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域武术】陈培吉先生演练的八极拳

 常松长功 2016-04-20

演武者简介:

陈培吉,男,汉族,1969年生,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员,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开门八极拳九代传人,通背劈挂拳九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岁起随父亲陈秀景先生习练通背劈挂拳,在刻苦练功的同时,一直在探索、研究通背劈挂拳的拳理拳法,多篇文章在国家级武术刊物上发表。




相关链接:谈谈八极拳的衡


长久以来,人们对八极拳这一传承了三百年的古传拳术的追求就没有停歇过,关于八极拳的文章也是卷帙浩繁,数不胜数了。


今天,讲一下八极拳中的一个“衡”字。谈到衡,大家马上会想到平衡,是的,衡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平衡。个人认为,在武术实际技击中,首先我们要保证自己的衡,不至于在运用技法中自己先失去平衡,而造成倾跌。在保证自己平衡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对方失去平衡,那么自身的平衡从哪里来呢?是在平时练的桩功里求来。太极拳的衡是无极桩,形意拳的衡是三体势,劈挂拳的衡是乌龙盘打,而八极拳的衡就是两仪桩,两仪桩就是八极拳的根基。


八极拳小架开始是一个抱头的动作,称为“无极势”,无极是一种原生态,原始的出于自然的一种防守。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分阴阳,人体通过拧腰顺胯等机势的变化形成了两仪,两仪是以一种衡的形式体现的,然后才是前后左右上下四面八方,即四象与八卦的变化,这个过程很重要。


八极拳不管是动还是不动,都讲究一个对拔“十字力”,两仪桩歌诀云“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靠山”,它是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的桩,形成了一个衡定。人的两肩、两胯是横向的衡,头顶的百会至会阴是纵向的衡,上点交于檀中,下交于内丹田,在内丹田形成一个万向节,主宰着人体横向、纵向、斜向、缠丝、翻转等变化。两肩两胯要与地面保持平行,重心下压气下沉,百会到会阴的纵线要与地面垂直,头顶胯沉,拉开大椎,形成对拔,在发直力、横力时要靠这纵向的力来保持这个衡,这就是八极拳两仪桩的基本原理。桩一动,形成招式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也要保证这个衡,也是运动中的一个桩,既要保持击打的力量和速度,又要保持自身的平衡,也就是做到能放能收而不过,过了势必造成自己的失衡,给对手以可乘之机。综上所论,两仪桩在八极拳中无疑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使身体各关节拉开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适合技击的稳定的框架结构。


八极拳的衡,更深一点,是一种内心的衡,做到“波澜不惊”,需要胆识以达到内心的稳定,才能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进攻性,以自己的衡寻找对手的空位,致对手失去衡,失去先机。一点练拳心得,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