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雪鹰精品书屋 2016-04-21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范孟广 | 文

过了清明节,天气就越来越暖和了,雨水少,风也小,麦子浇完头遍水,人就闲了。

三月初九,村里要起大集,起大集就要唱戏。几个头面人物就凑到一起喝酒,商量“写”戏,“写戏”就是请戏班子,因为戏文都是神曲星下凡的人写的,不说“请”说“写”是对文神的尊敬。

“写”戏就“写”曹家店的戏,曹家店的戏是县剧团退下来的名旦“小金凤”的戏班。她招十里八村的俊男靓女,农闲的时候,集到一起练功夫、背戏文,农忙了,各自回各家干活。

置办了行头、乐器,一年半载,戏班子就算成了,“小金凤”担主角撑起了门面,又写了“好消息”,去方圆百十里地的村镇张贴,说是曹家店起了曹家班剧团,“小金凤”担纲,专为父老乡亲起集、婚嫁、满月、过寿助兴。

几个头面人物定好了唱戏的日子,就写了黄帖,说是三月初九日,张谷堆要起集,“写”曹家班《五世请缨》的全场戏,付酬金或者粮食多少。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小金凤”看了帖,掐指算算时间,就收了定金,双双在帖上批了名号、按了手纹,算是“写”下了戏班。村里唱戏,比过年还热闹。主事儿的人挨家挨户收了份儿钱,找一户干净利落的人家派了伙,里里外外就开始忙活。那边村外空园子里,好几个壮劳力拉土搬砖垒戏台,看热闹的小孩儿也不闲着,递砖和泥,提水端茶,都干得欢实。

唱戏起大集是全村人的事儿,既然是全村人的事儿,村里人谁都有责任帮衬。这边家里,几个娘们儿忙得满院是腿,蒸馍炸货烧火揉面,一盆一盆切好蒸熟的菜摆到桌上,一筐筐暄腾腾的蒸馍蒙上白纱布,单等戏班子来了,就把切好的凉菜一拌,热菜回锅,蒸菜上笼,喝碗热水的功夫,热菜冷盘蒸碗就上桌了。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一台戏好像一股春风把小村吹暖了,街头村尾喜气洋洋,热热闹闹,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起大集唱大戏家家都要待客,小媳妇儿回娘家请爹娘,大闺女小伙子约同学相好,爹娘也都把出嫁的闺女叫来听戏,戏班还没有来,唱戏的消息却越传越远。

开唱那天,戏场里开场锣鼓震天响,村外大路小道上,驴车自行车哐里哐当往戏场里赶。卖糖葫芦的车把上捆着草杆,草杆上扎满了红火胎儿一样的山里红。

卖梨膏糖的边蹬车走边粗门大嗓吆喝:“卖梨膏糖,梨膏糖咧,吃了梨膏糖小孩不咳嗽,老头不吐痰,买梨膏糖喽”。一路吆喝一路走,一直到戏场里。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卖甜秫杆的车子两边扎着捆儿,卖瓜子核桃柿饼的驮着草篓,都急急往戏场里赶,不为听戏,怕去晚了别人抢了生意。

戏场里已经人山人海了,儿孙们怕挤了自家老人,支好架子车,铺上棉被,叫老婆儿坐车里听戏。老头儿爱打群儿,都是自小穿开裆裤长大,对脾气说得来,提溜着小马扎、木板凳,坐在戏场中间眯着眼听戏,一支旱烟袋你抽几袋递给我,我抽几袋递给你,一包旱烟一支竹烟袋能传十几个人。

姑娘们却偎成一堆儿站在边上听,小媳妇儿听戏手也不闲,拿着大鞋底,低头纳几针又赶忙抬头看几眼。这会儿,那些毛头小娃儿都变成了猴子,爬上树杈,趴在墙头上,不是看戏是看稀罕,听不懂戏文却能看懂翻跟头耍大枪。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戏场外边靠着树听戏的那一对对俊男俏女,其实不是为听戏,是借听戏来会心上人。乡里人重名节,就算订了婚,没事没非爹娘也不叫自家的闺女去会准女婿,把小伙子急得滴溜乱转。

