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课堂丨隶书临习之二——结构特征

 东方竹马 2016-04-21


汉隶字体结构特征


(一)什么是字的结构

书法中字的结构是指字的内部组成部分,即点画之间的搭配和布局。中国古代有“结字”说,汉代蔡邕《九势》云:“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元代赵孟頫《兰亭跋》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字的结构直接体现着书体特征。

(二)汉隶字体结构元素

1.汉隶字体结构元素

汉隶字体结构是由“横”“竖”“波”“磔”“点”等主要元素构成的。

“横”有短横和长横两种。短横起笔、行笔、收笔均匀,变化不大,笔画粗细匀称,在字的结构中处于从属地位。长横蚕头燕尾倶全,它往往在字的结构中是主笔画,主导字的结构方向。关于蚕头燕尾有“蚕不二设,燕不双飞”之说,就是在一个字中,不出现两个以上的蚕头和燕尾。一字多横只有其中一个横画是蚕头燕尾。

“竖”一般较短,是因为汉隶结构横向宽阔而竖向窄短。

“波”可以理解为是横画的左写,与“磔”形成字体结构的左右两边稳定支撑。

“磔”,是长横的右写,只是笔势向右下,偶有燕尾出现。在字的结构中仅次于蚕头燕尾长横,是次主笔。

“点”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和四连点(火旁),在字的结构中常常起着虚实或呼应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折”。“折”分为横折和竖折。竖折又分为左折和右折。左折又被称为“软钩”,后来就发展成为楷书的笔画“钩”。

“汉隶无钩”,这是一般常识,但是在汉代刻石隶书中,的确又存在有“钩”的现象,即“左折”或称作“软钩”,这是隶书向楷书演化的突出表现特征。就艺术而言,这与汉隶质朴的审美实质相违背,不宜刻意师法,做折笔处理。



▲《礼器碑》“方” 《朝侯小子碑》“焉”

2.汉隶字体结构元素的关系

汉隶字体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即笔画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没有承接或连带关系,笔画之间是靠向背虚实产生联系的。

(三)汉隶结构特征

1.方块结构,笔画不连

汉隶字体是“方块儿”字,字形以扁方为主,亦不乏矩、圆、梯、角形状。横、竖、点、波、磔基本结构笔画,无连带,无接引,依据各自汉碑艺术特点,创造相背关系,相而不犯,背而不离。形成虚实结构力量,搭建字体结构。笔画线条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


▲《礼器碑》“京” “朝”“修”“更”

2.横画平正,波磔对称

汉隶字体的横画是平正的,这一点也是与楷书的重要区别。汉隶横画平正,但不僵直。一字中如果有多个横画,主笔横画往往蚕头燕尾倶全,一波三折,平正中就赋予了变化。其他副笔横画,即使粗细变化不明显,通过起收笔的变化和线条的向背关系处理,都会生动起来。


▲《礼器碑》“大” “年”

横画平正是汉隶正大、沉稳气象的重要表现。

汉隶字体波磔笔画左右分开,成对称分布,一般左右用笔力量差别不悬殊,线条粗细差别不大。波磔在字底平齐。

3.中宫舒阔,重心下沉

汉隶从篆书演变而来,虽然已经是抽象符号构造,但还是遗留着篆书图案化平面结构特点,经营面,不过分强调某一点。因此,汉隶总体来说字的中宫不紧,舒展平阔。这也正是汉隶宏阔艺术特征的体现。只是东汉后期隶书楷化后,有的碑刻字体的中宫比较紧,并成为蔓延之势。

由于汉隶字形结构扁方,再加之中宫不紧,字的重心自然降低下沉,所以,汉隶稳重就不难理解。

4.左右开张,横向取势

汉隶字体波磔笔画左右开张,已将字形打开,蚕头燕尾笔法又集中体现在横画上,一波三折,任笔画尽量伸展。汉隶字形本来就扁,这样一来,字态就更加呈横向延展之势,强化了汉隶宏阔、博大气势。汉隶字形结构取势横向、左右宽阔的特征是独有的特点,是与其他书体的重要区别。篆、草、行、楷的字法结构取势都是纵向的。

一般碑刻汉隶法度比较严谨,摩崖汉隶字势比较张显。所以说,“法”师碑刻,“势”学摩崖。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结体严谨,字法规范,笔画虽然以方为主,却又不是全为方笔,有时略带圆意。它能将笔画的粗细、方圆,笔势的徐疾、向背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清丽遒劲,庄重典雅。历来被奉为学习汉代隶书极则。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摩崖隶书,刻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痩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遒劲沉着,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5.抽象符号,象征结体

