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生物高考群落专题检测——参考答案

 handsome4kgd 2016-04-24

参考答案

1.选A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和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选D 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过程。


3.选A 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


4.选B 浅海区阳光较充足,有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随着海水深度增加,光照减弱,藻类减少,因此最有可能是藻类的是丙物种;从图中分析,甲物种种群的大小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呈正相关;在深海区四个物种的种群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丁,而不是呈现垂直结构;图中呈现的是甲、丙物种在深海和浅海的种群大小不同,不能得出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


5.选C 顶极群落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同,能量输入基本等于能量输出。顶极群落只是相对稳定,若环境发生较大改变,仍然会发生改变。


6.选B 移栽植物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移栽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的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预期的结果;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群落演替不会随时间延长而一直逐渐加剧。


7.选C 水平结构应该是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8.选A 题中①②③均是灌木能迅速取代部分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而④是灌木阶段形成后的特点。


9.选D 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10.选B 在各图中,a的生物量都大于b,可确定a、b间的捕食关系为a→b,故可肯定a的增加会导致b的增加。


11.选A 浑浊度只需要镜检一部分估计总体,并不需要每次镜检计数;芽体相当于是酵母菌的一个部分,并不能算一个个体;种群数量在资源空间有限情况下不可能呈“J”形增长;因为这个空间资源有限,达到最大值之后因为呼吸产物的毒副作用、资源不足等原因,其种群数量会下降。


12.选B 根据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可以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原生演替;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从本题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结论。


13.解析:(1)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来自人为输入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湿地中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应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大量排放污水,使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远离稳态,这是正反馈。(4)顶极群落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2)垂直 

(3)反馈 

(4)次生 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


14.解析:根据图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用样方法。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图中可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大,最可能成为优势种。

答案:

(1)福寿螺的密度 样方 

(2)消费者 捕食

(3)大于 S (4)次生 狐尾草


15.解析:

(1)本实验研究吸管虫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故实验的自变量是吸管虫的有无,因此需要设置2组:A组中加入一定量的吸管虫,B组中加入等量的不含吸管虫的培养液作为对照。

(2)本实验中除了设置用不含吸管虫的培养液代替含吸管虫培养液的空白对照,还设置了自身对照。

(3)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进行显微计数。计数前需将广口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广口瓶中生物分布均匀。

(4)在实验之前有必要统计草履虫、吸管虫的初始数量,便于实验前后进行比较。

答案:

(1)含草履虫的培养液 含吸管虫的培养液 

(2)用不含吸管虫的培养液代替含吸管虫培养液 前后之间

(3)抽样检测 使广口瓶中生物分布均匀 

(4)有必要,便于实验前后进行比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