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用“21天习惯效应”,只需经历这三个阶段,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Pinglixi 2019-09-20

每个妈妈都知道,孩子出生后要自己带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但是往往受限于经济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最终没能如愿以偿。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往往都会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带。

然而爷爷奶奶带孩子,很容易在生活中对孩子溺爱和纵容。比如孩子的某些坏习惯,出于对孩子的爱,爷爷奶奶通常不会像孩子的父母那样,严格地管教孩子,反而会帮孩子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时间一长,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就会越积越多,让人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等父母有时间管教孩子的时候,但又苦于无门,不知道如何帮孩子改正。你是否也正在面临着这样的困扰呢?先别急,接下来教你一种方法,仅需21天就能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什么是“21天习惯效应”?

行为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想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需要至少21天的时间。也就是说,想要把一个坏的习惯改掉,也只需要21天就可以做到。

由于孩子学习和接收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这个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所以想要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起一套新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在于,父母是否采取了正确的方式方法。

“21天习惯效应”,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之所以会养成坏习惯,多是受到他人不良习惯的影响所导致的。由于没有接触过好的习惯,不能正确的理解习惯的好坏之分,因此孩子的坏习惯也就随之而来。想要帮助孩子改正,应该让孩子对好习惯产生认同感,提升孩子的自觉性,并通过21天的反复练习取得最佳的效果。

1、 新旧习惯具有交替性

培养孩子养成新习惯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到,新旧习惯在形式上具有关联性和相似性。当原有的习惯越稳固,使用的频率越高,对新习惯的排斥性就会越强。新习惯与旧有的习惯具有交替性,一旦孩子适应了新的习惯,也就意味着坏习惯的消亡

所以说,孩子小的时候,坏习惯越早发现,早改正就会越有效果,有利于孩子新旧习惯的顺利交替

2、 新习惯的养成需要过程

摆脱坏习惯的困扰,养成新的习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孩子接纳到理解新的习惯,都需要有一个从表象到内在的转变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表现和变化做到赏罚分明,因为想要孩子形成新习惯,要求孩子自觉遵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应该适当通过外力对孩子进行施压

当孩子能够理解和接纳新的习惯之后,就会发现孩子的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习惯适应得越久,孩子就会对新习惯的依赖性和适应性越强,基本上21天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 重复练习和适应

如果只用21天就能够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那这篇文章将毫无意义。所谓的21天习惯效应,指的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孩子需要对新的习惯进行重复的练习和适应

比如说,孩子早上不喜欢吃早饭,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想让孩子养成吃早饭的习惯,我们就要告诉孩子不吃早饭的诸多坏处,让孩子知道不吃早饭对自身的影响,取得孩子的认同感。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连续性的,人为干预的让孩子在这一段时间内让孩子吃早饭。用不了多久,孩子养成了吃早饭的好习惯,就算有一天父母没准备早饭,孩子也会主动要求吃早饭。

想要通过“21天习惯效应”改变孩子的习惯,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新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分阶段,有条理的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进行规划。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我们能够通过这三个阶段,明显的发现孩子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孩子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

第一阶段:1-7天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会对父母的要求感到排斥,对新的行为习惯不适应,也会表现得非常的刻意。在这一期间里,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导孩子产生共鸣,理解父母这样做的用意。这一阶段的目的就是取得孩子的配合,让孩子对自身产生约束。

第二阶段:7-21天

这一阶段,孩子已经通过克制自己的行为举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这个时候,父母依然不能对孩子放松警惕,因为坏习惯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孩子此时会表现得摇摆不定,一方面容易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父母的松懈管理,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这件事不够重视。

父母想要孩子做出改变,首先自身要改变,对孩子的坏习惯零容忍,不然之前所作的努力也会白费。

第三阶段:21天以后

度过了21天之后,孩子已经开始习惯新的行为习惯,从一开始的刻意为之变得更加自然,不再需要自己的控制,也可以实行的很好。当然,这不能说明孩子会一直保持下去,如果此时受到外界的干扰,同样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好的习惯对孩子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一个好习惯,对于孩子的影响,我想没有人会比在校任教的老师更清楚了。习惯对于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孩子的大部分行为和做出的决定,都是来自于习惯的驱使。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能够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积极的生活态度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挫败感。这时候,一些坏习惯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而好的习惯恰恰能够抵消这种负面影响。孩子的生活有条理,能够在犯错误的时候反思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2、 遵章守时,人缘会更好

孩子遵守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为孩子搭建好人缘。试想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如果在课堂上经常捣乱,和同学约定了时间也不能准时到达,那么势必会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同样也会受到同学的排斥。

3、 独立能力更强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很多事都不会做,于是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不让孩子参与。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不能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孩子的独立能力

因此,想让孩子更独立,家长应该给孩子独立的机会。生活中,让孩子起床之后叠被子,自己洗衣服或者是自己整理书包。通过点滴的积累,孩子的独立能力会更强,未来走在社会上家长自然就会少操心。

养成好习惯只需21天,但让好习惯保持下去,需要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孩子想要养成好习惯很容易,但是想要把好的习惯维持下去却很难。孩子需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自发地将好习惯保持下去。这一点,是父母无法掌控的,所以我们应该锻炼孩子的体魄,磨砺孩子的意志

在为孩子养成好习惯的21天内,不仅需要孩子的坚持,也需要家长的耐心指导。万事开头难,只要把这开头的21天做好了,孩子的未来自然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孩子改变习惯的同时,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坚持到底,清风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