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阜孔庙

 老刘tdrhg 2016-04-24

    游曲阜谒孔庙

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曲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去过的。这次见到的孔庙、孔府的建筑基本上差不多,但曲阜城内却已大变样了。首先,现在的孔庙、孔府已被围在曲阜古城墙里面;其次,原来的曲阜给我的印象是儒家圣地,环境清洁而幽静,路上行人斯文而优雅。

这次看到的曲阜与其他地方游览的商城大同小异。新建的商业街千屋一面,红灯高挂,酒旗招展。景点上人头攒动,导游么喝,沸沸扬扬,一片嘈杂。一点没有圣洁之地的神圣感。

我们首先游览的是孔庙。孔庙,是我国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庙堂,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它仿皇宮建筑之制,主体建筑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结构严谨,气势雄伟。占地14万多平方米,南北长达1120多米。整个建筑包括五殿、一坛、两庑、二堂、两斋、十七碑亭、54座门坊共有房屋466间,四周都围有高高的红墙,显得庄严肃穆。

孔庙始建于孔子逝世后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下令把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间房子立为孔子的祀庙。后经唐、宋、金、元诸朝的扩建而初具规模,至明清两朝基本定型。几千年来,孔庙先后经过15次大修,31次中修,数百次小修,形成目前这样宏大的规模。整个孔庙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轴线上集中着孔庙的主体建筑,包括一坊、六门、一阁、一坛、三殿。

我们从“万仞宫墙”进入,沿着中轴线向前参观。这个“万仞宫墙”上次来就没有看到,是近年新建的。《论语》记载: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子要强些。子贡听后,便打了个比喻:“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只有肩头高,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墙内的一切。我老师孔子的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一仞八尺),如果找不到他的门,是不能看到墙内宗庙的雄伟,房舍的多种多样”。后人认为“夫子之墙数仞”,仍不能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明代学者胡缵宗便称孔子为“万仞宫墙”,并书写刻成石额镶于曲阜城南门“仰圣门”上。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孔子的尊崇,把胡碑取下换上自己书写的“万仞宫墙”四字挂在上面。

进了“万仞宫墙”,前面是一座三门四柱石坊,为“金声玉振”坊。金声玉振,寓意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颂扬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笔力遒劲的“金声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玉振”四个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题写。坊后是单孔泮水石桥,桥面是二龙戏珠石阶,桥后东西于金明昌二年(公元
1191年)各立石碑一幢,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过了金声玉振坊便是“棂星门”。这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古人认为它是文曲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拔,寓意孔子乃文曲星下凡。古代祭天先祭棂星。孔庙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设棂星门,是说尊孔如尊天。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石柱铁梁,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中间石梁上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三个大字。棂星门里连着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
1544年),坊额为嘉靖年间山东巡抚曾铣所书。此坊赞扬孔子的学术思想如同太空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天体,循环往复,永恒长存。此坊北面是一架汉白玉石坊,篆额“至圣庙”三字。在“太和元气”和“至圣庙”两坊间,孔庙第一进院左右两侧修建了两座对称的木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质牌坊,为孔庙第一道偏门。东题“德侔天地”,是说孔子之德与天地相齐;西题“道冠古今”,是说孔子之道古今无二。

走过“至圣庙”牌坊,前面一座三券门式建筑为“圣时门”,这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圣时,取之《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意谓在圣人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据此清世宗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钦定孔庙正门为“圣时门”。此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初为三间,弘治年间扩建为五间,中设拱门三券,碧瓦歇山顶,四周是深红色墙面。“圣时门”里是一个很大的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桥纵跨,人工开挖的“璧水河”横贯东西,桥因河得名曰“璧水桥”。

走过“壁水桥”就是“弘道门”。此门为孔庙第三道大门,是明洪武十年(公元
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取《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道”语意,钦定命名,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弘道门”阔五间,深二间,与璧水三桥相连,布局巧妙,建筑独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庙其实是历朝逐步从后到前扩建起来的,直至现在规模。

走过一片古柏森森的庭院,前面便是“大中门”。这是孔庙的第四道大门,原名“中和门”。始建于金代,明弘治年间重修,现在大门是清代所重建,清世宗题写
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门额。此门五间三门,单檐歇山顶,灰瓦绿边,正中左右建有掖门,与弘道门遥遥相对,前呼后应,气势庄严。大中门左右两侧各建有拐角楼一座,每楼三间,立于正方形高台之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这里的两座角楼与孔庙东北、西北两座角楼相配合,供守卫之用。

再向前是孔庙的第五道大门“同文门”。原名“参同门”,后取《中庸》“书同文、行同伦”之语意钦定“同文门”。乾隆十三年(公1748年)御题匾额。“同文门”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大门,两侧无墙垣相连,独立院中,阔五间,进深二间,黄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瓦歇山顶,斗拱布局疏朗,周围八角石柱。明弘治十三年(公元
1500年)大修孔庙时,拆原有围墙,四周修建四座碑亭,即洪武碑亭、永乐碑亭、成化碑亭、弘治碑亭,明、清时两次被火焚毁。1933年仅为洪武、永乐两碑重建碑亭,而成化、弘治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两碑却仍旧露立。每座碑皆高
6米、宽2米以上。尤其“成化碑”,高达7.7米,宽2.24米,为孔庙巨碑之一。成化碑文极赞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字为楷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书,在书法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过“同文门”,一阁在院北端拔地而起,这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的孔庙藏书楼“奎文阁”。该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名藏书楼,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重修时改为今名,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改建为三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黄瓦歇山顶。前廊下东西两侧,立明代石碑两幢,东为《奎文阁赋》,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均为明代所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刻。“奎文阁”后是“十三碑亭”院。内有碑亭十三座,存碑五十余座,是专为保护历代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蒙、满等文字书写。它们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宝贵史料。有文献记载,历代帝王祭孔均十分隆重。如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二十三齐鲁游之十七:曲阜孔庙
年(公元
1684年)在庙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到孔林祭拜孔子墓也行一跪三叩之礼。乾隆皇帝8次国过曲阜,都在孔庙、孔林祭祀孔子,或三跪九叩,或两跪三叩,或一跪三叩,格外虔诚。表示了他们对汉文化的尊崇之情。

“十三碑亭”院后面有五座大门,分别将游客引进孔庙的主体建筑群。由此,孔庙被分为三路。中为大成门,与左右的金声、玉振两门均通向大成殿。大概是由于我与七旬翁一路游览看得过于仔细,或者由于我们年老体乏,在游览到十三碑亭时,便觉得孔庙已经游完,急匆匆返回出来要去游览孔府了。后来在游览孔府时想起来,在孔庙没有看到殿前立有浮雕龙柱的“大成殿”,拿出游览图看时,方知孔庙大体只游了一半,这也足见孔庙之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