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门打记者”关不住“真相大白”

 大漠狐 2016-04-24

据媒体报道,日前,哈尔滨广播电视台一女记者在派出所采访“遭到派出所所长关门殴打”,躺着地上的记者大声呼救,而守在门口的两名民警却上前阻止屋外的记者进入。冲突因女记者采访时手机摄录引发,事后涉事的内陆港派出所所长被停职调查。(4月21日 央广网)

记者遭到派出所殴打,原因是采访时手机摄录。如果不是涉密,为何要拒绝摄像?为何害怕媒体?关键是在记者出事后,各方的态度值得玩味。110告知出警仍是事发派出所,建议找督察或者铁路公安局纪委反映,而铁路公安局纪委的工作人员让记者“自行协商解决”。当曝光后,事件终于有了一点进展,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哈尔滨公安处相关工作人员向电视台进行了口头道歉,并表示已经成立调查组,对涉事派出所所长进行停职调查。接下来,事件处理结果会走向何方呢?

如果此事没有被曝光,或者说被打者不是记者,事情将会如何收场,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干部害怕曝光,拒绝曝光,暴露出对群众和媒体监督的惧怕心理。同时,为何曝光后就草草处理,以求应付民众的悠悠之口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推进政策制定,还是监督政府工作,还是推进反腐败斗争,新闻媒体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舆论监督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些民众维护正义与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面对舆论监督,政府部门需要的是“门庭若市从谏如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摆手拒之”。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却害怕媒体和公众监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既害怕监督,又千方百计阻扰监督。主要表现为隐瞒事实,欺骗公众;阻扰监督,蛮横无理;事情曝光后,采取“踢皮球”的方式;更有甚者,对监督者进行殴打等等。诸如此前报道的某食药监局工作人员面对多次反应食品安全问题的举报者借酒骂“找麻烦,滚出去”,再如某政府办工作人员面对媒体采访乱设摊点造成拥堵回应“瞎搞,出丑”,再如某地让贫困生请吃饭的事被曝光后,当地部门是想方设法阻扰协调,试图平息事件,当然也包括本案中派出所所长关门殴打女记者等等。

为何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害怕公众和媒体监督呢?自然是平日里政务公开不透明,在工作的推进中存在着严重问题,或者个人作风有问题。害怕一旦曝光,会被追责,会丢掉乌纱帽。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工作认真踏实,务实创新,作风严谨正派,有何不敢面对公众呢?除非私下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害怕在阳光下暴露无遗。

昔日周厉王止谤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爆发终不可收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胜于朝廷”,告诉一个道理,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听取批评建议并加以改正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网民众多,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政府工作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勤奋工作,主动公开透明政务信息,主动接受舆论和媒体的监督。与其说接受监督是战战兢兢,不如说是在督促进步。媒体和公众关注的是政府工作中不足的地方,这些问题被暴露,却也给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问题解决了,公众自然就满意了,对政府的评价自然就转变了。

此外,对干部的处理,应该坚持实事求是,而不是在公众和媒体的倒逼下“严肃处理”。 如果只是为了“危机公关”,做“表面功夫”,而不从根源解决问题,既不能让公众满意,更不能引以为戒,否则只会自打其脸。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详细调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希望看到的是经过一个深思熟虑的慎重决定,而非应付了事。让此事作为警戒,绝不再犯。

媒体监督是一种正能量,政府部门和官员应该敞开胸怀,以“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对待,主动接触媒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