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实证》讲座41

 天地虚怀xia 2016-04-23

《科学实证》讲座 41

2015年04月22日(P425—438)

主讲:清凉月老师

今天咱们谈“观睡眠”,也就是通过睡眠进行实证。通过睡眠进行实证,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睡眠”。

“睡眠”是我们在体验身体的静止状态,我们现在以身体这个特殊的物质体作为自己的工具,作为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身体这个物质体你没办法现在说像石头一样,你没办法定义说是以石头为身体,你只能说以身体为身体,也就是你把这个特殊物质体已经把它定义为身体了,命名为身体,所以只能说以身体为身体,也就是说,这一个我们还牵扯到一点,要理解身体,什么是身体。

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思想就是思想者本身”,也就是首先要了解哪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思想就是思想者本身”、“当下的思想就是当下的你”,而你的思维是遍一切处的,因此真正的你是遍一切处的,你是遍及这个宇宙的一切处的,是想到哪里,哪里都是你,你是遍一切处的,要了解这一点。

然后就是由于你现在处于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因此你总是见到各种各样的物质,也就是相当于你面前摆了这么多的玩具一样——物质,像那个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时候面前放了很多玩具,那么身体就相当于其中的一个玩具,然后你由于是选择性思维的作用下你现在使用这个身体了,你使用身体这个物质了,所以你就把它当作了自己的身体,就是这个物质它长的人的形状,它有眼耳鼻舌这些人的形状,你把这个有人的形状这个物质当作自己的身体。而有的人在其他的状态,他可以以石头作为自己的身体,有的人是以树作为自己的身体,有的人它以那个光团作为自己的身体,等等,也就是说,身体是一个物质,这个物质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普通物质体。当然有的人会说那个以石头作为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个不是这样的,将来你证到这种状态你就会发现,以石头作为身体的时候照样头脑高度是清醒,你以树为身体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思维非常地灵敏、头脑高度地清醒。当然你以光作为身体的时候,你也发现你是光,同时,头脑非常地清醒。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将来以树作为身体是不是这个生命体比这个身体层次要低,一点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个,首先我们要了解就是什么是身体。

当我们以这个具有眼耳鼻舌,有头发,有脚有手,以这个物质体作为身体的时候,那你就必须去体验它、使用它。比如说,你将来证入某一个世界,你想以那棵大树作为身体的时候,你必须首先和那个大树保持心物一体。比如说,我们以光作为身体的,我们要与光保持心物一体,融入它。融入它之后,你就体验它的特征,体验它的特征,记住这里就是你必须体验它的特征你才能安住于这种状态,并使用它,就是使用这个工具,就相当于我们面前放了那么多玩具,拿起一个玩具的时候,你必须先去学习该怎样应用它,那么以这些物质为身体的时候,同样的,你必须去了解它、去体验它,只要你去体验它,你才能掌握它的规律、它的特性,然后才能使用它。那么我们当前这个身体也是这样的,我们必须去体验它,去使用它。

你去体验它,就是体验它的特征的。那么我们当前这个身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它就具有“动”和“静”,而睡眠属于“静”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静”分为很多种表现形式,有“打瞌睡”的状态、催眠的状态,然后睡眠的状态,还有“清明的静”、“一般的静”等等,它具有很多的层次,这不同的状态,睡眠是其中一种状态。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什么是睡眠”,睡眠就是因为你体验这个身体,你在体验它的身体的特征,这样就形成了睡眠。反过来,如果你不体验这个身体,那你就不会像平常人那样睡眠。这就是我们了解这个什么是睡眠。了解了之后,我们就知道该怎样利用睡眠去实证了。

那么睡眠它是怎样形成的?第一,在物质方面,它是和我们当前这种相续性思维对应的,也就是说,你没摆脱这个身体的时候,你现在体验这个身体的时候,你就一定会去体验身体这种睡眠状态,因为这个睡眠是这个身体的客观规律,它具有动与静这种客观的变化,客观的演变,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和相续性思维对应的,而这里的相续性思维特指就是咱们说的平时的这种“走神”,睡眠就建立在走神的基础上。所以就是“观睡眠”事实上就是“观走神”的。反过来, 你想观睡眠,也就是必须观走神,也就是观心这个功夫非常好你才能观得住的,这就是睡眠它的形成。睡眠第三个特指就是什么?睡眠还是一个咱们说是一种潜意识现象,它建立在静的基础上,是潜意识现象,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种潜意识现象进行实证。那么同样的道理,你观睡眠是个什么的?观睡眠有两个作用:第一就是,因为睡眠是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特有的一个特征,那么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我们把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特征破除了,我们也就证入其他状态了,所以观睡眠就可以破睡眠,破睡眠就破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特征,这样我们就证入了高级状态,比如说,欲界定、禅定等等,也就是说,必须破除这个睡眠,睡眠没有解决,那说明你还处于当前这种状态,所以古人说,“睡眠没有解决也不能解决生死”,为什么睡眠不能解决的时候你解决不了生死?因为它是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特有的一个特征,只要睡眠没有解决,你就绝不可能解决生死,所以这就是睡眠从方法论这个角度讲;那么另一方面,睡眠是什么?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我们的实证是必须形成潜意识专注的,因为欲界定、禅定、如来藏等等都是潜意识专注状态,我们必须形成潜意识专注,所以就是我们既可以以这个打瞌睡作为基础进行实证,也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睡眠,也就是你说的破睡眠,观察和体验睡眠,通过它去培养起潜意识、去掌握潜意识运作规律,这和观呼吸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要形成潜意识专注,怎样才能形成潜意识专注?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潜意识现象,然后体验它,专注地体验它,这样就形成了潜意识专注,那么“呼吸”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所以我们要“观呼吸”,打瞌睡、睡眠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所以我们要观打瞌睡和睡眠。

所以这就是睡眠它具有的这些特征,这个观察对象它就具有这些优势,这些优势是有利于我们进行实证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对睡眠进行认识,认识了之后,以后就能够借助睡眠进行实证了。

那么接下来咱们看书上425页:二、观睡眠。

(一)睡眠的原理:这个咱们刚才已经谈过了。它是我们使用这种物质,而这种物质具有睡眠这个特征,所以我们必须去体验这个特征。而体验这种特征,我们把它起了个名字叫“睡眠”。也就是什么是睡眠?你体验这个特征,这种状态就称之为睡眠,就是体验这个物质的这种昏沉的状态就叫做睡眠。当然你以那个石头为身体的时候,那么石头就没有这样明显的这散乱和静这两种状态,所以那个而石头就不存在这个睡眠的这种状态;当然你以光作为身体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光同样不具有这种状态,所以它就没有睡眠这种情况。也就是你要明白一点就是你是可以不睡眠的,但只要你体验身体,你就有睡眠,当你不体验身体的时候,你就完全没有睡眠。所以就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定要了解,人是可以不睡眠的,但是你处于当前这种状态,你必须去体验这个身体,所以就形成了睡眠。

接着咱们看426页,那么睡眠它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现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借助睡眠进行实证。“睡眠”是我们在感知身体的静止状态,这就是我们要认识身体,认识身体的特征,体验身体,你想使用这个身体,你就必须体验它的特征,那么睡眠是它的其中一个特征,所以你通过体验睡眠,你也可以掌握这个身体的这种运作规律,从而使用这个身体。那么从思维的角度讲,“睡眠”是“相续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走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睡眠之前,大家都是在不停地走神、不停地走神,所以就睡过去了。那么睡眠它是走神的一种形式,它不是高度散乱的一种形式,不是有意识思维的一种形式,比如说,走在大街上,你为什么不能够一边到处乱看,然后一边睡觉,因为它不是那种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只是走神这个现象的一个结果、一个表现形式,所以你才不能够一边和别人吵架一边呼呼大睡,这是因为它不是那种思维状态的一个表现形式,它仅仅只是走神一个发展的结果,是建立在走神基础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那么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就知道利用睡眠实证其实是利用走神进行实证的,因为它是走神的结果,你想在睡眠中实证,那么你必须把这个走神练到一定程度,练到什么样的程度?走神只能“走”有利于实证的这个“神”,就是有利于实证的这个状态,因为走神也是走的是思维内容嘛,观察对象,比如说,你走神,白天怎样生活的,想着一天,早上起来啊,然后干什么啊,然后什么工作啊等等,那么你在走这些神的时候,你是随着那个相续性思维、意识流这样走的,那么这样你就堕入了睡眠中。对于咱们来说,你也观这个过程,早上起来,穿衣、刷牙、吃饭等等,这一切动作,但你现在的目的是想证入禅定的,所以你只能观这些动作的慢动作,观这个慢动作将引导你证入禅定;如果你观这个动作的,也就是像咱们一般人那样观的,行云流水一样,体验它这种静啊、美好啊,那么这样你将进入睡眠中。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就是,这个走神就是你走神的内容它具有很多的特征,你因为观察特征的不同,所以你将进入睡眠或者是禅定等等。这就是我们利用睡眠进行实证的时候无非就是……那么走神的内容是一样的,也就是观察对象是一样的,只不过观察的侧重点不一样,仅此而已,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实证、修行和你的走神是没有本质区别,二者仅仅只是观察的侧重点不一样,也就是观察的特征不一样。所以你不要把那个修行、把那个禅定你看得就是好像是个怪物一样,它不是什么怪物,咱们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它都是生活,不离生活的,不脱离生活的,仅仅只是观察的侧重点不一样。那么这样你就明白,就是,你了解了这个走神和睡眠的关系、了解了这个走神和这个实证的关系之后,你就会利用这个睡眠进行实证了,你就会科学地走神,咱们说利用走神就是科学地走神,这样你通过走神,然后证入禅定中。那么只要你善于走神,那就是善于利用睡眠进行实证,因为二者是一回事的。所以就是怎样利用睡眠实证就是怎样利用走神实证。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就是必须认识走神,只有你把走神认识好了,你才能够认识睡眠,然后才能够借助走神、借助睡眠进行实证。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还要注意就是,中间这一段,这里要注意:睡眠是由“困倦、打瞌睡、入睡”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连续运作、逐步深化的过程,“睡眠”这个词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也就是说,我们说睡眠的时候指的是整个过程,你没办法说是一会儿是打瞌睡、一会儿说是睡眠,我们说利用睡眠进行实证的时候,指的是整个过程的,不仅仅是指入睡的那个阶段,是利用这个过程去进行实证的。那么在入睡之前的那个困倦和打瞌睡阶段,这个阶段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本质就是“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它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完成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也就是说,你想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那么你就可以通过体验这种转化现象实现这种转化,也就是说,你要找一个现象,那个现象是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通过体验这种转化,我们就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规律,那么这就是“打瞌睡”,打瞌睡是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去转化的,通过对打瞌睡的体验,我们能够快速地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怎样转化的规律。举例来说,为什么白天要频繁地打瞌睡,就是这样利用很短暂的时间,快速地打瞌睡,只要你能够使这个睡意很快地到来,那么你就能够快速地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我们很多人总觉得这个实证去打坐的时候感觉到散乱,这个一点都不想坐,就是厌坐阶段特别难熬,他觉得这个心散乱的不得了,那么你之所以觉得散乱的不得了,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规律,如果你掌握了它的转化规律,那么你将快速地破除散乱。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这个规律?对于我们来说最容易掌握的就是打瞌睡,打瞌睡是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规律,所以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就能够快速地破除散乱,然后就能进行实证了。所以就是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打瞌睡它的本质,它的本质就是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我们通过对打瞌睡这个阶段的体验就能快速地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这个规律。所以我们要高度地重视通过打瞌睡进行实证。

