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注意到21这个数字是在我报的一个英语阅读打卡活动里,当时只是觉得凑巧这本书需要21天才能读完,后来我又参加学校的一个读书打卡活动,又是21天打卡。这个数字有什么神奇之处吗?其实在这21天内,我仿佛养成了一个读书的习惯,就在第22天,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拿起书读了起来,明明没有外力迫使自己去这样做,却好像变成了自己的日常。其实这个现象在行为心理学中被称为“21天效应”,即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就像自己在最开始的一个星期,需要室友督促打卡一样,有时一天忙来忙去甚至会忘记阅读,最后还是卡着最后时间提交了阅读打卡记录。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一个星期之后我已经不需要室友提醒,并且每天会把它当做学习任务去主动完成,但是还是需要自己去提醒自己。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虽然打卡结束之后我并没有继续下去,一方面自己本来就把它当做一个活动,另一方面这21天我刚好读完了一本书,所以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不过对于21-90天的这个阶段我也是深有体会,因为自己已经坚持背单词300多天,现在我已经把它当做一个习惯,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睁开眼打开词场开始背单词。为什么会发生21天效应呢?一是旧习惯、旧理念对新习惯、新理念形成的干扰。即当新旧习惯、理念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时就会发生干扰。并且,旧习惯、理念越是顽固,新习惯、理念的形成就越难,这也是为什么需要21天的重复来排除干扰,形成新习惯、理念。二是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分为顺从、认同和内化。顺从:表面上接纳新理念或开始新习惯,就是在外显行为上尽量表现出与新习惯相一致的行为,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一过程容易受外在奖励影响,顺从会获得奖励,不顺从就会受到惩罚。认同:在心理上主动接纳新理念、新习惯,比顺从更深一步,意识成分增加,不再是被动的,开始尽力、有意识的、主动地靠近新理念、新习惯。内化:此时新理念、习惯已经融于自身之中,无不适之处。三是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即使简单的不断重复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应不是说,一个新理念、新习惯只要经过 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这一新理念、新习惯要不断地重复才能产生效应。所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个数字,而是这一过程,一个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希望大家可以运用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坚持”和“重复”中不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