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二十八:曲阜孔庙——天下第一庙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82日上午,我们在孔庙万仞宫墙下见到旅游局为我们派来的导游李会忠,他是曲阜中国国际旅行社海外部业务经理。一见面他就说:“旅游局说让我给你们带路,不用讲什么,说你知道的比我们曲阜人都多。”我笑着说:“这显然是不实之词,我到东方圣城来,是来学习的。”果然他一路上他很少作景点介绍,偶尔画龙点睛地说上一句,对我们来说很管用。

今天我们的活动是在李会忠的陪同下游“三孔”,我们游的第一“孔”便是孔庙。

眼前的这座万仞宫墙,原本是明清时期曲阜县城的正南门,原名“仰圣门”,乾隆皇帝到孔庙祭孔,把原来的匾额换成了他亲自书写的“万仞宫墙”。这个名称来源于《论语·子张》中子贡的一段话:“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人说子贡的水平比他的老师孔子还高时,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听后打了一个比喻:比如宫墙,我的墙只到肩那么高,所以里面有什么好东西一目了然。而夫子的墙则高数仞(一仞相当于7尺),如果找不到适当的门进入,那就无法看到里面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因为能进到夫子大门里的人不多,所以对孔子的博大精深了解的也就不多了。像叔孙武叔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就不奇怪了。后人根据这个意思,便把这座建筑起名为“万仞宫墙”。而如今,这个大门是向公众敞开的,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个门走进去,去领略里面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了。

现在在万仞宫墙前,又增加了曲阜开城仪式。今年4月初,我到曲阜参加春季祭孔大典,有幸观看了优美动人的开城仪式。随着万仞宫墙上的钟声和鼓志响起,城门缓缓开启,身着古代官服的人员在随从的陪同下,走出城门,宣布开城仪式开始,然后是各种古典舞蹈。最后舞女每人拿着一块牌子,上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始仪式结束,我们拿着通关文牒到门前盖章,走进孔庙。

如果把孔庙比作一出戏剧的话,那么从万仞宫墙到大中门,这部分就是戏剧的序幕;从大中门到大成门之间,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大成殿部分,为戏剧的高潮;大成殿之后的寝殿和圣迹殿,就是戏剧的尾声了。

走进万仞宫墙,看到的第一座牌坊就是“金声玉振”。“金声玉振”是亚圣孟子对孔子的崇高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万章下》)古代乐器中的“金”指钟,“玉”指磬,古代奏乐,经钟始,以磬终。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孔子的思想集中了古圣贤之大成。

“金声玉振”坊之后,就是四柱冲天式的棂星门。棂星,本来称灵星,又称天田星。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为了风调雨顺,百姓安乐,下令祭祀天田星,作为祭天的头等要事。到了宋代,儒家把孔子与天相配,都把祭孔当作祭天,所以一般孔庙都筑有灵星门楼。后来人们觉得汉代祭天田星是为求得农业丰产,与祭孔没有直接关系,又见门的形状好像窗棂,就把灵星改为棂星了。走进棂星门,就进入了孔庙九进院落的第一进。在这进院落里,左右各有一座“道冠古今”坊和“德配天地”坊,在中轴线上,还有“太和元气”和“至圣庙”坊两座。

孔庙的第二座大门叫圣时门,取自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的话。在长23米的红墙上,开了三道起拱门,门上悬挂着乾隆皇帝所书“圣时门”3字。过了圣时门,就进入孔庙的第二进院落。院内有一条小河名玉带河,河上有三座小桥,称璧水桥。皇宫前有金水,这里有璧水,意在说明孔庙与皇宫互为伯仲。

孔庙的第三座大门为弘道门,此门取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话。走过弘道门,就进入孔庙的第三进院落,在这进院落里,除了参天的古树之外,没有任何建筑。

弘道门对面是大中门,此门为宋元时期孔庙的正门,有围墙向两侧延伸,到拐角处建有角楼,完全是皇宫的规制。大中门与同文门之间为第四进院落。过了同文门,便进入了戏剧故事情节的展开部。

第五进院落里的奎文阁,是孔庙中主体建筑之一,与大成殿、寝殿并称孔庙三大殿。奎文阁上下三层,飞檐斗拱,巍峨壮观,气势不凡。这里原来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是我国古代著名藏书楼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也历来被津津乐道:此楼完全是木质结构,在我国楼宇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结构合理,坚固异常,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而毫发无损。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之一”,而奎文阁则安然无恙,不愧为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