那么通过打瞌睡进行实证,我们有很多的方法,当然咱们刚才说的这一个是直接观这个打瞌睡,体验这种现象的,至于说具体方法咱们呆一会儿再谈吧,要不然几个问题搅到一起了。

接着我们再看:很显然,我们所说的睡眠是同时包含这几个环节的,我们所说的“破除睡眠”是连“困倦、打瞌睡”也破除的,并不仅仅局限于破除“入睡”,这一个方法是破除睡眠,利用睡眠进行实证是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一种就是“破”的方法,一种就是“相应”。“相应”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体验这个打瞌睡的过程,体验打瞌睡的过程去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破”的过程就是“观”的,建立在观心基础上,观心观得非常好,那么当睡意到来了,你一点都观得住,那个是在那个睡意到来那个界面去用功的;而利用打瞌睡是在打瞌睡形成之后去利用的,二者有这点不同,也就是说,你是建立在观心基础上,是观这个打瞌睡的,那么你会体验到有一个在清醒和睡意之间有一个交叉的界面,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这个瞌睡就相当一个念头了,因为它是一种现象,一切现象都是一个念头,也是一种物质化的境界,物质化的念头,境界化的念头,当这个现象到来了,你马上就觉知到它,当你觉知到它的时候,它一下子就没有,那么这个界面会越来越清晰,那个界面之所以越来越清晰,那是因为专注的原因,专注力越来越强,也就是专注力更强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个睡眠界面到来的时候,它非常地明显,如果这时候稍稍观不住,那个睡意一下子就非常严重地覆盖过来,你就会马上知道你是因为哪一个念头没观住,也就是那个地方稍稍一走神,一下子就睡过去了,这就是你就知道哪个念头没有观得住,走神了,随着它走了,刚一走,一下子就睡过去了,这就是你知道从哪个念头入睡的。这个是直接观打瞌睡的。

那么观打瞌睡还有一种方式是什么?就是观这个睡眠中的演变情况,这种观法是从两个角度去观的,一是从物质的角度,就是身体这个角度去观的,比如说,在这个打瞌睡的过程中,因为心物是一体的,你在瞌睡的时候,这身体一定会表现与睡眠相一致的那种状态,对应的状态,你会感觉到这个腰弯下来了、头慢慢地低下来了,那么这就是一系列的身体的变化,就是物质方面的变化,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观这个物质方面的变化去培养专注力,当然这种专注是潜意识专注的,因为这个变化过程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变化过程,比如说,你体验这个腰慢慢弯下来了,那你就专心地去观这个过程,当然这种专注是似有似无的,你不要这时候就是一定要用有意识思维的,用有意识思维就麻烦,因为什么?通过观这个过程,我们的目的是形成潜意识专注的,所以只能使用潜意识这个功能去观,潜意识思维功能观,也就是用普遍性留意这个思维功能去观,你去体验这个腰弯下来的过程,这个腰慢慢地弯下来,隔一会儿这个头慢慢地低下来了,体验这个过程,体验这个过程之后,隔一会儿,因为这个身体有一个静极生动嘛,这隔一会儿之后,这个头会逐渐逐渐又有一个力量想让它抬起来,你要感觉到腰弯一会儿也不舒服嘛,你要抬起来,之所以不舒服,那是潜意识的体验,所以这时候潜意识在暗示你要重新进行调整,要头抬起来、腰直起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随着它,随着它去体验它,慢慢地、慢慢地让它抬起来,让身体直起来。也就是说,“观睡眠”的其中一个角度就是从物质的角度去体验这个身体,体验这个身体是怎样在潜意识主导下去演变的,因为我们使用身体是两种使用方式,一种使用方式是有意识地使用这个身体,一种使用方式是潜意识地使用这个身体,那么有意识使用身体就是我们平时状态,潜意识使用身体那么在这里在打瞌睡的情况下这个身体自动地变化它就是潜意识地使用身体,我们是为了形成潜意识专注的,所以你要掌握怎样潜意识地使用身体,那么在这里你就通过体验它,使自己慢慢、慢慢地能够掌握怎样潜意识地使用身体,逐渐、逐渐,它这个专注力的形成,这个身体会越来越挺拔,也就是入定之前我们的身体都是高度挺拔的、非常有力的,当然这种有力是潜意识的用力,潜意识的用力就是通过前面去体验这个身体潜意识的这个变化过程,你慢慢掌握了这个怎样潜意识使用身体,这样你就会逐渐地会潜意识地使用这个身体了,能够在潜意识专注状态下使用,也就是有力的状态下使用。这就是从物质这个角度讲。

那么另一种就是思维方面,思维方面就是观这个走神。观走神,就是它怎样走神的,这个过程怎样变化的,那你就怎样观,这个观的过程其实是破相续性思维的,因为什么?这个“走神”它是一个潜意识现象,你通过观这个潜意识现象,就是一方面能破除了走神,另一方面也能够形成一个潜意识的专注,要了解它是一个潜意识的现象。那么在这个观的过程中会表现为什么样的情况?就是刚开始你的观是有意识地观,是有意识警觉心嘛,但是走神是一个潜意识现象,所以在观这个潜意识现象的过程中,这个有意识的警觉心能够快速地演变为潜意识警觉心,所以你能够通过打瞌睡观得住的话,你的那个潜意识警觉心很容易形成,你也能够快速地住于思维本体,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也就是说,你想住于思维本体,那么利用打瞌睡,去观这个打瞌睡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那么这就是我们去直接去针对这个睡眠。

接着咱们再看,因此如果我们虽然能够想办法不让自己入睡,但只要还有困倦,只要还在打瞌睡,就不能算作已经破除睡眠。也就是说,破除睡眠它证入的结果就是高度地清醒,那么当然是在清明的静这种状态,也就是接近欲界定这个状态的时候,它会呈现一种现象是什么,就是身体在睡眠中,你能听到这个身体的睡眠,但是你处于高度地清醒,你的头脑非常地灵敏,但是你能够体验到这个身体在睡眠,这是一种清明的静。那么在向欲界定证的时候,或者向禅定证的时候,连身体的睡眠也都没有了,身体也不出现这种状态了,也就是清明的静的时候有的人都甚至能到哪种状态?就是身体在呼呼大睡的,他能听到这个身体打呼噜的声音,非常清晰,这声音非常强,同时,他也能够自己处于这种高度清醒的状态,头脑非常灵敏,高度地清醒,那么这是一个清明的静的状态。当我们进真正的入欲界定和禅定的时候,那么身体也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现象了,不会再出现这样睡眠的现象了。那么你能够听到那个身体的呼呼大睡,同时你的头脑非常清晰,这是说明一点什么?你能够基本放弃使用这个身体,咱们说就是睡眠不是你在使用这个物质嘛,现在你能够做到放弃这个物质了,不去体验它了,所以你能够观察到它的所有的状态。

接着咱们再看,我们实证的目的是要形成“潜意识专注”,而形成“潜意识专注”的前提是保持潜意识的连续性,也就是体验潜意识现象,使潜意识处于连续发展状态,只有这样潜意识才能逐步深化为“潜意识专注”。也就是潜意识专注的形成就是你体验那种潜意识现象,使它持续地发展,只要时间有保证,就一定能够证入欲界定和禅定的。然而在平时生活中,潜意识的发展过程总是被“有意识思维”打破,无法连续发展,不能逐步深化。这就是为什么一般人你也能够观这个打瞌睡,因为观打瞌睡也很容易的,咱们社会上的人都会观的,但是你为什么没法证入欲界定、禅定?那就是这中间要么你跟着睡眠走了,你观不住、利用不了,要么就是中间被有意识思维不断地打破,这样,比如说,有的人睡眠的时候,他不是像按照咱们要求的那样去调整这个身体,慢慢地、慢慢地调整,比如说,睡觉的时候翻身,翻身他就一下子翻过去了,他不去体验这个过程,不去慢慢地翻,去体验这个过程。那么只要这个潜意识不被有意识思维打破,那么它就能够在时间保证下,在时间的前提作用下,也就是在时间能够延长的这个前提下,能够形成潜意识专注,这是潜意识专注形成的一个客观的规律。那么利用打瞌睡去实证,同样,也是要遵循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一切法门都必须去遵循的,都必须有时间保证,然后形成这样一个过程。当然来说是,因为什么?禅定和欲界这都是一种诱导嘛,一种方法的诱导,如果那个因素特别强,也就是外因特别强,有特殊的境界,那么它也能一下子让你诱导到那种咱们说欲界定的,很高的状态的,但那种方法不是咱们一般人能够掌握的,它必须特殊的境界才行。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必须按照这个缓慢的转换过程,也就是让这个潜意识连续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就能够安住于这种潜意识状态,并形成潜意识专注。也就是我们必须做到,首先,安住于这种潜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去不断地体验观察对象的某一特征,在这个逐渐持续体验的过程中,两个思维功能融合为同一种思维功能,这样这个专注力就越来越强、越来越强,由于潜意识很稳定,所以它就越来越稳定,这样我们就证入欲界定或禅定了。

