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哈尼人的天籁响彻红河上空,你听见没有?

 秀美红河 2016-04-25


伴随响起吹树叶的旋律
七彩的歌声乘着翅膀飞跃云海
就在今天
哈尼族同胞再一次唱响了“开秧门”
今天上午,哈尼族开秧门暨红河县哈尼多声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将在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切龙中寨举行,这是哈尼村落里一场盛大的节日,也是哈尼人在天地自然中进行的一场最质朴、最期许、最真诚的典礼。
什么是“开秧门”?
开秧门,哈尼语称“卡窝棚”。阳春三月,哈尼山乡万物复苏,到处焕然一新。在欢乐的布谷鸟叫声中,哈尼人又一个插秧时节到来了,到处人欢马叫,吆牛声和逗锄耙的叮铛声不绝于耳,充满着热烈的生产气氛。自古以来,哈尼族把“卡窝棚”当作一个重要节日看待,体现了对梯田农耕活动的注重。
象征与意义
“卡窝棚”一般不必选择特定的日子。但要避开自家人的生日属相日,开秧门那天,家家户户要染制金黄色得糯米饭,煮染红蛋。
哈尼族同胞们以黄色的糯米饭,象征着充满希望的花朵,以红色的禽蛋象征着丰硕的果实,寄托着人们丰收的愿望。
居住在红河一带的哈尼族将开秧门称作“黄饭节”,并且虔诚崇奉布谷鸟,把布谷鸟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
说到这,还有关于“黄饭节”的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哈尼人分不清农事节令,种下的庄稼收成不好,人们缺吃少穿,过着艰难的日子。天上的“阿波摩咪”(哈尼族尊崇的天神)看到这一情形,便指派素有金嗓子之称的布谷鸟到人间去。“阿波摩咪”对布谷鸟说:“布谷鸟,你又勤快,又有一副动人的金嗓子,你到人间去传达春天的信息,教哈尼人分出节令种好庄稼。”布谷鸟带着重托,从天边一个石崖里穿出来,正飞过一个茫茫无边,名叫“轰阿窝崩崩麻”的大海中间时,一些年老的布谷鸟飞不动了,眼看就有掉进大海里的危险,忽然从大海中间翘起一条龙尾来,变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让布谷鸟在上面歇脚。
布谷鸟越过千难万险,终于给哈尼人带来春天。哈尼人从此分出了节令,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日子过得有条有理,丰衣足食。
此后,哈尼人一年一度敬献布谷鸟的“黄饭节”一直相沿到今天。
每当连绵千里得哀牢山上山茶花盛开得阳春四月,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鸣啼声,人人都要报以一声“我听见了”的回答,可使 勤劳善良的哈尼族农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使人终年和平康泰。
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红河哈尼人的开秧门是这样过的
在开秧门的这一天,哈尼山乡的梯田到处充满着欢乐。栽秧的姑娘们穿上节日的新衣,一大早就从寨脚背着秧苗走向田间。一路上姑娘小伙们玩笑不断,笑声不绝。
开秧门时,首先由家庭主妇或男主人栽头一把秧苗,随即众人下田栽秧。
姑娘们高卷着裤脚,身着盛装,左手灵巧地分秧,右手飞快地插秧。
田埂上,老人在唢呐伴奏声中,唱着古老的祝福歌,歌声在春风中回荡。
能歌善舞的哈尼人,三五成群就能自在地唱起来,跳起来!
哈尼人不仅唱在路边,
同样也唱在梯田间!
哈尼人敬畏自然,辛勤劳作
只为来年风调雨顺,喜获丰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