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此情绵绵无绝期 张大千在台湾的日子

 闲庭斋阁 2016-04-20

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张大千先生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他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大师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自1949年底离别祖国后,张大千始终以艺术为自己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长期在异国居住。1976年,张大千77岁,作为一个中国人,人老思亲,叶落归根! 张大千生前接受访问时说,“想来想去,还是我们自己的地方好!”。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透露,“盼与兄同游纵贯公路,此世界奇胜,得兄同游,亦胜情胜事。”

1976年初张大千举家移居台北,抵台初期长期租住在饭店,后来搬到云和大厦。见大师居无定所,台湾当局想给他配套房子,但张大千以“无功不受禄”加以辞谢。

原来张大千想要兴建自己的专属园地,他一生居住过许多知名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网师园、四川的青城山。在海外,张大千也自筑名园,像是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环荜庵。

1977年开年不久,张大千的新园建地已经物色妥当,位于台北外双溪。这里原是一处荒废的鹿苑,墙角还有一株含苞待放的白梅,自称“梅痴”的张大千对它一见钟情。在这里,他建立了新宅“摩耶精舍”。“摩耶”源自佛教典故,意谓释迦牟尼佛之母摩耶夫人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依照张大千的构想,入门后即前院,有平坦的草坪,设盆景,进屋处有花木、水池。

房屋按北京四合院配置,楼分两层,楼下北面为大画室,西面是客厅,南面则是餐厅连着后面的厨房,东面是小客厅和张大千的卧室。天井中除花木、曲径外,四周引溪水环流,溪床上铺满石子,有曲水流觞的意境,也可以养鱼。

张大千的秘书冯幼横忆道:“施工期间,池塘的一切成了每天萦绕在他(张大千)心头的大事,他可以说日日和工人们一起作息,举凡砌池石头如何大小错落,到池旁的花木掩映都经由他一一指点,甚至不惜从美国搬来喜爱的奇花异石。”

这块异石之所以吸引张大千,因为它的造型很像台湾地图,张大千为其取名“梅丘”,“丘”字少了一画,是为了避孔丘的讳。张大千心中打定主意,他将长眠于“梅丘”奇石之下。

(张大千《庐山图》)

这幅宽12米、高1米8 ,尺幅罕见的《庐山图》,是张大千晚年泼墨泼彩的代表作,也被评论界誉为中国现代山水画中最具创新精神、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1981年,82岁的张大千开始了这幅绝世巨作《庐山图》,这是他最后一幅作品,也是他传世作品中最大的一幅画作。

《庐山图》可以说是大师心血来潮之作。一天,一位旅居日本的华侨巨商李海天专程飞到台北,登门拜望张大千,想请大师作一幅以庐山为题材的大画。面对真心诚意来访的客人,张大千认真了,可是,他从未去过庐山!客人大吃一惊,难以相信,心中暗暗叫苦,这幅画没谱!想不到张大千一时兴起,豪气地说:“你们都以为我老了,画不动了,是不是?好!我就画给你们看看,而且就画整幅一大张,让大家看看我张大千到底老不老!”

为了放下大幅绢画,除了重新做木案,张大千还将摩耶精舍的大画室和客厅打通,搬走多余的家具。此外,张大千还请人买来《庐山志》念给他听,又让身边人在地图和相关资料上勾画要点,供他参考。

五个月后,1981年7月7日,张大千举行开笔典礼,来宾有张群、张学良夫妇等九人。张大千先将画绢全部打湿,只见他抓起一支犹如拖把的大笔,站到一只矮凳上,把笔头往墨盆里一搅一滚,然后双手提起大笔往画布上大拖大拉。张大千把长袍袖口一卷,端起一只盛满青绿颜料的瓷钵,在绢的另一部分小心翼翼地连泼带洒。忙了几个小时,在场的人依然看不出眉目,但是张大千却从容不迫,早已成竹在胸。

“我一生致力于艺术,就是画到死为止从来不改动我的生活习惯,同我的志向,通通不改变!”张大千曾经的玩笑话,却一语成谶。晚年的张大千全心投入《庐山图》的创作,几乎不分白天晚上,只要精神还好,张大千就会在家人及护士的照看下,被抬到大画桌上趴着挥洒,累了或稍有不适,护士马上拿出特效含片,放进大千口中,防止心脏病发作。

《庐山图》工程浩大,整整画了一年半,其间张大千数次心脏病发作,晕倒送院急诊。稍康复他就又让助手抬上画案,真所谓呕心沥血。碍于1983年1月就要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虽未完全竣笔,张大千只好先将画送付装裱,准备展出后再行润饰,但没有想到大师在伏案题书时,突然头一歪,身子一斜,颓然倒下,笔杆也从手中脱落,掉在地毯上。这幅《庐山图》,张大千终究没能完成落款。1983年4月2日上午8点15分,张大千在医院与世长辞,享寿84岁。噩耗传向世界各地,引起巨大反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