转过奎文阁,就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内容就丰富起来,建筑风格基本一致的十三碑亭展现在人们面前。亭内存放着从唐代至民国时期的碑刻50多通,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奠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文字刻写。整个碑亭布局南八北五,共十三座,故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所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其中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所立的一块石碑最大,重约35吨。

在这进院落里,一些没有碑亭的碑,也十分重要,比如成化碑。碑文全称《御制重脩孔子庙碑》,立碑者为明宪宗皇帝朱见深。碑文对孔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天不生孔子”,“万古长如夜也”。因为孔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此外从书法角度讲,这通碑文还是楷书的典范。但就是样一通珍贵的碑刻,在“文革”期间却惨遭厄运,被红卫兵拉倒,摔成两截。现在碑上的拼接痕迹,就是当时的见证。在孔庙惨遭厄运的,还不止成化碑。其实孔庙里的碑刻远不止这些,有人做过统计,存于孔庙内的历代碑刻,有1500通之多,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碑林。

十三碑亭还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那就是建筑奇观“勾心斗角”。由于十三碑亭面积狭小,十分拥挤,为解决这种现象,便采取了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有人认为这种建筑结构就是古建筑学上所说的“勾心斗角”。这种匠心独具的建筑美学,巧妙地解决了空间狭窄所造成的拥挤现象,同时也显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巧。

十三碑亭以北,有五门并列,即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承圣门和启圣门,大成门居中,是孔庙第七道大门,金声门和玉振门为大成门左右的掖门。在这里将孔庙分成三路,承圣门为东路大门,门内为孔子故宅区;启圣门为西路大门,内有为供奉孔子父母的启圣王殿和启圣王寝殿。

走进大成门,便进入了孔庙的第七进院落,也是孔庙的核心区域,到了戏剧的高潮部分。大成门内,迎面便是一座上下双檐、四面敞开的古色古香的亭子,这就是著名的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于杏坛设教的记载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重修孔庙时,就开始在此建坛,环植杏树,名之曰“杏坛”。金时在坛上建亭,亭内有碑,上有篆书“杏坛”2字,为金代著名文人党怀英所书。

杏坛以北便是孔庙内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结构简洁整齐,斗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上共雕有1296条腾龙,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这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

大成殿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塑像,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四配,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东向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再外为十二哲,东位西向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位东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在十二配中,只有朱熹不是孔子弟子。现在的大成殿已不对外开放,游人只能在门口向里望上一眼。

供奉在大成殿内的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破坏。当时北京红卫兵领袖谭厚兰,带人到曲阜破“四旧”,企图烧毁孔庙和孔府,据说经周恩来总理指示才得以保住,但里面的陈设则被洗劫一空。我曾看到一张当时的照片,孔子像上贴着一条标语,上书“头号大坏蛋”。当时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像的腹内都有明版经书,也被红卫兵将肚子掏开,把书拿出来付之一炬。掉在地上的头像,被像球一样踢来踢去。

在大成殿前两侧,还有各长163米的两庑,供奉着历代的先贤先儒牌位,他们是封建王朝钦定的孔子学说的传人,代表着儒家道统的正宗。经过历代增添更换,现所供奉的人物总数为156人。

先贤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先儒指的是后代孔子学说的传人。今年4月初,我到曲阜参加春季祭孔活动,又一次来到大成殿前的东庑,发现宋代周敦颐、程颢、邵雍三人的牌位写的是先贤,我向文物局副局长韩凤举提出疑问,会不会有误。韩凤举很认真,打电话请教有关专家得知,先儒本来不能称先贤,但有个别人由先儒升格为先贤。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由先儒升格为先贤的,共有5人,即:周敦颐、程颐、邵雍、张载、程颢。

大成殿后为寝殿,是孔庙的第八进院落,从此便进入了戏剧的尾声。寝殿内供奉着孔子夫人亓官氏牌位。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赵恒追封亓官氏为“郓国夫人”,元至顺三年(1332)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明嘉靖八年(1592)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现在牌位上写的就是“至圣先师夫人神位”。

孔庙最后一进院落为圣迹殿,因以保存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此殿为明万历二十年(1529)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由他建议改为石刻,嵌在殿内壁上。这是我国第一部石刻大型连环画,也是我国最早以人物为题材的大型画集,也是诸多版本中最权威的一部。

我们沿中轴线一直走到最后的圣迹殿,又从圣迹殿转到东路,这一路属于孔子故宅部分,我们是从后往前走的。东路最后一进院落为神庖,是祭孔时宰杀牺牲的地方,现在是汉画像石陈列馆。神庖前是后土祠,是孔家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因孔子降生于尼山,是尼山山神保佑的结果,所以宋代封尼山山神为毓圣侯祠,这里原是供奉毓圣侯的地方,后毓圣侯祠移往尼山,此祠便改为后土祠。