咱们看最下面,怎样才能使潜意识连续发展呢?我们必须借助某一能够连续发展的潜意识现象,并通过体验和使用这一现象,在这一现象的诱导下使潜意识能够连续发展,逐步深化。那么这些潜意识现象就是呼吸啊、睡眠啊,就是这样的,所以这就是我们利用打瞌睡实证的根本目的。利用打瞌睡实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潜意识去体验这种潜意识现象,使潜意识能够连续运作,逐渐深化为潜意识专注,从而证入禅定或欲界定。这就是我们利用打瞌睡去实证。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利用打瞌睡去实证,包括直接观那个打瞌睡它也是利用打瞌睡进行实证的,它是通过观这个打瞌睡去进行观心的,这是观心的一种特殊的现象,观心并不是说我们一直在观念头这叫观心,因为打瞌睡是走神的结果,所以观这个打瞌睡它同样是观心的。

接着咱们看427页,正是由于睡眠存在以上有利于实证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睡眠进行实证。睡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能非常熟练地使用睡眠,因此借助睡眠进行实证是非常容易操作的。也就是说,睡眠你要是掌握得好的话,那个实证效率是非常高的,你能快速地破除散乱,因为我们总是觉得那个散乱很严重,障碍实证,那是因为你掌握不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你掌握好了,那个实证的效率非常高,能够快速地破除这个散乱,然后在打瞌睡的这种状态进行实证。打瞌睡的每一个阶段都能用来实证的,因为它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所以在刚开始打瞌睡的时候,以至瞌睡很深沉的时候,都是可以用来实证的。但是因为不同的阶段,由于整个睡眠,打瞌睡的过程它不同的阶段它那个特征不一样,比如说,刚开始有点儿困倦,那么这时候它不是很稳定的,你该怎么做?当这个困倦很严重的时候,你又该怎么做?在睡眠中的时候,又是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睡眠中进行实证的?也就是整个睡眠,它的不同的阶段它具有不同的特征,那么在这不同的特征,它的观法是不一样的,这个咱们以前谈过了,比如说,刚开始困倦的时候,那么这时候的睡意不浓,还容易散乱的,稍不留意你就又重新进入散乱中了,那么这时候就是需要维护这个平台,你设置的观察对象就具有重复的特点,这种重复的观察对象它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这样能够使这个平台逐渐逐渐稳定;当这个睡意非常深的时候,那么这时候,什么叫做“睡意”非常深?“睡意”非常深就是你在体验这个身体,你被这个身体牵引住了,被这个身体牢牢地束缚了,和这个身体捆缚在一起了,这时候怎么办?你就必须去摆脱它,摆脱这种束缚,怎样摆脱这种束缚?就是观外境,你一定要设置具有很强吸引力的这种观察对象,从而不去体验它,也就是把这个注意力从对身体的体验转向了观察对象,这样就不会被身体牵着走,所以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做“深昏沉”?深昏沉就是你被它牢牢束缚,你始终在体验这个身体,体验它的睡眠的境界,也就是说,你对深昏沉的定义,就是深昏沉的状态也属于一个一心不乱的状态,它属于什么样的一心不乱?是体验身体的一心不乱,因为这时候你的思维就没办法去搞别的,你就一直在体验身体,所以你就堕入这种昏沉,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什么?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一心不乱从对身体的体验转为体验外境,也就是把这个一心不乱的内容把它改变,不去体验身体,去体验外境。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睡眠、打瞌睡这个过程它又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那么不同阶段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它们的本质都是体验身体的,只不过是体验的这个连贯性和层次有所不同。

接着咱们再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利用熟悉的生命现象和生活习惯进行实证,不仅能够降低实证难度,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有意识思维重新进入高频活动状态。这就是我们很多人觉得实证很难,那是因为你脱离生活,你把那个修行和生活对立起来了,你不知道怎样去利用生活进行实证,所以你觉得那个实证非常地艰难,因为你脱离生活,你使用的方法都是自己发明的,那么发明的方法都是怎么样?是生疏的,生疏的东西总是要用有意识思维的,所以你就还必须去完成那个有意识思维的转化,这就麻烦得很,这个转化不是在座上就能够简单转化的,所以你每次实证都是失败。那么我们利用生活现象去实证,生活现象是熟悉的,熟悉的东西是最不容易引起有意识思维活动的,因为有意识思维这个选择性注意它只关注那个新奇特的事物,对这种熟悉的事物它根本就引不起兴趣,无法引起兴趣的,所以你能够使潜意识正常的运作,也就是你能够使用普遍性留意这种潜意识思维功能。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这种生命现象、思维现象进行实证,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淤泥出红莲”,什么是淤泥?淤泥指的就是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特征、它的规律和它的基本的现象,利用它们进行实证

(二)通过睡眠进行实证的方法: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通过睡眠进行实证,我们既可以通过“破除睡眠”而破除“相续性思维”,也就是说,利用破的方法,在方法论方面它属于一种破的方法,从而证入高级思维状态,也可以“使用睡眠”,也就是借助睡眠,以睡眠为背景,而使潜意识连续发展,逐步深化为“潜意识专注”,这种方法是什么?这个方法也属于“立”的方法,属于借助它,然后作为一个跳板去进一步地进行实证,因为什么?因为所谓的禅定,它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一种相续性思维,为什么是特殊的相续性思维?比如说,你安住于禅定,你就安住于无想这个观念,那么它是一个单一的思维内容的相续性运作,而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你的那个相续性思维,你是一个复杂的,前一个念和后一个念头它们有个因果关联性,是这种复杂的这个相续性思维,那么禅定中它是一个单一化的,只是住于某一个观念,比如说,空、无想、无我,住于这种观念,它是一个单一化的内容,它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相续性思维,只不过情况比较特殊而已。因此,一个经常入定的人,他对这个入定根本就不在乎是,因为什么?它无非也是一种相续,只是它是一种特殊的相续,所以我们给它起名叫做什么?禅定。正是因为它也一种特殊的相续,还没有摆脱这个咱们说的思维衍生状态,所以说我们说“入禅定无非是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坑”,只不过那是高级的火坑。接着咱们再看,由此可见通过睡眠进行实证可以分为“破除睡眠”和“使用睡眠”两种方法。

1. 破除睡眠:

那么破除睡眠这个咱们刚才谈过了,就是你要了解睡眠它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走神现象,我们在一边走神,一边体验身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这个睡眠现象。那么破除睡眠它建立的基础就是观心,观心如果练得不好的话,那么破除睡眠,你直接去观这个睡眠,你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这是借助观心这种方法,从思维方面,因为心物是一体的,我们借助观心,破除了思维的相续性,也就破除了睡眠。那么在这里我们既可以,如果在观心这个阶段做的非常好的话,每个念头都观得住的话,那么这个睡眠就不会到来,这就是一个单纯的观心,纯粹的观心;如果观心做的不好,这中间不时地走神,那么睡意将会到来,睡意到来,这时候你转为观这个睡意,那么在这里睡意就变成了一个念头,它是一种现象嘛,也属于一个念头,所以这时候你才可以“观睡眠”,观睡眠就能观到我们刚才说的就是你会觉知到哪一个念头没观住,走神了,然后睡意一下子到来,你一下子睡过去了,也就是你能知道自己是从哪个念头睡过去的,这是观这个睡眠。如果是观睡眠的过程中,你的专注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强,那么这样你将会“打破睡眠”,也就是通过这种观心的方法。观心的方法就是,要么你直接观心,你观思维的话,这样,睡意将不会到来,这是其中一种,这就是狭隘的观心;这个观不好的话,有一点走神,所以这时候睡意到来,这又成为直接观睡眠,这时,在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一般定义的观睡眠。通过观睡眠,破除了相续性思维,破除了相续性思维这时候会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就是,因为相续性思维它个是“静”嘛,睡眠是一个静,所以你破除了静之后进入了散乱,你容易在这个观打瞌睡的过程中过了一会儿这个睡意没有了,观得非常清明,这时候头脑非常地清醒,但是出现散乱了,这时因为静极生动了,你没有通过这个观打瞌睡的过程形成高度的专注,会出现这种现象。那么如果你观这个打瞌睡的过程中观得非常好,那么你将直接破除睡眠,破除睡眠之后,这时候心虽然活泼起来了,但是它不是非常散乱,在这种情况下,你继续再观心,再观心,然后就住于思维本体,或者你观其他的,从而就彻底地解决了睡眠。这就是破除睡眠,通过这种方法去破除。

那么另一种就是解决身体的问题,直接解决身体,身体的静止状态,身体的当前这种状态,它是宏观物质状态的一种现象,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因为只有宏观物质状态是和相续性思维对应的,一定要了解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在这里就是宏观物质状态是和相续性思维对应的,你在体验宏观物质状态的时候,你一定会有睡眠的现象,因此所谓的睡眠,从根本上说,就是你体验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所以才有睡眠,微观物质状态是根本就没有这种动与静的现象的,根本没有这种静啊、这种睡眠现象的,所以,只要你安住于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那么你就绝不可能有睡眠。所以就是你想从物质方面去解决睡眠,那么你就必须安住于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这就是需要我们体验气机啊、光啊等等,这就是微观物质状态,当你安住于微观物质状态的时候,睡眠就丝毫没有,你就不会再体验睡眠了。所以,从物质的角度破除睡眠,就是怎样使用微观物质的问题。所以这里也是,由于我们平时人在说身体的时候其实是指的是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的,因为你在这种思维状态你只能体验到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所以你在定义身体的时候其实是从根本上说你定义的是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所以我们说打瞌睡是体验身体,那么这里的身体指的是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

2. 利用睡眠:

