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zsw77792 2016-04-25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沈传波1 ,梅廉夫1 ,2 ,汤济广1 ,吴 敏1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通过对18 个裂变径迹、电子自旋共振( ESR) 和K2Ar 定年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大巴山逆冲推
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时序。研究结果表明,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活动主要发生在232~195 Ma ,这一
时期的构造变形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的反映。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活动发生在133~
100 Ma 、70~60 Ma 、48~33 Ma 和12 Ma ,且由北东向南西的年龄表现出阶段性递进年轻的特点。这与
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由北东向南西构造不断扩展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是一致的,为大巴山逆冲推
覆带构造的递进扩展变形提供了年代学约束。
关键词:热年代学;构造变形;逆冲推覆带;大巴山
中图分类号: P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6931 (2008) 0620574203
Geochronology Evidences for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Dabashan Fold2Thrust Belt in Central China
SHEN Chuan2bo1 , MEI Lian2f u1 ,2 , TAN GJ i2guang1 , WU Min1 ,2
(1. Facult y of Earth Resources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Wuhan 430074 , China;
2. Key L aboratory of Tectonic and Pet roleum Resources , Minist ry of Education , Wuhan 430074 , China)
Abstract : The chronology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event of Dabashan fold2t hrust belt
was quantitatively st udied based on systematic analysis of fission t rack , K2Ar t hermo2
chronology and elect ron2spin resonance ( ESR) dating. The result s indicate t hat t he tec2
tonic activity event of Nort h Dabashan fold2t hrust belt occurred at 2322195 Ma. This
tectonic event may be related to t he collision wit h Yangtze block and Nort h China block.
The result s also show that t he tectonic event of South Dabashan fold2t hrust belt
happened at 1332100 Ma , 70260 Ma , 48233 Ma and 12 Ma. And t hese ages bear
juvenility gradually f rom nort heast to sout hwest , which is good match of t he geomet ry
and 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 of tectonic spreading deformation in Dabashan fold2t hrust
belt . These geochronology data provid new const rains for bet ter under standing t he tec2
tonic successively spreading deformation of Dabashan fold2t hrust belt .
Key words : t hermochronology ; tectonic deformation ; fold2thrust belt ; Dabashan
收稿日期:2008201223 ;修回日期:2008202225
基金项目: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 YQ2006KF210) ;中国地质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联合
资助项目(CU GQNL0804)
作者简介:沈传波(1979 —) ,男,湖北监利人,讲师,博士,能源地质工程专业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位于上扬子地块北缘、现
今四川盆地与秦岭造山带的过渡部位,无论是对
于二者的形成与演化研究,还是对于四川东北地
区的油气勘探,对该构造带的解剖均具有重要意
义[1 ] 。前人对大巴山逆冲推覆带的构造样式、构
造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过详细解析[122 ] ,
但有关构造活动的年代学约束研究较少。针对
此,本工作主要通过裂变径迹和电子自旋共振
(ESR) 年代学的研究,结合前人K2Ar、Ar2Ar 年
代学研究的成果[324 ] ,系统地分析大巴山逆冲推
覆带构造变形的时序。
1 地质背景与方法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以城口2钟宝断裂为界
可分为北大巴山和南大巴山两个岩石构造单
元。中三叠世之后,由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
间的陆陆碰撞拼合及扬子向秦岭之下的巨大陆
内俯冲,大巴山发育为秦岭前缘的推覆构造带。
裂变径迹分析测试的样品由北东向南西采自大
巴山不同时代的各类岩石,岩性以砂岩、粉砂岩
为主。ESR 测试样品采自与断层、节理活动共
生的石英脉体。ESR 年龄测试实验方法详情
参见文献[5 ] 。裂变径迹的分析测试实验方法
参见文献[ 6 ] 。年龄计算采用Zeta 常数法,本
文的Zeta 常数为357. 8 ±6. 9 。为了更好地揭
示样品所经历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基于裂变径
迹的分析测试数据和样品所处的地质背景,应
用Ketcham 等的退火模型和蒙特卡罗(Monte2
Carlo) 逼近法以及AF TSolve 模拟软件[7 ] ,还
对典型样品的时间2温度热历史进行定量模拟。
2 年代学结果与讨论
18 个裂变径迹样品、5 个ESR 样品、3 个
K2Ar 样品的年龄数据示于图1 ,其中,反映构
造隆升活动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根据实测的年
龄及热历史的定量模拟来确定。典型样品的裂
变径迹热历史模拟表明,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
造带的抬升冷却过程总体均表现为3 个阶段:
1) 快速隆升;2) 样品滞留在部分退火带中缓
慢隆升;3) 快速隆升。结合本区的地质实际,
认为主要是构造变形、褶皱所引起的隆升冷却
事件。城口断裂附近的样品DBF T21 热历史模
拟结果表明,该断裂在120 Ma 左右存在一期
构造活动;镇巴断裂附近的样品DBFT24 热历
史模拟结果表明,该断裂在约70 Ma 存在一期
构造活动;巫溪隐伏断裂附近的样品DBF T29
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该断裂在33 Ma 左右存
在一期构造抬升活动。3 个样品的热历史模拟
结果均揭示了约12 Ma 的快速抬升事件,盆内
的样品也反映了这一期快速抬升活动,是一期
