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转变不过来,是教育者的心出了问题

 sunnyliunz 2016-04-25

我们知道,心产生贪着,产生傲慢了,才会痛苦。“爱憎起于分别”。“至道无难”,要契入圣贤之道不是很复杂,“唯嫌拣择”,最难的在常常起了拣择,就是喜欢不喜欢,这个好,那个不好,对人对事都起了这个爱憎的心。“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大学》有一句话,对这个诠释很好。“好而知其恶”,喜欢他,却很冷静看到他的不足;“恶而知其美”,很讨厌他,却能平心静气客观地去看一个人,而能看到他的长处、优点。“天下鲜矣”,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而且人的心,比方你对他有贪爱,会越来越严重;你对他有讨厌,也会发生作用,一讨厌他,慢慢越来越讨厌,慢慢觉得没有任何优点,一无是处,就会变这样。所以人心一偏,心不正,越看越不清楚。比方一个母亲溺爱孩子,小学、幼儿园老师提醒,妈妈都不在乎,觉得我的孩子最好,看不到他的问题,最后孩子出大错,很多父母是到了孩子犯法了,警察局通知了,“不可能是我的孩子”,她都不觉得这么严重。所以要“好而知其恶”。

 

同样,还要“恶而知其美”,人能真正很心平气和去看人事物才好,不然就被憎爱整个给障碍住了。都把憎爱放下了,很多事情你越看越清楚。而且首先你自知,你就能够知人。有一个老师,他教学也遇到很大的瓶颈,他自己真的看着一个学生实在教不下去了,爱心提不起来,真的想放弃了。突然他转了个念头,说假如前面这个学生就是我的儿子,我还教不教?这么一想,他的教育的使命、爱心又回来了,又继续很有耐心地教孩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慢慢那个孩子就转过来了。

 

本来要放弃的,好像是学生的问题,事实上还是自己的心的问题。所以人没有这些憎爱,都是真诚,至诚就能感通,慢慢地整个你的人事环境就开始转变,正己就能感化身边的人。


——选自《做孩子一生的贵人》(为人父母、老师,怎样做才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