汉隶已经是抽象符号了,但是其字形结构有些还是保留下来篆书的特点,象征不象形。这些正是汉隶拥有古意的原因所在。



▲《张君碑》“攸”《礼器碑》“侯”《居延汉简》“泉”《礼器碑》“斗”


汉隶字体结构原理


(一)依据隶书文字性质建立字体结构

汉隶在文字学上属于今体字,它的文字性质是抽象符号表意文字,因此,汉隶字体结构首先是依据今体字的文字性质要求,遵循汉字进化演变规律,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最终建立起汉隶字体结构体系。汉隶的成熟是文字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古体字的结束和今体字的兴起。汉隶承上启下,在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中彰显出古朴与妍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汉隶虽然是今体字,但与其他今体字和而不同。汉隶发生在特殊的文字发展的历史时段,即古体字篆书之后,自然会有所有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特征,因此也就遗传了篆书的某些特征。

汉隶字体结构在建立过程中,在抽象符号表意文字性质下,创立区别于其他今体字的,只属于汉隶独有的字体结构特色,即象征不象形,抽象不失古意。

以抽象符号表意文字性质为根本,以篆书嫡传为特色,构建汉隶字体基本结构体系。


(二)根据艺术审美特征要求完善结构

前曾有述,汉隶的审美特征是宏阔、雄浑、简敛、质朴,展现的是正大气象,其核心是“朴”。“朴”成为汉隶气象的灵魂,在汉隶字体结构建立过程中,不断完善升华,并发挥其功能作用。自觉引导汉隶字体结构向艺术方向发展,建立汉隶审美结构体系。引领汉字从艺术“不自觉与自觉”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点走来,把篆书的古意升华为“质朴”,浇灌滋养出“古而新”的汉隶字体完美结构。

具有篆书古意特质的抽象符号表意文字性质,塑造了汉隶结构的外在形态;以“朴”为核心的审美特质,构建了汉隶结构的内在品质。

文字性质保证汉隶字形结构的“对”,即正确;艺术审美特质让汉隶字形结构“好”,即完美。

关于蚕头燕尾程式或程式化

(一)蚕头燕尾汉隶程式是艺术的经典规范

蚕头燕尾程式是汉代隶书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形成的一种艺术程序格式,代表着汉隶艺术体系、规律的成熟与完善,标志着隶书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最终形成。

蚕头燕尾程式是从无数汉代碑刻中被概括提炼出来,它完美表达了汉隶的审美本质诉求,揭示了汉隶艺术的基本规律。它所创造形成的宏阔、雄浑、简敛、质朴等正大的审美品质,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艺术学习的正确途径,就是从程式入手,学习经典范式,探寻艺术基本规律,以承传创造。蚕头燕尾程式是学习欣赏汉代隶书艺术基本规律的正确途径,必须高度重视。

《礼器碑》《张迁碑》是蚕头燕尾程式的典型代表,《石门颂》《祀三公山碑》同样也是杰出的。虽然它们没有明显的蚕头燕尾,但是,表现出来的古朴、苍茫、浑厚的审美特质,恰是蚕头燕尾汉隶程式的核心诉求。


(二)警惕蚕头燕尾隶书程式化

艺术程式化是对艺术体系结构程式的概念化、简单化、方法化的理解和处理,是艺术传承和创造的桎梏。艺术程式概念化、方法化,使得维系艺术体系结构、反映艺术审美本质的基本规律将不复存在。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一切技法上的追求都会失去本质意义。

东汉的《熹平石经》《夏承碑》,唐宋隶书之所以徒有蚕头燕尾面目,没有了汉隶古朴大气的风骨,就是因为把汉隶概念化、简单化、方法化、美术化了。背离了古朴大气审美品质的汉隶基本艺术规律,歪曲蚕头燕尾基本笔法,破坏了汉隶艺术审美体系结构,使一切格式、技法失去正确目标诉求,终结了汉隶艺术生命。程式化的蚕头燕尾是工艺装饰,不是艺术,与汉隶无关。学习隶书还是应该回到汉隶经典里面去,遵循隶书的经典程式,探索一般规律。


▲《夏承碑》(局部)


本文选自:《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专业用书》——《隶书教学指导》(中国书法出版社出版)





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专业用书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的一套针对书法教师培训的指导用书,包括《草书教学指导》《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行书教学指导》《楷书教学指导》《隶书教学指导》《书法教学 法指导》《书法文化》《书法欣赏》《篆书篆刻教学指导》,共计两百余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