后土祠前是家庙,是孔氏后人祭祀先祖的地方。庙内正中供奉着孔氏始祖孔子及其夫人的牌位,左有孔氏二世祖孔鲤夫妇的牌位,右有孔氏三世祖孔伋夫妇的牌位。家庙前为崇圣祠。崇圣祠原为家庙,清雍正年间将孔子以上五代祖先封为王,遂将原来的家庙辟为崇圣祠,供奉孔子以上的五代祖,在其后又重建家庙。

从崇圣祠堂往前,有一面红色墙壁,犹如屏风,墙下立有一碑,上书“鲁壁”。在中国文化史上,这里曾发生过一件大事。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鲋为避免经典被焚,将一些经典藏进墙壁里。西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为扩建宫室准备拆除孔子故宅,在墙壁中发现了《尚书》《仪礼》《论语》《孝经》等书,与当时通行的版本有很多不同,所以人们把当时通行的经典称“今文经”,把孔子故宅的经典称“古文经”。这面墙壁,就是出土“古文经”的地方。

鲁壁前有一口水井,井边立有石碑一通,上书“孔宅故井”,这就是当年孔子及其后裔饮水的地方。

孔宅故井前就是绿瓦悬山式5 间大殿的诗礼堂,这个地方,应该是孔子真正居住过的地方。当时的格局,《水经注》卷二十五中有具体记载:“庙屋三间,夫子在西间东向,颜母在中间南向,夫人隔东一间东向。夫子床前,有石砚一枚,作甚朴,云平生时物也。鲁人藏孔子所乘车于庙中,是颜路所请者也。”

诗礼堂名称的由来,与孔子弟子陈亢跟孔子儿子孔鲤的一段对话有关。平时,孔鲤跟大家一起上课。有一天,陈亢想问问孔鲤是不是孔子给他吃小灶。孔鲤先说没有,转而一想,说有这样两件事。孔子站在庭院里,孔鲤从庭前走过,孔子问他学《诗》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习《诗》就会说话没有文采。孔鲤便回去学《诗》。过了几天又看见孔子站在庭院里,孔鲤又快步从庭前走过,孔子问他学礼没有,他说没有。孔子说,不学礼就不会在社会上做人。孔鲤便回去学礼。陈亢听了孔鲤的话,很兴奋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却明白了三件事,要学《诗》,要学礼,同时知道孔子不偏袒自己的儿子。后人根据此意,在这里建起了这座诗礼堂。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走出诗礼堂前的承圣门,就结束了东路的参观,准备前往西路继续参观。李会忠说西路因维修没有开放,我们只好作罢,东出毓粹门离开孔庙,来到阙里大街。

这条大街因孔子从3岁开始就住在这里,因此名声远播。《阙里志》黄克缵序曰:“阙里,吾夫子所生之地也,幼而嬉戏于斯,长而习礼讲学于斯,老而删述论著没而墓葬庙食于斯。”曲阜的明城墙从孔庙前的万仞宫墙向两侧延伸,东侧城墙上有一道大门,从大门进去,那条大街就是阙里,在孔庙的东墙外。由此前行不远,可看到一座4柱牌楼,上书“阙里”2字,走到尽头有一座小门,那就是孔子故宅门,门上有“孔子故宅”匾额。现在的孔子故宅门只是一个象征,其内容都在孔庙东路。

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的故宅辟为寿堂,陈列着孔子生前用过的遗物。在此基础上,经过历代不断增修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孔庙从万仞宫墙到圣迹殿,形成了一道中轴线,所有的建筑都围绕着这条中轴线展开,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形成了一座庞大的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

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有许多孔庙,但这些孔庙的格局基本一致,都有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寝殿、崇圣祠、两庑或东西配殿。参观完曲阜这座孔庙就会明白,是它为天下孔庙确定了一个范本,都是曲阜孔庙的简写本或缩略本。

曲阜孔庙建筑面积之大,时间之久,保存之完整,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绝无仅有。它集历史、建筑、文化、艺术、书法、碑刻、古木等文物遗迹于一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13523日第一稿                                                  2014年5月20日第二稿

梅吉庆简介: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研究孔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三次重走孔子路。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两部力作。

项目简介: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走回了历史,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人们会清晰的看到孔子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呢,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至圣先师”以及“万世师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