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双卡双待”,神经“双卡双die”!——神经根型颈椎病“双卡综合征”病案浅析

 和顺本真 2016-04-21
导  读
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穿出椎间孔后,到达肌肉、皮肤等目标效应器前常常还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旅途(特别是前支)。这一路上,并不平坦——有高山和峡谷(骨骼的突、棘、嵴、隆、沟、孔)、有丛林(肌肉、筋膜)还有河流(血管),这些邻居都有可能使神经的旅途受到阻碍。

脊神经离开脊髓在出椎间孔前受到刺激、压迫,产生症状的,称为“根性卡压”;而相对的,在出了椎间孔以后受到刺激、压迫,产生症状的,则称为“干性卡压”

因为大家对椎间盘突出、关节错位等病理变化比较熟悉和重视,所以对“根性卡压”一点都不陌生;但对于“干性卡压”尤其是根性合并干性卡压可能关注不够,或者并没有放在临诊时的常规考量中。

近日,中健骨科就有一位以“颈痛伴左上肢疼痛麻木放射至手指”为主诉来诊的“双卡”患者,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案例的诊疗与思考。

病案资料

患者资料

患者,男,44岁,文职军人。

主诉

颈痛,伴左上臂外侧及拇食指麻木两月余。

现病史

患者诉:约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臂外侧疼痛,经外院手法治疗之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后复发并逐渐出现左手五指尖麻木症状,尤以拇食指最为严重。颈椎左转并向前低头的时候会引起局部麻痛症状加重。

专科检查

触诊检查
1、C5/6左侧钩椎关节前软组织明显肿胀压痛;
2、左侧前中斜角肌紧张;
3、双侧霍夫曼症(-),上肢腱反射可引出;
4、左侧肩胛区的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附着点压痛;
5、左侧上臂三角肌止点后缘稍下方(肱三头肌内外侧头间沟)压痛明显;
6、抬肩式呼吸。

影像检查
X线示:
正位片:C5、C6左侧突
侧位片:颈屈变直;C6双突征


MRI示:

C4/5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
C5/6椎间盘向左后方突出



初步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C5、C6)
2、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干性卡压

治疗方案

1、龙氏手法纠正颈椎关节错位
2、解除肌源性干性压迫
3、调整患者呼吸模式及不良体态

治疗经过

在开始几次治疗时,我们先针对C5/6的关节错位,用龙氏治脊疗法-低头摇正法、对顶法进行整复,以解除水平压迫源;再以牵引下正骨法,调整脊柱整体序列,减轻对神经根的纵向压迫。




3次治疗之后,患者颈部活动度改善,颈椎左侧屈时手臂及手指的麻痛基本不再加重,但仍有不适症状。我们教会患者腹式呼吸模式,并让患者回家坚持练习。

5次治疗后,患者C5/6的肿胀压痛较前已经明显减轻,颈椎软组织张力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反映颈部各向运动灵活自如,不再引发加重手臂及手指麻痛症状,但是仍有手臂和手指麻木的情况。

考虑其根性压迫已经解除,尚余干性压迫问题;我们用小针刀对其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附着点、肱三头肌内外侧头进行松解。


次日,患者复诊,反映针刀后第二天手臂麻痛症状明显缓解,指尖阵阵发麻的情况基本消失,只剩下少许指尖发木的感觉。

后续的治疗中,我们分别对患者肱三头肌的内侧头和外侧头进行了针刀松解;并在维持颈椎稳定的基础上,以诺亚第拉伸疗法、MET技术调节肩袖肌群的异常张力、恢复并维持正常肩胛平面。


患者主诉症状消失后,我们指导患者进行颈肩部深层肌肉的稳定训练,以防止患者在长期伏案、对电脑工作时的不良姿势(前交叉综合征)导致疾病复发。

治疗结果

根据患者回馈,目前,主诉症状已基本痊愈,没有复发。而且,更重要的是,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体态对于疾病的影响,积极坚持锻炼配合治疗,不仅疾病症状消失了,还收获了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病案思考

一、对于根性卡压的思考
根据龙氏治脊疗法三步定位诊断的神经定位,从患者的主诉症状中,不难判断出主要是由于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受到卡压引发的症状。

臂外侧皮神经是腋神经(由C5、C6颈神经前支组成。)的皮支;由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的皮肤。

桡神经由C5~8和T1脊神经前支汇入臂丛后束发出而形成;皮支支配手掌桡侧两个半手指的皮肤。


当这些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处受到卡压,即“根性卡压”时,就可能会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障碍。

结合触诊,发现患者左侧C5/6的钩椎关节错位,印证了神经定位中的推断。

龙氏治脊疗法正骨手法中,对顶法是针对此类型错位的特效手法;所以患者在首次治疗时,症状就得到了缓解。

二、对于干性卡压的思考
但是,C5/6钩椎关节错位导致的“根性卡压”并不是本病例致病因素的全部。

对患者的触诊时,在肩胛骨外侧缘肱三头肌长头腱附着点和上臂肱三头肌内、外侧头之间的桡神经沟处,我们发现有明显的肌肉肿胀压痛点。

另外,患者有明显的呼吸模式紊乱和圆肩驼背。代偿呼吸导致的斜角肌紧张、肩胛平面失稳等都会导致肩胛骨与肱骨力学位置异常,从而使肱三头肌张力异常而卡压从其下穿行的桡神经。

三边间隙四边孔
在肩胛区有两个被分别称为“三边间隙”、“四边孔”的特殊结构区域。

四边孔,位于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
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
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腋神经由此穿出。

下三边间隙,位于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三角形间隙,在四边孔下方。
上界:大圆肌和背阔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
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桡神经由此穿出。


因此,我们针对该区域,用小针刀局部松解,并结合拉伸、MET技术使肌肉恢复正常的张力和弹性后,患者的症状就得到了明显缓解,最终痊愈。

三、结语
由此病例可见,除了颈椎错位、椎间盘突出的“根性卡压”因素以外,肩胛区肌肉,乃至所有“干性卡压”好发点对臂丛神经及其分支的影响都是这一类疾病诊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考量点。

此病例是脊神经根性卡压与干性卡压并存的“双卡综合征“,只有完善诊疗思维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圣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