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血双补八珍膏VS八珍汤

 ZILANG1127 2016-04-23

 

现代人的生活与压力,户外运动少造就了太多的亚健康。而气血虚也不再是已婚妇女的专利。亚健康气血虚日趋年轻化。说起女生生理期食补,其中的地域差异挺有意思的。据说讲究的西方女生习惯在那几天喝红酒、吃巧克力,韩国女生则习惯喝海带汤补身体。对于中国女生来说,中药店里有几味药是专门为她们准备的,比如白芍、川芎、当归、熟地,将这四种中药一起熬煮,就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中医界称之为'妇科养血第一方'的“四物汤”。四物补血最经典,八珍汤是在四物基础之上衍生而出的“气血双补方”。但汤药味道难喝又麻烦,不太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于是古老的膏方被再次发扬光大。

 

 

八珍膏和八珍汤区别膏方经过十几个小时精心而漫长的熬煮调配,食之方便,口感更好易保存。

  急性病常用汤药来治疗。膏方为什么居中药之首,就是因为它是治疗调养慢性病。所以膏方在现在目前人们的预防、健康、养生这个理念是比较重要的制剂方面。膏方是服用比较方便,我们把它熬好以后,直接喝也行,用水冲服也可以,因为它口感比较好。

 中药大家知道,特别苦,还很多孩子都不能接受,别说孩子,成年人都有一 些不想接受,中药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吃起来太难喝了。膏方的调养越来越被年轻人重视,以后接受膏方的人会越来越多。

 

 

四物汤:白芍、当归、熟地、川芎。而八珍汤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上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其次是功用上的差别,四物汤是补血的通用剂型,八珍汤是气血双补的剂型

 

 


八珍汤

    [组成]

    当归(酒拌)、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拌)、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解]

    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

    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

    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

    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

    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

    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

    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八珍汤能改善以下亚健康症状:
1.
失眠健忘,浅眠多梦,杂梦多,醒后忘记,喜欢赖床,起床后心情不好,沉闷不开心
2.
白发多,主要集中在头顶和耳朵边上
3.
脸色苍白、萎黄、松弛、肝斑、鱼尾纹过早出现、法令纹加深,颈纹加深,双下巴,皮肤容易松弛下垂(下巴、嘴角、胸部、腹部、臀部、手臂虚胖)、掌心苍白,伴有红点点
4.
嘴唇苍白、牙龈出血,松动,舌苔薄白,舌头胖大有齿痕
5.
头晕眼花,视力模糊,贫血,稍有耳鸣,指甲也是苍白没有血色
6.
好静不好动,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讨厌户外运动,不喜欢运动
7.
腰酸背痛,四肢没力,一天到晚懒洋洋,喜欢打哈欠
8.
不爱说话,懒得搭理人,心里想的事情又很多,脑子静不下,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了什么计划了什么构思了什么,在发呆的状态下思考
9.
呼吸浅促,到人多的地方就感觉闷,去影院、地下车库、超市等地方就容易喘不上气
10.
心跳不大规律,有时突然加快,有时是漏一个节拍,很讨厌别人从背后吓自己,比如拍肩膀什么的,容易受惊吓
11.
食欲不好,吃的不如健康时候的多,或者比同龄人吃的少,不喜欢吃生冷食物,喜欢热饮热汤水,油炸等高热量的食品
12.
怕冷,手脚容易冰凉,容易长湿疹、水泡、冻疮等
13.
动不动就不自觉的唉声叹气,容易消极
14.
情绪容易波动,经常莫名其妙的心情烦躁,尤其是月经前一周容易发脾气,发脾气还有个特点,就是对陌生人友好,但是对亲密的家人爱人就容易失控发火,暴怒后又恨快产生懊悔情绪
15.
性欲减淡,勉强应付或者根本不想,也感受不到快感
16.
冬天摸不到脉,夏天脉象也很细微
17.
晒太阳会感觉很舒服,但是平时又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懒得去晒太阳做活动
18.
便秘,无力排便,排不干净的感觉,大便多为前硬后软,不成形
19.
虚咳,咳嗽都没有力气咳的感觉
20.
月经不调、经量少、颜色淡、
如果这些你符合的越多,就建议喝的时间越久,同时好好的反省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变成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