睡眠过程主要有“打瞌睡”和“睡眠”两个阶段,其中“打瞌睡”阶段是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的过渡阶段(过程)。也就是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一个过程,那么体验这个过程,我们能够快速地掌握它的转化规律。所以就是你如果这个白天打瞌睡练的非常好,这样你能在短时间内使这个睡意快速地到来,它能快速地到来,那就能确保,你能够快速地排除散乱,能够快速地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所以,怎样掌握快速打瞌睡?那么这种功夫也是我们去实证的时候必须掌握的一种功夫,也是一个基础课程,也就是你觉得这个实证有哪些必须掌握的这些课程,这也是一个必修课,这一课做得好的话,那么你实证的效率就非常高的,这一课做得不好的话,那么你的实证就非常的艰难,总是在折腾的,折腾够了之后,你感觉到灰心丧气了,啊!于是这个睡意到来了,睡意到来之后,结果这个实证悄悄就成功了。所以你总觉得这个实证,有时候你专门去实证的时候反而很难成功,等到你感觉到有时候想放弃了,虽知道它竟然就成功了,竟然能有一个明显的突破了,为什么?因为你前面的折腾是一个“动”,你放弃了这个状态就进入了“静”,在静的情况下,在这种潜意识的状态下,你就成功了。所以我们初学的人,刚开始学习打坐的人,都是要经历一番折腾的,这个折腾阶段过了之后,潜意识开始形成,然后你就实证成功了。

接着咱们再看428页第二段,“睡眠”阶段则完全排除了有意识思维,是潜意识的连续发展过程,因此在睡眠状态只要我们不是完全堕入昏睡中,不是完全被动地被睡眠牵着走,而是能够改变“感知身体”的习惯,不体验身体的睡眠状态,这样就能进一步在睡眠中自动按照实证方法进行实证,就能在身体睡眠的同时,思维仍然处于非常活泼、非常灵敏的自主活动状态。这个是进入我们入睡中在真正睡眠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做梦中是怎样实证的,那么这就完全是一种习惯了,靠习惯,什么样的习惯?因为睡眠是建立在走神基础上的,它是走神的一个结果,所以通过睡眠实证其实就是改变走神的习惯,我们一般的走神是走的就是平常这种相续性的思维,那么你想利用睡眠实证,你就必须体验走神中的那个这些习惯的它的慢动作,走神在这个慢动作上,你始终在体验这个慢动作,那么走神中你也在体验这个慢动作,观微观嘛,观微观体验慢动作,那么走神的时候你也是侧重于观察对象的这样一个特征,慢动作这个特征和微细的纹理,微观结构这个特征,当你习惯于体验这个特征的时候,安住于这个特征的时候,那么在梦中的时候,你同样是安住于这个特征的,你安住于这个特征,那么就能在梦中进行实证,因为梦中完全是一种习惯,生活的影像,生活的投影,所以就是我们如果白天能够安住于这种慢动作,有这方面很深厚的经验,能够自然地安住,那么梦中你就一定能够通过梦中去入定的。如果白天你没有这样的习惯,你丝毫没有体验到那个咱们说“将动未动处”啊,或者接近于入定啊这样的静境,对这些境界你根本就没有体验,那么在梦中,你也很难进行实证的。所以我们要知道,利用梦中实证,利用睡眠实证,从根本上说就是利用走神实证,你掌握了利用走神实证,那么你就能够掌握怎样利用睡眠实证。这就是我们利用睡眠进行实证它的最根本的地方。

接着咱们再看,由于睡眠是潜意识活动现象,因此在睡眠中实证有利于潜意识连续发展并逐步深化为“潜意识专注”,从而证入高级思维状态。这样的实证效率是非常高的,是非常容易突破的。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利用睡眠”进行实证的基本原理:

高级思维状态(就是禅定和欲界定)是一种“潜意识专注”状态,只要我们能够获得这种思维功能,就能证入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证入这个潜意识专注,就能证入禅定或欲界定,这就是我们向禅定或欲界定走的时候是根据它的某一个特征去进行实证的,不是所有特征。那么在这里就是通过那种思维状态的思维功能,通过这个特征,通过思维功能去进行实证的,也就是通过“潜意识专注”这个思维功能去进行实证的,比如说,证入欲界定和禅定有很多方法,你可以观光证入欲界定;观慢动作或者是观其他的;直接观心,然后去住于那种无念的状态,也能够咱们说证入这个禅定中。那么在这里就是通过观思维功能,通过思维功能的演变,然后证入禅定和欲界定。也就是说,我们证入禅定和欲界定或如来藏的时候是借助于它的某一个特征证入的,比如说,我们说禅定和欲界定,欲界定和禅定这个地方有“深、悬、细、空”等等这些特征,这是心理的状态,这是当时的心境,心理的体验,那么在高级的禅定中有哪些特征?就是一个就是“思维的功能”、“心境”,“思维功能”我们说就是“潜意识专注、普遍性专注”,“心境”就是“深、悬、细、空”啊等等,也就是你通过这些现象,通过它的这些特征,通过这些成分,然后去“相应”证入。那么在这里是通过潜意识专注,培养潜意识专注证入的。

接着咱们再看,“潜意识专注”包含“潜意识”和“专注”两个要素,我们在实证中必须使这两个要素同时具备才能形成这种思维功能和思维状态,从而证入禅定中,所以我们要向禅定中去证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完成这两个任务的,一个就是潜意识,一个就是专注,这两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如果你有专注,但你不是潜意识,你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专注,比如说,你做数学题的时候“专注”,这也是一种专注,这种专注是有意识思维的专注,那你就没法证入禅定中;如果你只有潜意识而没有专注,那也不行,比如说,静啊、睡眠啊,这都是潜意识的,它没法证入禅定中。所以必须同时具备“潜意识”和“专注”这两个要素,这样,你才能够证入禅定中。所以,所谓的实证其实就是为了完成这两个要素的,使这两个要素同时具备的,一切的方法都是为了完成这两个要素的,记住这一点。

接着咱们再看,我们在实证中必须使这两个要素同时具备才能形成这种思维功能和思维状态。在“静”、“睡眠”等状态,潜意识能够保持连续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设置观察对象,也就是在睡眠和静的时候,潜意识这个要素已经具备了,它已经具备,那么这时候唯一的、需要做的就是一个专注,你怎样形成专注的问题,只要解决了专注,你就证入禅定或欲界定了。所以在打瞌睡的时候是最有利于实证的。我们很多人总是在刚开始实证的时候是折腾,你折腾,折腾就是因为你潜意识这个阶段没完成,潜意识状态这个平台你没完成,等你折腾够了,你觉得困倦了,灰心丧气了,你想放弃了,那么这时候,这是一种潜意识开始转化的一个表现,那么这样潜意识就开始逐渐逐渐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你平时还保留着那种观法,那么潜意识会自动运作,按照你之前的观法进行运作,所以很多人这个实证它就是什么样?就是经过一段折腾,他刚开始非常精进的,因为你特别重视这个禅定啊,对它特别重视,特别重视,它容易用有意识思维嘛,所以这时候这个阶段你就容易处于一个散乱的阶段,有意识思维的阶段,比如说,有的人,几个人一商量一下,好,咱们这一星期咱们精进一星期,或者今天夜里咱们就是整夜不睡了,那这就完了,刚开始一个阶段你们肯定要折腾了,因为你特别重视嘛,你特别重视,你就特别容易使用有意识思维了,这样你们就折腾吧,折腾、折腾、折腾,折腾一段时间之后,灰心丧气,之后就困倦了,困倦了,你觉得你想放弃了,其实这时候是真正的修行开始了,因为潜意识开始形成,因为你觉得困倦嘛,潜意识开始形成了,前面你们觉得那个散乱,那是一个“动”,“动极生静”,这时候开始进入“静”这个状态,进入一个潜意识状态,潜意识开始形成,但是由于你之前非常精进,你精进这就是你按照一定观法进行实证嘛,那么这时候你对这个观法特别纯熟,所以,在这种潜意识开始的阶段,同时你又对那个观法特别纯熟,所以这时候潜意识会悄然地去观这个慢动作啊按照你之前的那个修行去观,这样,逐渐逐渐就入定了,就成功了,所以第一次入定的人,他往往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入定的,好像总是在这个都放弃了,根本就没说精进,就没有去真正地精进、暗示自己精进,结果就成功了,这就是我们在实证中,在刚开始入定的时候,很多人出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告诉我们什么?真正的精进是潜意识的精进,是在掌握潜意识这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的一种精进,而在你没有掌握潜意识这个运作规律的时候,你是精进都是一种有意识思维,那么这样你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精进建立在能够准确地把握潜意识运作规律这样一个基础上,那么这样你的精进才能够引导你快速地证入禅定。那么怎样去掌握这个规律?那就是“打瞌睡”,一个真正精进的人就是精进打瞌睡的人。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接着咱们再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设置观察对象,借助“观察对象”培养高度专注的专注力,这样就能使这两个要素全部具备,初步形成“潜意识专注”。接下来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延长实证时间,使这两种成分能够水乳交融地完全融合为一体,那么怎样延长实证时间?那就是我们说,当前这种思维状态一个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它是个相续性思维,它能够使时间持续延长,这是非常好的、非常有利的,所以我们就要利用它进行实证,使这种刚刚形成的稚嫩的“潜意识专注”逐渐成长、成熟,最终发展成真正的“潜意识专注”。

