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几句额外的话。本人博客所有的文章都是本人原创,偶然在网上跑一圈,发现有些文章被转载,多数还是尊重本人的,注明了是转载,甚至还把链接放上,但有些却并不是这样,不署名是有的,还有干脆把创作权归为自己。北京人常说“闹心”,看到此种情况,真正是让人有点闹心。本来还想写点真实,这下子情绪全无。我在此严重声明一下,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以前的文字中,我多次推荐祝大彤。因为他的讲座的确不可多得,可以这么说,他没有讲假东西。太极拳是专练内功的拳,而假东西可以说铺天盖地,如果您是想学真东西的,很可能就被假的给迷惑了。比如,一个大师在讲太极拳,说是太极就是假想模拟着揉一个大球,这不是在把电影中的镜头搬到拳术中来了,这种训练,看似有理,实则无理,有位前辈曾风趣的说:我要不想教你,就对你说,你去假想揉一个大球吧,什么时候你真能如揉球了,你就有了功夫,-----你就是揉一辈子,也是枉费功夫。我对祝大彤的推崇,主要是他的九松十要,有网友希望我推荐太极拳,为了负责任,应该着重说一下,祝大彤太极拳的内容很多,其他的您主要是作为参考,而着重下功夫的就是这九松十要。集中精力在此,您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关于九松十要,他已经讲的很清楚,我就不再赘述。当然,在身法这一块,他并没有讲全,但也只能这样了,这也就是在网络时代,如果在以前,您就是得到这些,也是需要走相当艰难路程的。就是这不全的部分您要是真体会到了,其实你的太极拳就入了门,如果在以后你能遇到高手,他一点拨你就能明白,如果没这层功夫,就是有人给你说真东西,你也是上不了身。当然,体会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九松是基础,重要的是十要。如果十要做到了,与人推手,你收好腹股沟,对方推你就很困难。即使他把你推动,他也感到很费力,甚至会把他的气提起来,有点气喘吁吁。 太极有一种解释,就是圆。圆能化力,前人认为天地为一大太极,人体为一小太极。而真实的人是不能变成一个大圆的。于是古人想到了圆上的任意一条截线都是一个弧,拳家为了简便,便把这弧称为圆。腹股沟的收,正是把身圆与腿圆巧妙的链接在一起。赵州桥千年屹立,你身上这五张弓要是巧妙的运用好了,还担心被人推动? 这里还需要说明,开始应该矫枉过正,其后再慢慢归到合适的位置。其次应该说明,高手甚至不收腹股沟一样可以达到收腹股沟的效果。 在很多习武的故事中,曾有观察动物搏击而醒悟拳理的,这些对我们后来人确实有启发。说句实话,内家功夫有些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一成语言文字,就很容易走形。我曾多次到动物园观察动物,大象悠闲的用鼻子卷草吃,看它的皮肉是怎样放松的。看不明白,就用笨笔画像,画了几次,突然就有所醒悟。观察大猩猩,大猩猩要是发怒,两臂的力量巨大,摇的铁网哗哗乱响。我有个朋友,没练过武,就是好街头打架,很少吃亏。我发现他的双臂很像大猩猩的。他那是天生的。看那大猩猩的身形,就很像那“十要”。据说猛鹰挥动翅膀能打人一个跟斗,是否如此,没有验证过,但猛禽的翅膀是很有力量的,而人的胳膊居然发不出多大的力量,就应该学习猛禽,观察猛禽的翅膀是怎样运动的。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孙禄堂说太极拳有三层功夫,其实,这说法最早见于郝为真,练太极拳有三层之意思。初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这一层十分重要,其实,真的应该到水中去体验,水的浮力很大,两脚要站实是有些吃力的,把那体会用在站桩行拳上,那才是拳术需要的放松。 纯正的太极拳家,伸出两个手指头按住你的肩膀,能让你难以挣动,哪来的神力,让人匪夷所思,著名的杨式太极拳传人郑曼青说:发力在筋。放松是基本功,不是全部,其他的功夫都需要在这松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有人说祝大彤的东西是有欠缺的。即使有欠缺,但他仍不失为初学者最好的教科书。 我作上面解说的目的,是希望拳友能够了解我推荐祝大彤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