整体的抬升剥露事件。Shen 等[ 8 ] 认为,这一整
体性的加速隆升事件可能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界
向东扩展的影响有关[8 ] 。
图1 中的ESR 和K2Ar 年龄数据表明,北
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活动主要发生在印支期,
其时代为232~195 Ma ,采自断裂带中构造岩
的全岩Rb2Sr 等时线年龄为203~197 Ma[3 ] ,
可能也是这次构造活动的反映。这一时期的构
造变形可能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的
结果。之后,构造处于一个相对平静期。与城
口断裂带共生的石英脉体的ESR测年数据显
图1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年代学数据
Fig. 1  Tectonic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geochronology const rains in Dabashan fold2thrust belt
剖面图根据文献[ 2 ]
1 ———年代学数据,分母为测试方法,分子为年龄(Ma) ;2 ———地层;3 ———断层
第6期   沈传波等: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575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示,该断裂在133 Ma 存在一期构造活动(图
1) 。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历史模拟也揭示了自白
垩纪120~100 Ma 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
开始活动。大巴山前缘侏罗系和下白垩统间的
平行不整合关系和共同卷入变形[122 ] 应为本次
构造活动开始的反映。这次构造活动可能与扬
子地块持续向北的挤入造成秦岭造山带向盆内
仰冲,引起大巴山推覆构造系统向南不断前展
有关[ 2 ] 。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史模拟的分析表
明,由北东向南西,大巴山构造变形活动的年龄
表现出阶段性递进年轻的特点。由城口断裂逆
冲推覆到镇巴断裂的时间从133~100 Ma 到
70 Ma ,由镇巴断裂逆冲推覆到巫溪隐伏断裂
的时间从70 Ma 到33 Ma ,至盆内直至变为
12 Ma (图1) 。这表明了大巴山北东部的山体
先发生逆冲推覆构造变形并隆升剥露至地表,
南西部的山体后发生逆冲推覆构造变形并隆升
剥露至地表,显示了山体挤压逆冲、褶皱隆升的
规律。这与大巴山前展式逆冲推覆构造由北东
向南西构造不断扩展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特
征是一致的[122 ] 。热年代学的分析为大巴山逆
冲推覆构造的递进扩展变形提供了年代学的
约束。
3  结论
裂变径迹、ESR 和K2Ar 年代学的分析结
果表明,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活动主要发生
在232 ~ 195 Ma , 南大巴山逆冲推覆带自
133~100 Ma开始活动,且构造活动的起始年
龄由北东向南西表现出阶段性递进年轻的特
点,显示了山体挤压逆冲、褶皱隆升的规律。
裂变径迹实验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
研究所袁万明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与帮助,在此
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  李智武,刘树根,罗玉宏,等.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
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J ] . 大地构造与成
矿学, 2006 ,30 (3) :2942304.
L I Zhiwu , L IU Shugen , LUO Yuhong , et al.
St ructural style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uthern Dabashan foreland fold2thrust belt in
Cent ral China[J ] .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
2006 , 30 (3) : 2942304 (in Chinese) .
[2 ]  刘树根,李智武,刘顺,等. 大巴山前陆盆地2冲断
带的形成演化[M] .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
[3 ]  张国伟,张本仁,袁学诚,等.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
动力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  许志琴, 卢一伦, 汤耀庆, 等. 东秦岭造山带的
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J ] . 地质学报, 1986 , 60
(3) : 2372247.
XU Zhiqin , LU Yilun , TAN G Yaoqing , et 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Qinling orogenic belt [ J ] . Acta
Geologica Sinica , 1986 , 60 (3) : 2372247 (in Chi2
nese) .
[5 ]  杨坤光,梁兴中,谢建磊,等. ESR 定年:一种确定
脆性断层活年龄的方法原理与应用[J ] . 地球科
学进展,2006 ,21 (4) :4302435.
YAN G Kunguang , L IAN G Xingzhong , XIE
J ianlei , et al. ESR dating : The principle and ap2
plication of a method to determine active ages of
brittle fault s [ J ] .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s ,
2006 , 21 (4) : 4302435 (in Chinese) .
[6 ]  袁万明,张雪亭,董金泉,等. 东昆仑隆升作用的
裂变径迹研究[J ] .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4 , 38
(2) : 1662168.
YUAN Wanming , ZHAN G Xueting , DON GJ in2
quan , et al. Apatite fission t rack evidence on the
uplif ting of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J ] .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4 ,
38 (2) : 1662168 (in Chinese) .
[7 ]  KETCHAM R A , DONELICK R A , DONELICK
M B. AFTSolve : A program for multikinetic
modeling of apatite fission2t rack data [ J ] . Geo2
logical Materials Research , 2002 , 2 : 1232.
[8 ]  SHEN C B , MEI L F. Cretaceous2Cenozoic
exhumation of Dabashan f rom apatite fission
t rack thermochronology and it s implication for
growth of the Northeastern xizangan Plateau
margin[J ]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2007 , 71 (15) : A926.
576 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42卷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