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天效应对我们的影响

 Alexandre187 2017-11-01

我们的生活几乎是由无数个习惯组成。

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周末喜欢宅在家里还是约朋友出去玩,回到家是否先洗手,睡前是看书还是玩手机等等。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组成了我们的行为日常,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

假如你有早睡早起的习惯,那么你的工作和生活一定经历充沛;

假如你有运动的习惯,那么你的身体一定会很健康;

假如你有阅读的习惯,那么你的知识会一天天增长;

21天效应对我们的影响

但是………

假如你有熬夜的习惯,那么你的身体状态就会变得很差;

假如你有不吃早餐的习惯,那么你的胃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好的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身,而坏的习惯却容易让我们陷入迷茫、焦虑与痛苦。

如果能将这些坏习惯都用好的习惯代替,那我们的未来将会看到更好的自己!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

21天效应对我们的影响

也就是说,通过不断的重复、不断的练习,能在21天内看到新习惯产生的效应。

新习惯的养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

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

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

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道理很容易懂,但是做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

读大学时,曾立志养成早起读英语的习惯。坚持了三十天的晨读,然而在第31天时,安慰自己一句,习惯差不多养成了,今天睡个懒觉吧。结果,三天后,早起学英语成为一个过去式。

那么“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否是一个伪命题 ?

21天效应对我们的影响

“21天效应”起源于医学界,讲的是人能够接受并适应截止肢这件事至少需要21天。将其套用在行为心理学领域,就成了人对新习惯的养成最少需要21天。

但是与习惯并接受截肢这件事的被动式的习惯养成方式不同,主动养成习惯的因素要复杂的多。

影响“21天效应”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21天效应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在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同时,就是在打破一个不好的习惯。“习惯是不能被改变的,只能被代替”

我们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就要改掉懒床的习惯;

我们要养成早睡的习惯,就要改掉熬夜的习惯;

我们要养成运动的习惯,就要改掉死宅的习惯;

而相对好的习惯,不好的习惯却能带给我们身体上或者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更容易形成。

对于“21天效应”,个人觉得不算是一个伪命题。

“21天效应”讲的是习惯的养成最少需要21天不停的重复做某件事,并不是,21天就能形成一个本能。

习惯与本能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被代替?而后者只能被弱化

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仍需要我们不断去重复,去坚持。

如果你中间出现中断或者暂时的放弃,那么好的习惯被坏的习惯代替只需三天。

那“21天效应”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要按照三阶段的形成特点进行理念、习惯的改变;

二、要有耐心,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甚至更多天;

三、在这21天里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

四、习惯养成后,要仍需重复做同样的事。

五、为习惯找一个目标。比如,晨读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能够与人轻松交谈的水平。

六、行动,行动,行动,不行不得

听了这么多废话,最终的习惯养成还得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所以不要再犹豫,从今天开始改变。找一个你想坚持,但一直没坚持下去的事情,努力将它变成你的好习惯,然后将习惯不断的重复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