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四望亭 2016-04-24



脱产君是一名刚刚“入坑”不久的绘画新人,和很多刚接触艺术的人一样喜欢自己喜欢的,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于是这种狭隘的思想便限

了自己,直到我翻开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与其他艺术史类书籍不同,贡布里希完全是从艺术以及艺术家本身来勾勒艺术的传承与开创,从每一件作品中回顾过去而又导向未来,不带意识形态的偏见,是一本纯粹的艺术史。



捕捉外相



人们喜欢眼睛看着美的东西

这是一种自然的倾向

艺术家同样善于捕捉这些外相的美丽

就如 鲁本斯一定是被孩子的美貌吸引才能画出如此美丽的脸庞。



受鲁本斯影响的著名画家安托万·华托,虽然一生历经坎坷,但是却也画下了如梦境般美好的画作。




(梳妆)



刻画心灵



我们时常会因为眼睛看到的美

排斥外相丑陋的东西

然而世间的美并非只有眼睛能看见

真正的艺术,在于本质的情感


丢勒面对自己的母亲

一定也会如同鲁本斯面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爱

但却正是一种其母饱经忧患真实的表现



(浪子生涯)


除了个人情感的表达

如霍加斯一样在画中用故事来描绘下层人物的心灵悲歌,同时也寄予教化

又何尝不是在画中展现自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物象变形



“艺术”一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如果我们所说的绘画仅仅指把颜料涂到画布上,那么你就能找到只欣赏涂布方式而不及其余的鉴赏家。

贡布里希如此说道。


然而,在我看来,尽管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艺术,但不变的是,艺术是美的。这种美,不以描绘物象的丑陋或者变形而更改。从毕加索的画中,可以看到孤独与嘲谑,如贡布里希刊登的那副公鸡的漫画:

                               


但如果去看其他画作,会发现变形夸张的物象中,依然充满着人性的美丽


(街上的情侣)



(酒店前的西班牙夫妇)



(画家和模特)



(蓝色房间和洗澡的人)

贡布里希

in the end


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Sir. Ernst Gombrich)(1909——2001)

生于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

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伦敦大学瓦尔堡大学。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

主要学术著作:《艺术的故事》《秩序感》《象征的图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