由于“睡眠”也是一种“静”,因此这种“潜意识专注”带有明显的“静”的成分,属于“专注的静”。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睡眠去进行实证,它容易证入一种就是一个清明的静,很多人就是证入清明的静,心又散乱了,没法证。那么在睡眠中,当这清明的静形成之后,你要继续地按照原来的方法进行实证,这样就能够证入欲界定或禅定。“静”容易被外因打破,因此这种状态容易被破坏。不过这也是好事,在特定情况下,在我们仅仅只观察和体验观察对象“最基本、最直观特征”的时候,在“专注”明显大于“静”的时候,我们将破除睡眠,住于“思维本体”,这时候我们就能够在外因的作用下直接证入“思维根本状态”。那么在这里就是借助睡眠进行实证,这是由睡眠它的这个深沉的程度,因为睡眠它分为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在不同层次下你观这个观察对象的时候,那么你观观察对象的特征是不一样的,我们举个简单例子,观那个海潮音,观音菩萨观海潮音,如果这时候你这个“静”或者这个“瞌睡”这个状态很浅,很浅的时候,因为静中是最容易受外因干扰的,比如说,我们大家在入静的时候,你总觉得这个外面这个声音,它一会儿有个声音,这个声音总干扰你,你觉得这个声音非常明显,平时你并不觉得这个声音很明显,但在入静的时候、打坐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声音特别大,它干扰你,那么这就说明一点,就是你是处于一个静中,或者处于一个刚刚有点昏沉,也就是说,处于这个静和昏沉这个交界处,在这个地方,那么在这个地方你对外界最敏感,最敏感的东西也最能够引起专注,所以你往往会不由自主专注于它的那个声音的强度,它对你的干扰,举例来说,听海潮音,你会感觉到那个海潮音总再干扰你,它“哗”一个浪过来了,它干扰你,那么逐渐逐渐地你就会安住于对这个声音的观察,就像那个小学生一样,他安住于对那个老师那个声音强度的观察,他安住于这种观察了,那么这就是在这个阶段,在这个打瞌睡阶段,你所观察到的观察对象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声音的强度这个特征。那么随着这个静更深沉,也就是进入更深层次的这个昏沉状态,也就是要么你就是进入清明的静,这个静很深沉,要么就是这个昏沉较为深沉,也就是睡意较为深沉,总之来说,就是潜意识比较连续、比较稳定,也就是这个潜意识现在很成熟,这个平台很稳定了,当你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你是不愿意去体验外界事物的,外界的音响、外界的东西也根本干扰不了你,比如说,你现在困倦了,别人在你身边说话啊怎么,对你就没影响,你困得不得了,你体验一下自己平时的状态,你困的不得了,人家过一个人,也根本就不会干扰你,只有在静的时候,人家从你身体过个人,你才觉得他干扰你,在你很困的时候,根本干扰不了你,你只知道有个人过去了,至于是什么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你不知道,只知道有这样一个形象过去了,觉知道的是什么?是它的最基本的特征,那么同样的,海潮音也是这样的,只有当你的静达到一个非常深沉、稳定的状态,或者你是这时候是通过打瞌睡去实证,那么你的打瞌睡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才能够体验到那个海潮音的“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是什么?就是生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才能够体验到它的生灭的,那么这里你该怎么做?你就是似有似无地去体验这个生灭,只要你能够持续地去体验,安住于这种状态,那么你的专注力会越来越强,当然这种专注是不脱离你这个本体的,所以这时候是住于思维本体的,你始终住于这种生灭,觉得这个声音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一会儿又有、一会儿又没有,就像那个念头一样,住于观心这种状态的时候,那个念头是自生自灭,当然这里这个海潮音也是自生自灭,所以在这里你就住于思维本体,住于思维本体之后,外因再破的时候,就是“生灭灭已,寂灭现前”,“生灭”这个特征被破除了,也就是观察对象这个现象被破除了,破除之后,然后你就回归如来藏,咱们说“寂灭现前”,什么叫“寂灭现前”,就是完全破除思维的这念头,也就是破除了这些念头,然后回归如来藏了,没有了这种念头现象。所以这就是说是不同的思维阶段它将使你观察观察对象的不同的特征,这样你就可以进行选择了,比如说,你选择想通过声音进行实证的,那么这时候你想通过声音证入欲界定的,那你就可以在这个静的阶段,或者是稍稍有点儿困倦的时候,你去体验这个声音的强度,因为这时候是最能体验声音强度的,因为它对你是干扰嘛,干扰能破那个静嘛,所以你能够观得住,能够体验它这个强度,体验强度,这样就证入欲界定了;如果你要住于思维本体,那你一定要先让你这个平台更加的深沉、更加稳定,它深沉、它稳定之后,你再去观,而不能够在这之前去观,在这之前去观你一定观不住的,你比如说在平时的时候,走在大街上,你想去“看山不是山,看山不是山,看车不是车,看人不是人”,这个你不可能的,你是证不到这种状态的,因为什么?你那个思维的基础那个潜意识的基础就没形成,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就是,如果你实证是要达到不同目的的,不同的目标,欲界定啊、禅定啊、如来藏等等,你一定要根据那个目标的需求去搭建你那个平台,去使用你那个潜意识的平台,总之是,潜意识这个平台的搭建,对于我们的实证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非常非常关键的,这个平台没搭建成,一切实证都毫无意义,都无法成功。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睡眠”是分为不同阶段的,这个潜意识它分为不同层次的,那么这个潜意识平台是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的,我们要利用它的不同的阶段、不同层次进行实证,比如说,我们平时,当你在昏沉很严重的时候,你觉得很容易睡过去,那么这时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潜意识平台极其稳定,非常非常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因为你的实证是要形成两个要素嘛,一个潜意识、一个专注,既然潜意识这个平台已经非常稳定了,也就是在非常困倦的时候,这个很难打破的,这个潜意识它是连续运作、很难打破的,那么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唯一的就是只要能够形成专注就可以了,你就不用再去管那个潜意识平台,这时候你就致力于设置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观察对象,这种观察对象能够一下子吸引你的专注力并展开连续运作,那么你很快就入定了,所以就是在最困倦的时候也是最有利于实证的时候。但是我们很多人就是由于观察对象设置,没法设置具有很有吸引力的观察对象,所以总是在那个困倦,特别困的时候,你观不了,观不了,你总是在与那个杂念作斗争,什么样的杂念?你就说“我究竟还实证不实证?我是现在要睡觉啊?还是要继续实证?继续实证,我这困得不得了”,最后经历了这种斗争啊,这个斗争的过程是什么?就是相续性思维的过程,你这样的斗争,其实就是培养睡眠的,表面看来你是与睡眠作斗争的,其实从本质上说,你就是在培养睡眠的,因为它是个走神,睡眠就建立在走神基础上,所以你越斗争,觉得越困倦,最终没办法,不知不觉睡过去了。所以我们在这里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当这个睡意非常深沉的时候,一定要在那个观察对象设置上下功夫,而不要在那个思想斗争上下功夫,而思想斗争从根本上说表面是破除睡眠其实是它是在培养睡眠的。

(三)具体操作:

1. 破除睡眠: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身体物质状态而破除睡眠,也就是使用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这个咱们刚才谈了,这个也是很简单的,将来你身体证入微观物质状态的时候,这个睡眠自然就破除了。

睡眠是我们当前这种相续性思维的一种现象,因此破除了相续性思维也就破除了睡眠。这个就是通过观心,而观心这种方法你把相续性思维破除了,这样也就破除了睡眠。

由于睡眠建立在“走神”的基础上,是“走神”的结果和现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相续性思维,因此我们也可以直接通过“观‘打瞌睡’”而破除睡眠。也就是说,前面你经过观心,但你并没有观得住,没观得住,这时候睡意来了,什么叫没观住?就是有时候走神了,一走神,这个睡意马上就来,因为走神和睡意是一回事的,那么这时候作为睡意,睡意它是一种物质的现象,因为体验身体嘛,它是物质的静的现象,所以这种现象过来之后,你马上觉知,因为前面观心你做得是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这个现象来了之后,你立刻就能观得住,观得住之后,它马上就退失,所以这就是,当观心那个阶段,走神没有真正被破除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那就是观打瞌睡,观打瞌睡就是把瞌睡这种物质的现象作为一个念头去观的,那么这里你可以看得到是,这里的瞌睡这种现象是一个潜意识现象,通过对它的观察,你就可以培养起潜意识专注。

接着咱们再看,这种方法由于从本质上来说是把“瞌睡(睡意)”当作一种培养专注力的工具加以利用,因此这种方法也属于下面这种“利用睡眠”进行实证。那么利用睡眠进行实证是以睡眠作为背景去进行实证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只利用睡眠进行实证指的是不去管睡眠,在这种背景下去进行实证,但是在这里观打瞌睡由于它也是借助打瞌睡这个背景去实证,只不过是它把这个背景直接利用了,它不完全是一种背景,就是直接针对它的,所以其实也是利用睡眠进行实证,只是个广义利的用睡眠进行实证。一般情况下咱们去定义狭义的利用睡眠进行实证的时候,就是专指瞌睡这种现象来了,你不用管它,现在只管去观外景,也就是打瞌睡观外景,这叫利用睡眠进行实证。所以有时候我们由于为了这个和那个破除睡眠进行比较,所以我们把那个利用睡眠实证把它单独地摘出来。

2. 利用睡眠:

睡眠过程分为“打瞌睡”和“睡眠”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对实证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利用睡眠进行实证”可以按照睡眠进程分为“观‘打瞌睡’”和“在睡眠中实证”两种方法。这是因为打瞌睡的阶段它是一个有意识向潜意识转化的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自由地调整,比如说,这个打瞌睡的阶段,你想进入欲界定了,那就按进欲界定的方法进行实证;观了一会儿,你觉得进欲界定不好,你想进入禅定,那么就调整为进入禅定。那么打瞌睡阶段它能够灵活调整的,有意识思维就是这样的,因为有意识思维是个选择性思维,它能自由选择进入哪种状态。如果你要进入睡眠中就不行了,睡眠中你就没法选择了,它完全是按照那个习惯去进行的。所以利用打瞌睡阶段实证它就有这个好处,就是你可以自由调整。

接着咱们看,(1)利用“打瞌睡”进行实证:

“打瞌睡”这种现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 打瞌睡过程是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过程。

B 在打瞌睡阶段,潜意识已经占据主导位置,已经能够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能够保持连续发展态势,很难被打破。就是打瞌睡的时候你去实证相对要容易得多,绝大多数人第一次实证成功,第一次入定,都是在迷迷糊糊中去入定的,都是借助于这个打瞌睡去入定的,可以说如果你要是不善于通过打瞌睡实证,不善于通过打瞌睡去入定,那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的,真正的修行人,大修行人都是善于利用这种状态去实证的,都是把实证和睡眠结合起来的,实证和休息结合起来,以休息的心态、以休息的姿态去进行实证的,并不是以我们平常人那种所谓的精进,以那个心态去实证的,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说,没有什么精进不精进的,不精进就是真正的精进,反而你现在去努力地去精进,倒不是精进的,那是折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精进,要用那种休息的心态去修行。

