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包穴,阴包穴位置图,阴包穴的作用

 cmj909 2016-04-23
阴包穴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大收肌。皮肤由股内侧皮神经分布。皮肤薄,皮下组织结构疏松。大隐静脉由股骨内侧髁的后方渐行于大腿前内侧。针由皮肤、皮下筋膜于大隐静脉外侧,穿深筋膜,于缝匠肌内侧入内收肌。在缝匠肌的深肌,有股动脉、股静脉与隐神经从股腘管下口入腘窝。缝匠肌由股神经支配,内收肌由闭孔神经支配。
阴包穴的作用
功能作用:收引水湿。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
人体穴位配伍:配交信穴治月经不调;配关元穴肾俞穴治气虚不固之遗尿;配箕门穴足五里穴血海穴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按摩阴包穴防肝病
1、自我操作时坐在床上,两脚掌相对并在一起,握拳用同侧的掌指关节由上向下轻敲绷起的那根筋(这是肝经的线路)或者正坐位双脚着地,同侧小指掌指关节轻敲大腿内侧亦可,3-5遍后,“阴包穴”会有强烈痛点,严重者痛不可摸,多数人左侧痛感强于右侧。
2、自我操作时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太冲穴”然后点揉,如果有痛点可以用拇指向下点揉至趾蹼处的“行间穴”。此穴可泄肝火改善情绪异常、烦躁口苦、凌晨1点~3点易醒等症。
阴包穴意义: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天部水湿化雨冷降,地部水湿则渗入脾土之中。
阴包穴Yīn bāo(阴胞穴)解析
阴包。阴,水也。包,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渗下行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湿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经水湿的包收之地,故名。阴胞名意与阴包同。
感谢您的分享:阴包穴
免责声明:发布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其陈述内容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等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且不可直接作为疾病治疗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