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智见智定 2019-12-25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注释
(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
(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上次谈到了“中庸”的概念问题,其实直白的说就是讲究适度,不走极端。而且这个度也是最难把握的。中国人的哲学不会告诉你具体怎么做,怎样做都可以,都有不一样的结果。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的情绪情感是感性的,一切文化艺术形式都是为了表达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有的,避免不了。成长中情绪是有变化的。我一直都觉得,一个人内修严格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可以达到中和的。中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书法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和,即所谓的中和之美。那人的情绪呢?遇到不高兴的事情绪低落是很正常的,古人说的意思绝对不是要自己遏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有脾气是正常的而情绪的表现要看实际情况和一个适度的表达方式。

        怒,你可以摔东西,可以骂人大人,这是极端的行为;喜,你可以忘乎所以,在街上大喊大叫说自己中奖了也没必要;哀,因为某些事哀伤到极点头发白了,头晕了,甚至是郁郁而终;乐,和喜差不多,乐极了会生悲。

        上次因为有些事不高兴,本来是很愤怒的,按照几年前可能早就打架了,现在不是说懒得去理会,是看开了一些事,也是自己没那么容易发脾气了。这或许就是在进步。上上周,一个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镇纸不是之前的那个,没等我说几句,就直接冲我发脾气,说孩子掉了东西老师怎么换个旧的来,你们老师不管吗?火气很大,还是个婆婆。其他在上课的学生都看不过去在那儿低声说“老师背黑锅了”。我当时火就来了,好好的给她解释了,再把其他学生给批评一顿。其实这种事情早就给每个学生都说了,把自己的东西保管好,丢了东西老师如果有就会给的没有的话那就没办法,再就是家长不准进课堂。这家长本来就迟到,还叽叽咕咕的说个没完,还帮孩子摆这摆那的。全后我就没发脾气,心里当然不舒服了。那家长过一下就觉得不好意思,为自己的脾气感到尴尬。

       古人很有智慧,“中庸”对于人来说,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情绪可以败坏所有事情,社会上多少事是因为情绪问题而产生的。人有情绪是正常的,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是非常合理的。你可以很大脾气,麻烦你对着日本人,你也可以打人骂人,请不要对着自己的家人;你可以说人很多缺点,但是得有个度让别人能承受。“中和”,一个极高得境界,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学习安邦。人除了基本得素质涵养外,是可以朝更高的追求努力。

       我经常接触到很多人把学历和人品素养挂钩,觉得这个人能够考上好大学,素质和这个是成正比的。这个观点有问题,只能说是相关,还不能说是正相关。个人成就和素养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有的人的确成就不错,但人品太差,这是个人行为,与成就无关。有的人老拿过去的资本来说事,如取得了某某奖项,某某名校毕业等,这固然可以理解和欣赏,但是老拿出来说也没必要,再就是那只是过去,还得朝前看,向前走,不断学习才对得起自己。我就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说我获过什么奖,字写得怎样好,那只是过去某一段时间内状态好方法对努力得结果,并不代表一生。

       书法的学习也离不开古人哲学。你是方笔多还是圆笔多?方圆兼济才是一个高度吧。酒喝多了写草书是不合适,喝少了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恰到好处刚好是最难的。好的书法作品是要符合这样的条件的。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别人的气,与人接触如果总是受气或许找错人了。朋友之间也是,融洽才是至理。这是个修身修心的过程。

     脾气不得太过,也不得没脾气。脾气可以坏事,好的脾气可以成就自己。中和之境是一种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