C 在打瞌睡阶段,有意识思维还没有完全破除,因此我们还可以使用“选择性思维”进行推理、判断,这样有利于主动调整实证方向和实证方法。这就是在这个打瞌睡阶段,我们是比较自由的,这个相续性思维还是比较活泼,我们能够选择、能够确定向哪个方向发展,所以你不要认为那个相续性思维都是不好,相续性思维在这个地方就有这个好处,能够向哪个方向发展。咱们画了一个实证树嘛,那个实证树就是有树干和树枝,那么树干阶段就是相续性思维的这个发展过程,如果你进入某一个树枝了,那么相续性思维就不活泼了,就没法去自动选择了,所以你还必须退下来,退到那个树干的地方,然后你再选择向哪个地方,你之所以进入某种状态,是因为你使用相续性思维,它如果不发挥作用,你是没法掌握整体的这个思维状态的、整体思维全貌的,所以我们也不能把那个相续性思维一棍子打死,也就是这些现象都是如来藏产生的,如来藏状态形成的,由如来藏状态慢慢、慢慢发展,然后进入我们这种状态就开始形成了,既然它根植于如来藏,那它都是有一定这个意义的,也就是存在就是一种真理,不要把这些存在的现象你总是把它判定为好与坏,不能进行这样的判断,要认识到它的产生,认识到它的基本原理,认识到它的特征,认识到它的功能,然后利用它进行实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对于就像咱们过去人,在上学的时候总说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么对于这个思维现象也是这样的,我们对思维现象没有任何认识的时候你是不能去判断好与坏,不能去给人家去下一个这样的一个结论的,你必须在进行调查之后、深入了解之后,然后你才能够去进行判断。

由于“打瞌睡”阶段具有以上三个特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个阶段进行实证。怎样利用“打瞌睡”进行实证呢?我们可以直接观“打瞌睡”,也可以在“打瞌睡”情况下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实证。

A 直接观“打瞌睡”:直接观打瞌睡那就是咱们说的在观心的基础上这样去观。那么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将来你会体验那个清醒和那一个昏沉这个界面,这个界面它越来越强,标志着你的专注力越来越强,它是和你的专注力成正比的,你比如说这个昏沉到来,一下子觉知,当你觉知之后,它瞬间就没有,而且头脑这时候高度地清醒、特别的清醒,也就是这个清醒度和那个昏沉度它们是正比,如果这时候你稍稍一走神,昏沉一下子就过来,那昏沉特别严重,一下子就睡过去,这就是这个界面特别的清晰,这个界面清晰就表面一点是什么?你的专注力这时候非常强,专注力强,那么你就可以借助这个界面继续培养专注,使这个专注力更强,当它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彻底地破除了睡眠。这就是我们这种方法就是借助观心去进行实证的。

接着咱们看,由于我们在观“打瞌睡”的过程中非常专注,因此我们将发现“睡意”虽然是一种现象,但其实它和念头是一样的,和走神时的念头具有同样作用。在走神时,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走神,那么走神将无法展开,无法继续走神。那么“睡意”也是这样,只要你能够发现这个睡意,那么睡意也就退失了。那么在这里就会形成一个界面,这个界面,如果你稍微一走神,你稍稍有一点儿走神,这个界面瞬间就覆盖过来,睡意马上就覆盖过来,就一下子睡过去。所以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够发现你是通过哪个念头睡过去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种走神和专注结合进行的,所以你睡过去之后,你之前一直在观这个睡眠嘛,什么叫做观睡眠?“观睡眠”就是不体验身体,跟着睡眠走就是体验身体,所以你现在一直在观睡眠,所以它并不是真正体验身体,这时候头脑即使进入睡眠中,你也不会一点觉知都没有,你会发现自己刚才哪个念头没观住进入睡眠了,同时在睡眠中这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所以就是这之前如果你的实证具有一定基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现象下就可以在睡眠中进行实证。这种实证,能够观到某一个念头没观住进入睡眠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实证还是比较活泼的,它和一般的那个做梦实证还有一点区别,一般做梦实证完全是一个被动的,是在平时你的熟悉的情况下,你有这种实证习惯情况下去进行的。那么你能够观到哪一个念头睡过去,然后这时候的实证它还有一定的自主性的,它不是完全的被动的。这个咱们了解一下。

咱们再接着看,接下来将会出现两个发展方向:

一是如果我们继续专注地观察和体验这个界面,那么随着专注力的持续增强,睡意将彻底消失,我们将进入高度清明专注状态。

二是如果此时稍稍不专注,睡意将瞬间完全覆盖过来,我们将一下子进入睡眠中。虽然进入睡眠中,但由于我们已经形成不体验睡眠的习惯,因此我们将能够清清楚楚地知道是通过哪个念头入睡的,也就是知道是因为哪个念头没有被我们警觉地发现而导致入睡的。

那么如果是你的那个在观睡眠的过程中,你观得非常好,什么叫观得非常好?就是这个警觉心非常明厉,同时由于睡眠它本身是一个潜意识嘛,你在体验这个潜意识现象的,观它也是体验潜意识现象的,所以这时候你很容易形成潜意识警觉心,那么形成潜意识警觉心之后有个什么好处?它稳定之后,这个睡意将完全破除,睡意怎样才能破除?就是必须形成潜意识警觉心,也就是说,反过来就是睡意被完全破除了,标志着你的潜意识警觉心形成了,它能够潜意识地运作了,它能观住一切念头,它不可能睡过去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睡眠破了之后,你会怎么样?一般情况下,你会证入住于思维本体这种状态,会向这个方向发展,即使这时候你观那个念头,睡意破了之后你还有点儿散乱,但你因为潜意识这个警觉心已经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所以这时候你再稍稍一观,它马上就又稳定了,潜意识警觉心就真正稳定下来,稳定下来之后,一切念头都观得住,观得住,就这样就朝着观心那个方向发展了。怎样发展?就是观心那个路,潜意识警觉心形成,逐渐逐渐没有念头,然后就去进行寻伺,寻伺之后,破警觉心,然后就住于思维本体,也就是这样一个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我们把那个观心你不要狭隘地定义为就是现在观思维这就叫观心,你去观打瞌睡的过程,你借助它去进行实证,那么同样在这里也就是转向观心这个方向了。

接着咱们再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只要我们能够专注地、警觉地观察睡意,那么我们是无法进入睡眠中的;但如果我们丧失了这种警觉,开始思考其他事情,开始走神,我们就会快速进入睡眠中。很显然,睡眠是建立在“相续性思维”基础上,是“相续性思维”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果、现象。我们专注地、警觉地观察睡意,其实这是在斩断思维的相续性运作过程,因此无法进入睡眠中。

在观“打瞌睡”中,我们能够知道是通过哪个念头入睡的,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我们已经能够和身体的睡眠分离开来,因为什么?这里转为观心了,所以你不是在体验身体这个觉受,你是一直在观心,在思维方面,不是在物质方面,因为体验睡眠睡过去,那是因为你体验身体、体验这种物质现象,而跟着思维内容走;而你能够觉知哪个念头,觉知念头的过程就是不跟着物质现象走,不跟那思维内容走。已经不再像往常那样习惯于体验身体的睡眠,不再被动地被身体的睡眠牵着走。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处于睡眠中,但我们却完全能够自主进行实证,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后,我们要按照实证方法进一步深化实证。

上面这种观“打瞌睡”的方法是直接观察睡意变化情况,也就是直接观察睡意情况,体验这个潜意识的演变,因为睡意是一个潜意识演变过程,这样我们就能掌握“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规律,从而实现完全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有的人总是觉得那个潜意识警觉心怎么没法形成,也就是观心过程中潜意识警觉心没法形成,那么观打瞌睡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怎样观这个打瞌睡?就是刚开始你就只管这个观心,只管观心,你不要纠缠于这个观住观不住,你总在纠缠一会儿走神、一会儿走神,你不用去管它,它走神,你也不用管它。这里无非出现两种结果,就是这个走神你全部观得住了,好,这样,你就顺利地又去观心了;走神观不住,然后进入睡意,形成睡意这个过程,形成睡意就观睡意,观这个睡意比那个观走神还容易观,它更容易形成这个专注,所以你就开始观睡意,睡意你观得非常好,而睡意是一个潜意识现象,你观睡意有两个好处,就是一是培养警觉心,你警觉这睡意嘛,第二个就是这个睡意本身是一个潜意识现象,你去体验它的时候,你观察它的时候,有利于你形成潜意识,也就是这时候有利于形成潜意识警觉心,所以观这个睡意,对我们培养潜意识警觉心的非常有利的。那么潜意识警觉心是我们观心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潜意识警觉心没形成,观心是绝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们在掌握观心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借助于这个睡意去培养潜意识警觉心、去进行观心。

B 以“打瞌睡”为背景进行实证:

以打瞌睡为背景进行实证就是在打瞌睡的时候不用再去管这个打瞌睡了,把它放一边了,它是背景,它是一个平台,你是需要在这个舞台上去跳舞的,这个平台搭建了,你就不用管它了,你不用在一边跳舞一边还在想着这个平台它是什么组成这个舞台究竟是什么砖做成还是木头做成的你不用管它,把它放一边去,唯一的你只进行你的那个观外境就可以了。所以这个以打瞌睡为背景进行实证,就是以它为平台进行实证,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去观外境,不随着它走,不随着身体走,不去体验身体就可以了。

接着咱们看431页,很显然,这种方法是不破除睡眠,而是相反地以睡眠为背景,利用睡眠进行实证。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完全置睡眠于不顾,任由它自由发展,我们另外设置观察对象,使用其他方法培养专注,那么这种方法就是什么?就是完成两个要素,根据两个要素去进行实证的,就是打瞌睡这个阶段它是一个潜意识,那么我们形成潜意识专注另一个要素就是专注,也就是说,在打瞌睡这个阶段,我们不用去管这个打瞌睡,也就是不用去管这个潜意识了,不用去想着怎样形成这个潜意识平台,你唯一的只要去想这个专注就可以,去考虑怎样形成专注。那么只要这两个要素都具备了,然后也就成功了。

接着咱们看,在“打瞌睡”背景下进行实证,我们需要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体验“打瞌睡”,巩固实证背景,也就是潜意识的平台,巩固它,使这个潜意识稳定下来。当这个打瞌睡达到一定阶段了,它比较稳定了,然后再去观外境进行实证。

体验“打瞌睡”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规律,从而快速完成“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最终实现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

在睡意没有形成前,尤其对于容易失眠的人来说,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不具有吸引力的观察对象,这个咱们以前也谈过了,因为打瞌睡具有不同的阶段,在它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咱们那个图,画的那个打瞌睡那个图。