唱大戏了,这可是个约会的好机会,买串糖蘸山里红、买袋瓜子、梨膏糖塞到对象手里,站在人少的树趟子里边吃边说话,说也不好意思说你恩我爱、你想我念的话,女的问男的麦罢了准备干些啥?房子收拾好了没有?男的就问女的还准备添置点啥?新衣服买齐了没有?说着吃着,有一句没一句,没话了抬头看戏台上唱戏,有话了收回目光说话,话虽少但心里甜。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戏场里热闹得像起了火,家里主事儿的娘们儿也没有闲着,她们没有时间来听戏,娘家哥嫂赶着车拉着爹娘来听戏,闺女、女婿也带着外孙、外孙女回了娘家,这一窝儿亲算是聚齐了,一点儿外心也没有,可得卖卖力,早几天就打发男人把“八八席”的菜买来了。

八个下酒菜是凉拌藕片、酱牛肉、卤花生、油耳片、拌肉丝、调芹菜、海带丝、咸鸭蛋,八个热菜是大葱炒鸡蛋、回锅肉片、焖酥肉、醋熘土豆丝、粉条炒豆芽、炖鸡块儿、蒸扣肉、溜丸子,喝酒要喝“张宝林”,也就是张弓宝丰林河,吸烟要吸喜梅彩蝶洛阳牡丹。

女宾喝红糖水,男客喝辣酒,一窝亲谁也不劝谁,长辈端起酒,晚辈也举杯,边喝边说些地里活庄稼事,家长里短,男婚女嫁。说着喝着,喝得脸泛红,舌发硬,眼里眯着笑,头上冒着油。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那边姑娘见女婿喝多了,就喊:“别喝了,别喝了,地里还有活,回去还得忙。”其实,这阵儿正是春闲,哪里有活?是怕女婿喝多了在娘家出丑,也是心疼男人的身体。

春戏一唱至少就要唱三天,“三六九,出门走”,能出门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平安顺利,乡里人都喜欢这日子。每天里,只上午和晚上唱,下午戏班歇嗓子,熟悉戏文。

三天六场戏,像《对花枪》、《寇准背靴》、《铡美案》,演员卖卖力才能唱完。要唱就唱全场,半截子戏吊人胃口,惹人烦、扫人兴、落闲话,不如不唱。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唱全场戏,人也都跟着听,一句也不舍得丢下,锣鼓一响,都丢下饭碗戏场里跑,占了好位置,散戏了也不拿走凳子、拉走架子车,被子、褥子都搁车上,唱几天戏,就在戏场里搁几天,谁也不会拿走有主儿的东西,拿走有主儿的东西就是偷,偷东西就是做贼,做了贼丢老祖宗的人,人都看不起,儿子不好娶媳妇儿,闺女不好找女婿。

唱三天戏起三天集,每年这个时候都唱,连续唱几年,卖瓜果、肉菜、布匹、农具、牛羊、猪娃、树苗的小贩越来越多,大集就算是起来了,不几年,俺村的集会已经挤满了三道街,村子里每年就多了个节日。

二十多年没有看过村里的春戏,前不久再回去,又赶上唱戏,想再找回儿时看春戏的旧梦,但去戏场看看,却没有了过去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起了几十年的集市也冷清得到只剩一条街。

农村唱戏的热闹劲,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原来年轻人都过罢年趁着农闲出去打工挣钱了,光剩老人小孩儿看家,家里没人接待,亲戚间互相走动也少了。农忙时候顾不上唱戏,农闲的时候人都出去挣钱,没人去听戏,街上很少能看到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人都四面八方奔生活去了,这是好事,但过去那沸腾的唱春戏的场面也只能在昔日的梦里去寻找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范孟广,笔名植梅先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中原油田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各类文学杂志报纸发表小说散文一百多篇,五篇作品获国家级征文奖,十二篇作品获省部级征文奖,四篇散文作品被电视台拍摄为电视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