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智慧山论坛打卡记录 一起陪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点点滴滴 说说 你为养成孩子的习惯做了什么? 你为养成孩子的习惯改变了自己什么? 你在养成孩子的习惯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注:连续21天每天记录打卡的家长将获得适合3-12岁小朋友的精美字帖一本 活动时间:自今日起往后递延21天(今日即2016年3月17日哦) 直接点击自动跳转:点我传送! 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养成一个习惯大概要用21天的时间。就是说,一个行为持续一段时间能够成为一个习惯。当然,持续这个行为的时间越长习惯也能更加牢固。 我们都知道学习习惯对孩子乃至孩子的一生来说都很重要,甚至比知识本身还要重要。那么,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什么时候?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这些习惯,要比等孩子长大后再去纠正、改变他的行为习惯要容易的多。 巴金老先生有句关于学习的至理名言:“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怎么做? 1、良好的学习情绪 如何让孩子学习快乐呢?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他的任务就是学习,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必须按时上幼儿园的习惯。上学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任务是工作,你的任务就是学习; 其次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孩子是喜欢新鲜事物的,可以教育孩子,学习能学到很多有趣的东西,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分享有趣的知识; 第三是就是不给孩子压力,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多不太稳定,孩子考得不理想,不要埋怨孩子,而是和孩子分析总结考得不好的原因; 四是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快乐。孩子取得一点成绩,都会得意洋洋,家长要予以鼓励,并且给予一定奖励。 2、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要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他自己的学习空间,包括单独的房间,漂亮的书桌,齐全的工具书,有趣的和课本同步的学习电脑或者app,比如智慧山的超级口算和智慧山app;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最好也不要看电视,让孩子专心学习。建立全家人共同遵守的习惯,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过问,可以自己安静地做家务事或学习; 遇到难点,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起讨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3、让孩子认真听讲 这一点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课堂上听得好,作业就会做得快,就有更多时间学习其它内容或玩耍。以此来引诱孩子。 4、让孩子及时准确完成作业 “温故而知新”,及时准确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是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全部完成后才能玩;二是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完成;三是对孩子作业认真检查,了解孩子薄弱环节,和孩子一起分析和订正错误,并举一反三,对家长也不能肯定的地方,要求孩子明天重点听讲,或询问老师,回家后再讲给家长听。 5、让孩子独立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教育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他做作业时,家长最好不要在旁边陪他、监督他; 爸爸妈妈不负责检查作业是否遗漏,只负责查找错误; 告诉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查资料,查不到时家长可以提醒和启发一下; 孩子作业没做完或没做好,就没有资格玩。 6、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孩子由于粗心的天性和学习掌握的程度,作业做完后会有较多错误,家长可以要求孩子自己先检查一遍,看看计算是否粗心,算式是否列对,作文是否通顺,有无字写错了。一方面,让孩子在检查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让孩子又进一步复习了作业。 7、让孩子及时复习 孩子学过的知识,刚学时记得很牢,可不久就会忘记,特别是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和需要背诵的内容,如果在后面的学习中用得不多,孩子不久就会忘记。可以让孩子,对照课文后面习题,对前期课文重新朗读和背诵,对课后习题再自己回答一遍,对生字再默写一遍,对作业中的错误再看一遍,对数学中的基础概念重新理解背诵一遍,不断巩固知识。 8、让孩子多学习 除了学习课堂知识,家长也要让孩子接触、学习更多。可以让孩子更多的课外兴趣学习班,参加课外学习和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孩子们为什么没有好的习惯? 1. 没有榜样。 孩子没有带着不良习惯来到这个世界,他的所有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在孩子的生活里,为他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样。 2. 认为好习惯等于痛苦。 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快乐,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痛苦,他经历的感性经验太少,所以他无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如果成年人向他传达了错误的信息,会贻害他终生。 3. 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又不知道改变。 作为家长必须明白,我们只有做对了动作,孩子才能改掉身上的缺点和毛病。 4. 不良习惯的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会自动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童年生活里有反面的榜样,那他学坏就几乎是不可避免了。 5. 不正确的思考方法。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好习惯是自然而然养成的。其实人的好习惯都是精心培养出来的。而坏习惯,由于没有标准,不需要努力练习就会做,所以我们家长必须有绝对的耐心,反复指导孩子,才能使孩子养成好习惯。 6. 家长的行为没有一贯性。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就必须反复沿着相同的方向做相同的动作才可以。 7. 没有改变习惯的动力。 家长要想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就必须先强化孩子身上的优点,让他觉得自己很好,自己可以变得更好,这样他才能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由此产生改掉旧习惯的动力。 8. 家长的反强化作用。 当孩子身上有了不良习惯的时候,很多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就反应在嘴上。先是不厌其烦地批评。发现批评不管用,就开始升级为打骂。这恰恰起到了反强化的作用。家长越是批评,孩子就越是改不掉旧习惯,等于在强化孩子的旧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