就是A阶段,A阶段是瞌睡不稳定的,那么这时候你设置观察对象要具有一定重复的那种观察对象,因为这些重复的观察对象它有利于催眠,催眠师在催眠的时候就使用这种重复的观察对象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那个打瞌睡的那个平台它就很稳定,这一点就是根据咱们那个图去进行实证,打瞌睡那个图,利用它去进行实证。把那个图详细看一下,看一下,仔细去体验、体验,不要泛泛而看,看一眼就觉得自己马上知道了,或者不懂你放一边了,那不行,这个必须去深入地体验,看一看,印在脑海里,掌握它的原理,然后还要在那个去进行实证的,实证之后,在实证中再去体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深深地打入你的脑海中,才能发挥作用,这样你实证就容易成功了。那么只要把那个图掌握了,那么这里就不需要咱们去详细谈,也就是第二步设置观察对象啊这些都不需要谈了,因为那个咱们在那个图上也已经谈得很清楚了、写的很清楚了。所以再把那个图详细看一下。

咱们再看432页,第二步,设置“观察对象”,培养专注力:

对于“观察对象”,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我们所设置的“观察对象”有的具有吸引力,有的不具有吸引力。这两种观察对象就是不同的阶段将迫使我们使用不同的思维功能进行实证。这个也是由那个平台就决定的,因为在静的阶段对你干扰,所以你容易住于那个声音的强度,那么在更深的状态、更稳定的状态,你能够观察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这就是,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你所要证入的状态然后去决定,也就是说,你先确定你实证的目的,你是想进入禅定啊、欲界定啊,还是如来藏,根据你确定目的,然后去搭建这个平台,使这个平台达到那种状态,到了那种状态之后再去观察观察对象的相对应的那个特征,观察那个特征,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做到你的实证是准确无误的,一定要指哪打哪、准确无误,这是非常重要的。

2.“观察对象”的特征:

“观察对象”具有很多特征,它的不同特征将把我们引导到不同的状态。这个咱们以前谈过很多了,那么这些特征就是看433页, “观察对象”虽然具有很多特征,但这些特征必须在能够被我们观察到的前提下才具有实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现有观察能力、按照思维功能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1)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浅表特征):这种特征就是和我们普遍性留意那种思维功能去对应。

(2)深层特征:深层次特征就是选择性注意了,这时候你就会使用其他特征去进行实证。

那么这里就涉及一个原理,就是不同的思维功能和观察对象的不同的特征它们的一一对应的。当然你使用选择性注意并不是说咱们平时的那种有意识的,也就是说,选择性注意它可以是在有意识的状态去使用,也可以是在潜意识状态使用的,不要把那个选择性注意一下子就认为它是个有意识状态去使用,我们平时生活中它是完全是有意识状态的、散乱心状态,同时在潜意识的状态也能够潜意识地使用,比如说,走神,走神也是潜意识地使用的,你就是专门去这样去观的。那么普遍性留意这一个是侧重于内在的,不是专门去侧重于外在;选择性注意它对外境,侧重于外境的;普遍性留意是侧重于内在的。要了解这一个。比如说,你在打瞌睡的时候,这个昏沉比较重,瞌睡比较重的时候,你对外境的观察你都是似有似无普遍性留意的,你不愿意对外界产生反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的就是普遍性留意。所以这里就需要掌握的就是不同的思维功能和观察对象的不同特征它们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由于我们的实证是要借助观察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诱导的,通过诱导去进入禅定或欲界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在哪种情况下该使用哪种思维功能进行实证。

咱们看433页最下面,为了了解事物的深层特征,我们就必须使用“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这样我们就必须满足这种思维功能的需求,必须使“观察对象”具有吸引力。

3. 对待观察对象的态度:对观察对象的态度我们要了解就是不同的态度将引导我们证入不同状态。

(1)完全放弃“观察对象”,那么这样我们就进入“静”或“睡眠”等“内在心理体验”状态。

(2)对“观察对象”仅仅保持一般觉知,体验它“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这样就住于思维本体。

(3)深入了解“观察对象”的其他特征,并参与“观察对象”的运作,这样就进入了咱们一般的状态,或者是欲界定啊等等。

这一点就是咱们还有一个图,就是那个“睡眠、催眠和实证”它们之间演变关系,你详细看一下。

《科学实证》讲座 <wbr>41---清凉月老师

看一下之后,一定要掌握它们之间的演变,这个图也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掌握它演变之后,你才知道该怎样去实证,要不然这个实证可以说都是一种造作,都是折腾的。掌握这个图之后,你就知道那个实证是很简单、很自然、很轻松,是一种享受式的,掌握不了这个图之后,你的实证就是一个造作的、很艰难、痛苦的实证。所以我们一定要去了解原理,了解原理之后,这样,你那个入定就非常容易了。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就是,你刚开始实证的时候有着非常大的决心,你也能吃苦,你很能吃苦,你把实证当作一个吃苦的过程,这个本身也是很好的,但是在原理上是错的,因为修行它并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不是要求你去吃苦的,而是一个完全就是个自然的享受的一个过程,学佛其实就是一种享受,它不是说是一种痛苦,如果你痛苦咱就没必要学佛了。所以一定要改变一些观念,认识原理,认识原理之后,你就能够自然的实证、轻松的实证了。

接着咱们再看,这三种情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觉知”和“不觉知”观察对象两个类型,“不觉知”只能让我们继续住于当前这种思维状态,“觉知”则能引导我们脱离当前这种思维状态,那么觉知的这一个侧重点不同,就进入了不同的状态。

“觉知”这种行为是由“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两个要素构成的,因此对“觉知”的认识可以按照“观察者所使用的思维功能”和“观察对象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类型:

按照“思维功能”划分: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具有“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两种思维功能,因此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觉知可以分为使用“选择性注意”和使用“普遍性留意”两个类型。

按照“观察对象”划分:就是我们觉知观察对象的“整体”啊,还是“个体”,举例来说,这个大草原,你是观察这个大草原的整体啊,还是观察它的某一棵草,或者某一棵草上的一个草叶,只是观察对象它的侧重,侧重于观察对象它的不同特征。第二个就是观察对象这个“个体”又有很多特征,侧重于它的“表浅特征”啊,还是“深层特征”,比如说,侧重于它的最基本最直观的第一特征啊,还是侧重于它的更深层次的特征,等等,这些都能够引导我们证入不同状态的。而我们平时人到这个大草原之后,比如说,你平时在这个城市生活的,钢筋水泥厌倦了,厌倦了然后你去旅游的时候到这大草原,你们几个突然看到大草原,高兴得“哇,太好了”,它让你高兴,你高兴,为什么高兴?因为你是体验,第一你体验整体,第二个你体验美好,你是在体验整体、体验美好的,那么这种状态是什么?这种状态能够让你形成静,“静”和你在城市生活中的时候那种“动”、那种烦躁相比,它是一种美好的状态,所以你是体验它的;当你在这个草原住一段时间之后,你也不愿意去体验这种整体、这种境界了,你愿意去体验某一棵草,喜欢某一棵草上的那个纹理,你观纹理,你又专注地观纹理了,这样你就证入禅定了。所以你体验它的不同特征你将证入不同的这种思维的状态。

接着咱们再看,对“觉知”的以上两种划分从本质上说都是一样的,因为对观察对象的任何认知都是建立在思维功能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对“觉知(实证)”的认识可以分为:

(1)使用“选择性注意”进行“有选择地觉知”:这就是使用选择性注意,你有选择某一个特征,比如说,你现在就是确定了目的嘛,你确定入禅定了,那你就应该选择观察观察对象的哪一个特征;如果你现在要入欲界定了,好,你就要确定该去观察哪个特征。当然这里,因为什么?这个实证分为建立平台和在观察这两个方面的,建立平台就是建立潜意识状态,比如说,你要入禅定了,你应该在这个潜意识状态的哪个层次去观;你要回归如来藏了,住于思维本体了,你应该搭建这个潜意识平台它应该在哪个阶段观,在哪个阶段?用哪种思维功能去观?但是这个你也不要认为它很难,其实是很自然的,到那个阶段你自己都知道了,这个有时候去谈的时候,理论上东西去谈的时候,你觉得这个不容易理解,但是你只要去操作,现在需要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理论枯燥,不容易掌握?那是因为在实证中你不思考,你没有经历那实证,如果你有一定的实证经验,同时你也实证过了之后,实证结束之后,你能经常的写实证日志,对实证日志进行分析,你经常分析,然后你再去看书,去一对照,马上就明白了。如果你不是这样做的,你单单地去看这个理论的话,那你就是没办法掌握,你会觉得一头雾水,这个东西越看越复杂、越看越多、越看越难。所以说就是我们一定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因为所谓的理论就是对实践的一个总结、对实践的一个提炼。

(2)使用 “普遍性留意”进行“无选择地觉知”:“普遍性留意”只能作用于整体,只能作用于观察对象的表浅特征,也就是说,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这就是使用它去进行实证的,这种特质也就是无选择地去实证。也就是说,我们有的实证是选择一个特定的观察对象实证,有的实证是根本就不选择任何观察对象去进行实证,有的时候的实证是确定一个特定的目标去实证,比如说,你想入禅定,或入欲界定,或入如来藏,你先确定了实证目标,有的时候这个实证根本就什么目标都不确定,不用确定,就是对一个经常实证,就是经常达到高级状态的,也就是一个人他能够经常轻松地入禅定、轻松地入欲界定、轻松地入如来藏,对于他来说,那种状态都行,所以现在坐在那里,坐在那里马上就是打瞌睡,就是在修行,他也不去考虑究竟该进入哪种状态,他根本就不去管这一个,就是什么现象来了就观怎么,也就是觉得是哪个观察对象最比较明显就观哪一个,就是随便观,随便坐,随便证,就是这样非常自由的。不像我们现在实证,我们一定要确定一个禅定的目标,我们要入禅定,这样就艰难地这样去证啊、证啊。所以就是这种艰难,这是一个阶段,等将来你经常能够证入禅定、欲界定、如来藏了,那实证就非常轻松,根本就没有实证这回事了,就不存在说是专门进行实证了,完全是在自由的状态,自由地休息,就是这样非常洒脱的一种状态。

接着咱们再看,总之,对于“有选择觉知”和“无选择觉知”我们一定要从“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的角度进行认识,只要是使用“选择性注意”进行实证,就是“有选择觉知”,而“无选择觉知”则恰恰相反,它是使用“普遍性留意”作用于观察对象的整体情况,表浅情况。这个只是概念上的东西,了解一下就行。

