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府逐瘀汤证证治三例体会及出现“灯笼病”的原因讨论(2008年1月份诊治)

 乐山有大佛 2016-04-23
 例一:
    患者,女,64岁,于2008年1月1日来诊。
    患者在二十多年前因受凉患支气管炎后,因治疗不彻底,后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每次发作时都要西医输液治疗十多日方能好转,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近日因用西医治疗一周无明显好转,来我处求治于中医。
    患者诉近年来每日均咳嗽,伴少量粘痰,遇寒冷或季节交替时加重,走路、上楼均觉乏力,短气头晕,时有心悸,饮食尚可,二便正常,察之面色晦暗,舌质淡,舌边有瘀点,脉细涩。辨为气虚瘀阻。拟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生地15克 、桃仁6克、红花6克、当归8克、川芎6克、、赤芍10克、柴胡3克、枳壳10克、甘草3克、桔梗10夫、牛膝10克、黄芪30克。5剂。
    1月7日二诊,患者咳嗽明显减少,乏力、短气、头晕也明显好转,并述之前诊治从未有此次用药后的轻松,精力倍增。效不更方,继以原方五剂治疗观效。

例二:
    患者,男,61岁,于2008年1月7日就诊。
    患者素有咳嗽咳痰史5年,曾诊断为慢支,肺气肿。近二月来,患者逐渐出现胸中烦热不安,特别是晚上睡卧后更明显,入睡困难,睡后梦多;述头痛,咳喘、有少量脓痰,饮食、大小便均正常。在这两月内已多次以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当日有效,到第二日又是一样,来诊时特要求中医诊治。察舌质暗,苔黄稍腻,脉右涩左弦。辨为血瘀胸府,痰湿阻肺。治以血府逐瘀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当归12克、川芎6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甘草5克、桔梗10夫、桃仁10克、红花6克、半夏12克,瓜蒌壳15克、黄连6克。4剂。
    8月12日二诊,患者诉服第一剂药当晚,胸中烦热大减,咳嗽气喘也明显好转,四剂药还剩一剂未服完,因觉疗效甚好,再拿三剂续服。

例三:
    患者,女,70岁,于2008年1月12日就诊。
    患者因失眠、多梦,胸中燥热不安来诊。患者近十年来时头痛,且如刺,经常失眠,而且每次都来我处诊治,但都是用一些成药或西药治疗,用后患者也只起效一时。这次来诊,患者一副痛苦面容,胸中似有火烧,手足心也似火烧且置于冷处稍安,实在难受,并有头痛、头晕,连续几晚未眠,觉全身乏力,动后短气。舌质暗淡,舌下瘀点满布,脉小弦,细涩无力。
   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5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柴胡5克、枳壳10克、甘草3克、桔梗6夫、桃仁10克、红花6克、淮牛膝10克、酸枣仁12克,茯神15克,黄芪10克。三剂。
     2008年1月15日来诊,前症均有减轻,情绪也大有好转,只诉起效太慢。我细心跟患者说明病来已久,非一时就能治愈,必慢慢调治,方可治愈。患者其实也明其理,只是治病心切;患者例要求再予5剂,并说这此要多服几贴,以期治愈。

    自我体会:
    以上三个病例都是本人1月份接诊,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起效。前两个病例之前诊断为慢支、肺气肿所致,第三个病例我也一时难以找出个病由,虽然病不太相同,但均有血瘀之证,且病日较久,二、三例患者还显示出了一个典型的“灯笼病”症状。之所以都能较好的取效,我觉得辨证为血瘀是证治之关键,其中三例患者舌下都有明显的瘀点,这也是我选择该方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我临证时必看舌下,以察是否为血瘀所致以免四诊不全而诊治不到。况且,血府逐瘀汤本属祛瘀散血之良方,妙在本方气血并治,升降同调,全身各部凡由瘀血所致的疾病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我只要辨证为有瘀血所致的疾病,都喜用该方加减运用,效果也相当明显。

   另外,三例患者都是在本地天气最冷时病情加重,而且后两例出现了典型的“灯笼病”(里热外凉)症状,至于出现“灯笼病”的原因,希望各位爱友能进行交流、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