条船统统在沙滩上搁浅,陈友谅自己只好弃甲曳兵乘小舟, 落荒而逃,手下的将士,死的死,逃的逃,没死没逃的也全作了俘虏。陈友谅遭到了首次惨败。
  ( 2)乘虚直捣巢穴,二败陈友谅。
  陈友谅首次遭败后并不甘心,他派手下干将张定边率兵攻陷了安庆(今安徽省安庆市)。朱元璋闻讯想自己率兵前去讨伐,刘基表示此事不行,遂便亲率舟师,再攻安庆。不想张定边固守城池,进攻了一天也未有突破。此时刘基又向朱元璋献计: “安庆城墙高而且固,宜守不宜攻,情急之中是很难攻破的,陈友谅如今有数路兵马在外,我们不如乘虚直捣江州,定能破了他的巢穴,不愁他不败。 ”
  一番话使朱元璋顿悟,马上下令撤兵西上,直达江州城下,陈友谅闻报后,起初还以为是兵士们误传,直到城外鼓角喧天,这时才知道敌人果然已兵临城下,慌忙整兵防御。江州绕水依山,也是一座坚城,双方一攻一守,坚持了两天,江州并未被攻陷。不料到了夜间,正当陈友谅感到略微放心之进,慌得陈友谅手足无措,只好携妻眷弃城乘舟西奔,逃到武昌去了。朱元璋的军队怎么能够如此迅速地突破江州城防呢 ? 原来是朱元璋再次用了刘基的计策,派人仔细测量了江州城墙的高度,又派工兵在各船的船尾搭造起天桥,乘天黑让船倒行到城下,天桥与城楼巧妙相接,兵士顺天桥登上城楼,轻易便杀入城中,仿若神兵从天而降,使陈友谅遭到第二次惨败。
  ( 3)巧用火攻计策,三败陈友谅。
  陈友谅屡战屡败,自己的疆域日渐狭小,使他愧愤交集,决意破釜沉舟,要同朱元璋决一死战。他造了许多战舰,高约数丈,载着百官家属和所有士卒六十万人,向东进发,到达南昌便把各舰止住,准备攻城,两军对仗,杀得天昏地暗。相持多日仍攻城不下。朱元璋因南昌告急,遂亲率援兵前去解围。由于此时刘基不在身边,无人与之出谋划策,交战后朱元璋竟损兵折将,自己还差点成了陈友谅的阶下囚。正在危急时机,刘基赶到,让朱元璋先退兵十里,再与他商议战事。刘基提出火攻的计策,对朱元璋担心没有顺风相助等问题他好象胸有成竹,并且又密瞩朱元璋火攻的详细办法,朱元璋喜不自胜,嘱咐手下将领按照刘基的计策行事。当晚陈友谅正带兵巡逻,见有七艘小舟满载兵士,正顺风朝他们船队驶来。陈友谅料定是敌军来犯,赶快让兵士搭弓射箭,谁知道一个也射不倒,驶近一看,原来都是些戴盔环甲的稻草人。
  正在陈友谅军惊疑不定之时,藏在船板下的朱元璋敢死队抛过铁钩,搭上了大船,并举着浇过油的芦苇,和硫磺火药等,纷纷向大船抛掷, 霎那间烈焰腾空,大船到处燃烧,风助火势,几乎扑不胜扑,此时,朱元璋又令一队人马杀到,弄得陈友谅的军队措手不及。
  由于大船全是连锁的,转掉不灵,等到断缆分逃,焚死溺死杀死的,已经不计其数。陈友谅再次受此挫败,恨得咬牙切齿,便想再战时专门围攻朱元璋的坐船,企图杀了朱元璋以泄心中之愤。次日,两军相接,朱元璋正坐阵指挥, 忽听刘基大呼 “主公快换坐船 !”
  元璋不等细问,忙改乘他舟,刚换过来,就听一声炮响,朱元璋原来的坐船已被炸成碎片,真悬 ! 原来是陈友谅已分辨出朱元璋的坐船,用炮将它击碎。他满以为朱元璋必死无疑,又过一阵见朱元璋又督兵杀来,只好杀出重围,退守鞋山。两军又在此相持数日,未有结果,刘基为朱元璋出谋,让他暂时移师到湖口等到金木相犯的时日再和陈友谅决一死战。朱元章听从刘基的计策。后来陈友谅冒死突围,朱元璋军迎头痛击,陈友谅丢盔弃甲,连家眷也无心挚领,边战边逃,终被追兵所杀。由此,在与陈友谅的对垒中,朱元璋取得了最终胜利。再后来,朱元璋又击败了张士诚,北伐中原,成就帝业,这一切与刘基当初为朱元璋谋划的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此后,刘基在朝政和用人等方面也不断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特别是在用人方面,他的任人唯贤的原则也深受朱元璋的赞赏。李善长官至右丞相,有些骄态,有次朱元璋与刘基商议更换丞相,刘基说: “李善长屡建功勋,并能调和诸将不可轻易更换。 ”朱元璋问: “李善长多次要加害于你,你为何还替他说话 ? ”刘基说: “更换丞相之事如同更换房梁,必须用大材料,如果只用细木,那房子非坍塌不可。 ” 刘基坦荡的胸襟一目了然。
  刘基一直深得朱元璋厚爱,后来被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资善大夫、 上护军,封诚意伯,赐归老还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