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宁老师:读书,远离苍白的人生

 听雨的燕子 2016-04-23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哟~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这是个问题。【小喵沉思中…】
小编按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届“世界读书日”。王宁老师与李国英老师曾与古汉语硕博士进行了一次座谈,围绕“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问题,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方法与建议。在今天这个特别的节日中,让我们一起领略前辈的智慧,学会阅读,丰富人生。(李老师文章见副版。)


王宁老师:
读书,远离苍白的人生

今天我们专门和大家谈一谈读书的问题,就是担忧大家不读书,因为不读书对我们专业、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来说,是一个痼疾。我主要谈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读书?我们一生中,如果只靠自己的社会体验是很苍白的。我的经历算是丰富的,但还是很苍白的。因为一个人活着,靠自己的生活去体验会缺少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只能靠读书间接的来补充。一个人不读书,境界会越来越低。我们有那么多的先贤,他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给我写下了那么多的精华,我们不去看确实是很可惜的。因此,一个人只有用全人类的东西,用前人的东西武装自己的时候,才会充实。


第二,只有读书才能解决“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问题,在读书中才会有学有思,才会减少自己的盲目性。所以,读书是一个思和学结合,改变自己知识结构,填补自己苍白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大家读书的兴趣不高,因为不经常读就会没兴趣。另外,很多同学认为读书没时间,就我个人而言,每天早五点起床到八点会读书,晚上12点睡觉之前会有一段时间读书。所以大家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兴趣很重要,要慢慢培养,培养兴趣后培养习惯。
 
第三,读书的三种境界和三种类型。读书有三种境界,一是自觉的读书,这是最好的,觉得读书很快乐;二是被迫的读书,这是一种理性的,觉得应该读;第三种是盲目读书,比如老师让我读的我不得不看,或者考试要考的。这三种当然以自觉快乐为最高境界,但这是很难达到的,我们只要能做到被迫读书就可以。像大家这个年龄,强迫自己读书两年以上,大概就会变成第一种读书状态。这三种境界要争取做到自觉快乐的读书。

三种类型的读书。第一种是积累性读书。为了浏览,不管这本书是不是需要的,看了别放过,浏览不是全部看,需要的就要仔细看。因为书里都是交叉的东西,需要积累的东西光看书皮是不知道其内容的。书皮、主题、章节反映不了的东西,只有浏览之后才会了解。就古代汉语而言,训诂学里边有音韵的东西,要把这些音韵东西摘出来,不去积累就会错过很多从另外角度讲的问题。文字的书会讲到意义与形式的关系,语法也会讲到韵律等内容。所以,从书皮、主题、章节反映不了的东西才是我们平时积累的东西。
 
我觉得大家特别要注意去看期刊,不看刊物不会了解学术动态,不知道讨论的热点问题,这样你就没有进入学术界。要知道大家都关注什么,批评什么,赞成什么。如认知语法的研究,前一段很火,现在大家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它的不足。知道它的不足,你就不会盲从,而且这些不足需要我们去弥补。

 



另外,看论文看多了才有学术眼光,如甲和乙观点不同,你在做论文有时一段中既引用甲也引用乙,不知道他们说的实际是完全不同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你没有去梳理学术渊源,同样一句话不通学术渊源的人就存在不一样的解释。所以我们看书不去注意流派,就弄不清楚问题,会把一些糟粕的东西引进来。


不看文章就不知道谁在抄袭,谁在把别人已经说过的观点用新的术语又重说一遍,谁实际上在说别人的话,但在后边反而不出注。因此,我们要积累地阅读,只有这样,才不会丧失学术眼光,不会丧失与学术界的接触,不会丧失去真伪的辨别,对各种观点的区分。而且,如果平时不注重积累的话,写论文时就会鱼龙混杂。可以说,仔细读一篇原创的文章的价值远远超过读几篇模仿的文章。

 
只有有了积累性阅读,才会从专到博,才不会只盯着自己的专业越走越窄,否则就会孤陋寡闻,就不会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要养成积累性阅读的习惯。笔杆子一定要勤,要勤于把有用的东西记下来,否则以后用的时候就无从找起了。我从读中学时就做卡片,卡片不光记材料,还要记观点。积累性阅读是不可能没时间的,因为它并不要求你细做笔记,通篇阅读。

第二种类型是目的性阅读。如作论文、写文章、准备老师的讨论问题都是目的性阅读,这就需要图书馆的资源检索了,要知道找什么,怎么去看,看什么。有目的性读书,可以选择一本很好的读完,用其他的书作补充,这一点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
 
第三种为习惯性复读。比如我们读《说文》,是指你要反反复复的读,不是读一遍,陆宗达先生一辈子翻烂了好多部《说文》,可见他读书之勤。我现在和自己的博士生一起读《中庸》,这是我第六次精读《中庸》了,其中有三次是在集中批判《中庸》的状况下读的。我读这本书确实很着迷,因为人一生的修养都在于“中”,不偏不倚,找到一个适中的东西,有分寸的去做一切事,想一切事,不要偏激。想要继承人类普遍的思想精华,有些书就是要反复地读。

 



这三种类型的阅读,我们都应该有,习惯性的复读就是一个打基本功的过程。语感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注疏的语感不同于白话文。读书越早越好,一定要习惯性复读,案头上永远放本文献,有时间就读,这些零散的时间都可以利用,不要总是想用整段的时间来读书。

 
第四,大家一定要勤于动笔,只有文字才是超越时空的。大家要学会写读书笔记,哪怕三行四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笔杆子不勤就写不好东西。不会写导语,不会提炼主题,不会运用材料,没有理论思维,这些都是因为练得少。大家要写札记、抄卡片、印资料,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成就一个完整的思想,不要懒惰,要知道勤能补拙。我们不能把自己变为一个俗人,尤其是读我们这个专业的。

【作者介绍】
王宁,193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北师大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主任,章黄之学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传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