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脚”乡医宋金顶: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 功莫大焉

 昵称32291718 2016-04-24

台海网3月16日讯(本网记者 缪欣芸)宋金顶今年67岁了,跟随共和国一同诞生成长的他,即将迈入古稀之年,他仍精神矍铄。

不喜言辞、低调沉稳,却为人亲和,也是他留给别人的初始印象。 这样的他,最“禁”不住的是村民对他的感恩和赞赏。每当这时,他就会展露笑颜,眉眼之间散发出乡民纯朴的气息。50年了,作为锄山村里唯一一位“赤脚”乡医,他一干起这份职业就是大半辈子。见证着锄山的成长,也守住艰苦,默默奉献,陪伴着锄山一起变老。 “人这一辈子很短暂,能做好一件事,就是不容易了。”宋金顶如是说,而在我看来,能把助人于急难之中的事做好,更是件功莫大焉的善事。

工作勤恳

种田出诊日夜兼程

在刚结束全国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宋万永曾说过,“我们现在需要的不再是‘赤脚医生 ’,不再是要他们一边种田,一边看病,而是逐步过渡到‘全科医生’水平。”
      一边种田,一边看病,宋万永的这句话,也正是宋金顶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时山上拔下来的牛顿草,用大锅熬出来的汤药,村子人干活们喝了这清热解毒,所以我们经常上山去采 。”一来二去,宋金顶不仅成了村民眼中的热心肠,也好像多了几分略通医理的“光环”,于是,慢慢就有人开始找他瞧病。跟着师傅学了些皮毛的宋金顶,也没有止步于此,通过看书、请教他人、亲身实践等方式不断学习,1978年,宋金顶在厦门卫校中医班进行了短期培训,结业后回到乡村,变成了锄山村里唯一一位“赤脚大夫”。
      白天要耕田劳作,到了夜晚,他才有时间出诊看病。几片普通药片、一支针筒、几块纱布、一个听诊器,是宋金顶出诊的装备,“一根针几把草”,宋金顶这么戏称着。村民的头疼脑热,产妇的接生等等,是他最常接到的“任务”,有时一晚上连看2、3个小时,等回到家,天也亮了。虽从没出村看诊,但最远也徒步过2公里地。
      村民得了严重的胃穿孔,送医治疗后被告知只能回家,宋金顶施以妙手,多次控制住病情,将村民的性命挽回于危急之中。村民们感激,不仅是村里只有这么一位乡医,更是因为他清廉热心的品质,为家乡营造了美好和谐的氛围。
      “我帮了他们,他们也都帮了我很多,大家都是互相的,团结也是应该的。”宋金顶笑着说,神态依旧谦卑。

古道热肠

帮助筹建老年活动中心

儿子在镇上开起了理疗店,外孙则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孙子有的在浙江上大学,还有的在福州当武警……提及儿孙们如今的归属,宋金顶的话语好似也多了起来。辛苦奔忙了大半辈子,儿女双全的他现在也可享享清福了。
      宋金顶说,不久后村子也将有卫生员,而自己业余时间仍会给村民看病,但凡有腰腿不适、筋骨伤痛等毛病,大家还是喜欢来找宋金顶,毕竟医生这份职业,看重经验,而老者经验丰富,也越受到尊重,此外,除去基本的医药费用,宋金顶看病可以说分文不取,是实实在在地为乡亲们服务。
      除此之外,热心的宋金顶也心系老年人生活,村子遗留下一处老食堂,宋金顶便和几位老乡商量着,一人自出四五百元,重新修建一所老年人活动中心,而这个心愿,不久以后也要实现了。
      “村子的面貌大变化,村民的生活也改善了,条件比原来好了很多,生活在这个适宜养老的地方,我感觉很幸福。”宋金顶开心地说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