把“觉知”情况划分为“有选择觉知”和“无选择觉知”,其实是基于“选择性思维”的。由于我们平时习惯于使用“选择性思维”,总是在“选择性思维”主导下进行活动,因此我们在实证中不免会受这种习惯影响,这样实证就可以按照“觉知”、按照“选择性思维”的运作情况(工作状态)进行分类。那么这个“有选择觉知”和“无选择觉知”就是咱们以前平时说的“有相实证”啊、“无相实证”啊等等,名词不一样,有所缘实证啊、无所缘实证啊等等。然后“利用睡眠”进行实证也是这样,我们可以根据“选择性思维”的运作情况对“使用睡眠实证”进行分类:

a“有选择”睡眠实证:

这种睡眠实证方法是使用“选择性思维”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并在对这个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逐渐进入睡眠状态,然后在睡眠中进行实证。

这种实证方法有几个特征需要掌握:

a1 在实证中逐渐睡去。也就是我们怎样在睡眠中进行实证?也就是功夫在睡眠之前,在睡眠之前,不在睡眠中的。在睡眠之前你能够始终安住于这个实证,而且这个实证操作也比较熟练,有了一个很好的一个经验,你如果你实证是没多少经验,你还是在折腾的,还是有意识思维,不断地这样去煎熬,那么这你不可能在梦中实证的,因为什么?你煎熬的过程是使用有意识思维的过程,它是一个潜意识散乱,将来会形成潜意识的散乱,你必须是在这个睡眠之前你的实证具有一定的功夫,也就是有一定的程度,有一定的经验,有了这个经验之后,你能安住于潜意识状态,也就是什么是有一定功夫?什么是有一定经验?就是你能掌握潜意识,怎样使用潜意识了,具有这方面的经验,这样你才能够在实证中,因为梦中实证就是一个潜意识嘛,潜意识的作用,你在之前对这个潜意识的演变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在梦中你才能够进行实证的,所以就是我们要在实证中逐渐睡去,也就是一定要在实证中睡去,你不能说是在睡之前你还在那打游戏的,然后你想着我在梦中能够实证,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是你在这之前、在睡觉之前,你是一直安住于这种实证的。

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得出,哪一个阶段都可以用来实证的,并不是说实证没有时间,只是你把它定义为不好,所以你觉得那个昏沉来了不好,睡觉了更不好,没有不好,只有认识的问题,任何状态都可以用来实证的,比如说,你今天坐下来实证了,现在静来了,但你感觉到头脑也清醒,刚才很烦躁啊,一放松之后,头脑很清醒,那么这个阶段也可以用来实证;一会儿你觉得观不住,昏沉了,昏沉来了还可以实证;你觉得昏沉越来越重,昏沉越来越重还可以实证;你觉得现在稍不留意就睡过去,那这样照样实证的;即使你现在进入睡眠中又怎么样?还照样可以实证的。也就是哪一个阶段都可以实证的,你不要把它定义为好与坏啦。所以就是在任何状态下我们都能够进行实证,这样才能解决生死的,不是说在哪一个阶段你证不了,证不了解决什么生死?而是所有阶段都能实证,这才能解决生死。

a2 醒后发现自己刚才还在实证。也就是说,睡觉之前你实证非常好,那么在睡眠中的时候照样你还能在实证中,只要你在梦中还是这样在实证中的,那么在这个醒后你还是能够发现自己刚才还在实证,在睡梦中还在实证的。

a3 睡眠过程并没有梦,没有其他思维内容。也就是说,睡眠中你能知道是,要么你就知道自己在实证,这个实证过程;要么就是虽然你体验不到自己实证,但是它比较,也就是说,没有平时所说的颠倒的梦想,没有这些,也就是不散乱,没有人的散乱的那种境界。

a4 醒后精力充沛,无身体上的困倦和精神上的不清醒现象。它和一般的人的睡眠不一样,就是精力非常充沛,没有那种身体上困倦和精神上的不清醒这种现象。

这就是利用睡眠实证会出现这种情况。

b“无选择”睡眠实证:

就是不选择,也就是不去确定某一个观察对象。这种实证方法是使用“普遍性留意”观察周边环境的整体情况,安住于对观察对象“最基本、最直观特征”的觉知,这是操作要点。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要对周边环境保持清清楚楚地觉知,这是觉知一切的,也就是说,心中对一切现象都清清楚楚,当然这种觉知仅仅指对“外境最基本、最直观特征”的觉知。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比如说,你在观海潮音的时候,观着、观着,你对观察对象没观得住,然后睡过去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证中必须首先能够发现“外境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然后再安住于对这种特征的觉知,就是安住于对这种观察对象的观察,然后逐步深化,形成高度专注的专注力。如果你观得住了,那么这时候随着这睡意的过程中,专注力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强,逐渐这个睡意完全被破除,你就住于思维本体了。这是一个“无选择”睡眠实证。

那么怎样发现事物“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呢?那么一个就是咱们说的那个潜意识发展到一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然后使用普遍性留意去进行体验,这样就发现它“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的,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才行。

接着咱们再看,鉴别:把“无选择睡眠实证”和其他思维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这种方法的特别之处。

★ 和“有选择睡眠实证”进行比较:

“有选择睡眠实证”是选择某一事情,然后参与这一事情的运作过程,致力于改变相续性思维,比如说,你观察那树叶飘落,就是参与这个树叶飘落的过程,然后你观察它这个树叶飘落的慢动作,而不是观察这个树叶飘落的美好、不是观察它的婀娜多姿,这样你就证入禅定中了,这是观察它某一特征,参与它的运动过程。

而“无选择睡眠实证”是觉知它的“最基本”特征,也就是不参与、不选择某一个观察对象,那么“无选择睡眠实证”就是咱们说的住于思维本体,也就是不使用选择性思维,不参与这个它的运作。

那么这里就是所谓“有选择睡眠实证”和“无选择睡眠实证”,你就明白一点就是“参与”还是“不参与”观察对象运作,“不参与”那个外界境界运作,你完全安住于内在的状态,这就是住于思维本体,或者住于睡眠,住于睡眠就是完全的内在境界、内在的静,如果这个你能够观察到观察对象的最基本的特征,就像催眠师一样,催眠师也是暗示你去观察嘛,你想一下自己,你有过这个催眠经验的,在网上你也看过那个催眠视频的,催眠师让你放松,在这种状态下,去跟随他的暗示,他的暗示都是引导你去向催眠状态靠拢的,比如说,说话慢,有带着这睡意的那种说话,说梦话一样,催眠师跟着你,或者你观想,观想某一个,比如说,观想水晶球,观想下楼梯,等等,它是暗示这个其中一个特征,就是跟着那个放松啊、静啊、昏沉啊,他是暗示按照这个特征去引导的,那么这样你就进入催眠状态了。但是同样是观察这个观察对象,你不是去按照他那一个暗示的特征,你按照向昏沉发展那个特征去观察,你是观察慢动作的,同样一个观察对象,你观察慢动作,比如说,催眠师暗示你观水晶球,这时候你观察那个慢动作,或者观察光明感,那么你就不会进入催眠中了,你就会进入禅定或欲界定了,这是有选择,这是参与观察对象某一特征。那么无选择就是住于思维本体,仅仅安住于观察对象最一般的特征,保持一种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觉知,觉知它的最基本的特征,这样就可以了。

★ 和“静”进行比较:静也是内在的境界,它是一种“清静”的状态,这就是安住于一个内在的这种心理的感觉、心理体验。

★ 和“做梦”进行比较:梦中我们总是主动从事某些事情,参与事情的运作。这个梦中也是选择这些某些具体事去进行的。

下面看437页中间这的,以上我们谈了在设置观察对象时需要注意的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在实证中我们要注意综合使用。设置好观察对象后,我们将开始进一步的实证。由于我们的实证必须使用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思维功能进行,因此我们可以按照这两种思维功能的运用把在“打瞌睡”背景下进行实证分为“使用‘选择性注意’在‘打瞌睡’背景下实证”和“使用‘普遍性留意’在‘打瞌睡’背景下实证”:

1.“使用‘选择性注意’在‘打瞌睡’背景下实证”:它就侧重于观察对象,那么这种状态是在睡眠不够深沉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选择观察对象的某一特征去进行观察,从而证入欲界定、禅定。

2.“使用‘普遍性留意’在‘打瞌睡’背景下实证”:那就是只能在平台非常稳定的情况下,然后你才使用普遍性留意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地去观它的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

这就是两种观法。

接着咱们看倒数第二段,我们所设置的观察对象必须具有比较强的吸引力,这样不至于深陷于昏沉中,这就是在瞌睡比较严重,在C阶段,在那个图的C 阶段;但同时要注意我们所设置的观察对象必须防止诱发“有意识”思维,而要相反地能够抑制“有意识”思维。这种观察对象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小学生听老师讲课,虽然他对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但却必须观察老师讲课的声音。在这里,老师讲课的声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对象。

这样的观察对象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无法使“选择性思维”重新活跃起来,无法诱发“有意识”思维,而能相反地强化睡意,强化潜意识,使潜意识保持连续发展态势;另一方面,这样的观察对象又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因此我们决不会在实证中丧失这个观察对象。只要不丧失观察对象,这就是有的人总觉得那个实证非常难,这是因为就是两个因素导致的,第一就是你那个潜意识平台搭建不起来,它总是在散乱中,也就是你无法利用打瞌睡去进行实证,这是第一点;第二个是你设置观察对象你观不了,它总是一会儿又跑失了,丢失这个所缘,他为什么观不了?因为这个所缘它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一是你主动地被它吸引,二是被动,就是这两种现象。主动被它吸引,比如说,设置的观察对象非常好,三D的,三D的影片一样,非常好具有吸引力,这是这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这种观察对象是被迫的,就像那个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不听就不行,不听它就是老师要批评你,所以你是被迫的。这个观察对象只要设置的非常好,那你实证就非常容易成功了。

所以这就是我们要了解一点就是,当前这种状态我们入定的一切要素都具备,现在只是一个应用的问题,比如说,打瞌睡你也会应用,这个平台很容易建立;这个观察外境你也会应用,只是这个外境的设置你有问题,你不会去选择那些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观察对象,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观察对象这个设置方面要高度重视,观察对象如果设置得好,那个入定就是非常轻松的,设置得不好,那你就非常难。

今天就到这里吧,438页中间这一段,咱们下次再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