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残梨花落,从此作“玖”别

 青梅煮茶 2016-04-25

民国时期,我最喜欢两位大师,一位是梁启超,另一位就是梅兰芳。我佩服梁先生的学富五车,以文醒世,学识开时代之先河。我赞叹梅先生的戏曲造诣,绝代风华,艺术引世界之潮流。梁启超的学识似山,给民国增添一份厚重。梅兰芳的艺术如水,给乱世增添一份温柔。


两位先生虽然早已离世,庆幸他们的后代继承了先人衣钵。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杰,古今罕有。梅家则有梅葆玖先生扛着“梅派”的大旗继续前行。后代的成就虽不及先人伟大,但也可以人们重温旧梦,一晌贪欢。


2016年4月14日,梁启超的最小儿子,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逝世。

2016年4月25日,梅兰芳的最小儿子,世界京剧梅派艺术的传人梅葆玖逝世。

在这同一年份的暮春四月,饮冰室的书屋还在,但屋中的人早已离去。杨贵妃的酒杯还在,但醉酒的人却也醒不过来了。一个时代的背影,也离我们渐行渐远。


如何评价梅葆玖先生?我的水平可没资格评价,照例写一副挽联,以悼逝者。

上联:梅谢暮春三月时,父也千古,儿也千古。
下联:名耀梨园百花榜,男是一人,女是一人。

梅兰芳九子

梅葆玖


4月25日,82岁的梨园大师梅葆玖在北京逝世。


梅兰芳的9个子女,夭折较多,仅有梅宝琛、梅绍武、梅葆玥、梅葆玖长大成人。梅葆琛是工程师,梅绍武是翻译家,译有阿瑟·密勒的《萨勒姆的女巫》,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微暗的火》。而梅葆玥唱老生,已于2000年去世。仅有梅葆玖继承衣钵。


照片中坐在左边沙发的是“蓄须明志”的梅兰芳,坐在他脚边的是梅葆玖,中间沙发上左起第二人是福芝芳,第五人是梅葆玥。照片中不见梅兰芳的另两个儿子梅葆琛和梅绍武,他们被送到贵阳清华中学读书了。


梅葆玖1934年生于上海。他喜欢研究录音机、无线电;喜欢开好车、开飞机,若时代真能让他自由发展的话,他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工程师。1943年,梅兰芳请来王瑶卿之子王幼卿为梅葆玖开蒙,梅兰芳自己也曾多次带他合演昆曲《游园惊梦》以帮助实践。特别是《金山寺·断桥》,可看到梅兰芳的白蛇,和梅葆玖年轻时演的小青。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梅葆玖经常演《生死恨》《玉堂春》《二进宫》。1962年,九三学社和梅兰芳剧团在全国政协礼堂联合演出时,大轴戏就是朱家溍、梅葆玖的《霸王别姬》,朱家溍先生为杨小楼传人,同时为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整理者。这场戏在内部轰动一时。而在梅兰芳的剧团中,梅葆玖管得最多的是音响。


梅兰芳指导梅葆玖学戏


在梅葆玖的记忆中,有一场演出让他刻骨铭心——


“‘文革’后,恢复传统戏的第一次演出,1961年父亲去世后,我挑起梅剧团,一年要唱200场以上的大戏,1964年六七月份以后其实已经不大唱了。1966年‘文革’来了,彻底不能唱了。1978年说是要恢复传统戏,整整15年。我父亲抗战蓄须明志前后八年,我可是要两个八年,而且是30岁到45岁,唱旦角的最好的年龄啊!我妈和周扬同志说:‘就别唱了吧,不是闹着玩的。’几位当年文化工作的领导都出来说话,劝我不必顾虑。我听了也有道理,管他呢,唱就唱吧。安排我和李万春演出《霸王别姬》,大轴;赵荣琛的《荒山泪》,压轴;倒第三是孙毓敏的《红娘》;尚派李翔的《出塞》。那天我妈也去了,她还像我爸在时一样,到各流派扮戏的地方去道辛苦。她也是演员出身,少女时代红过,对化妆室有念情。我父亲不在了,那天我在扮戏,还是郭岐山师傅,就是现在梅剧团管衣箱的郭春慧的父亲,真有一种前程若梦的感觉。李万春先生见了我母亲很客气地说:‘梅大奶奶捧我了。’我妈说:‘万春,60年过去了还是那样的老话,今天是您捧葆玖了。’说话味道,仿佛时光倒流六十年。”


直至前些年,梅葆玖先生还住在东城区的一条胡同里,家里是民国时的二层小楼。走过楼下,偶尔能听到里面的胡琴声。更有的时候,能看到他在胡同里擦车。年纪已高后,他声音却还保持良好,年近八旬仍能演唱《牡丹亭·游园惊梦》。


梅葆玖说过:“这一人在台上,12分钟也好,13分钟也好,必须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不能有半点虚假勉强。手里拿的那个黄布包的印,已非身外之物,都已血肉相连了,拿印之手就有戏了。台上就你一个人,所有的表演技巧,包括声、色、形、神、唱、念、动作,能使观众觉得气氛充满整个舞台,虽然仅仅一个人,也就像在台上涌现了干军万马,满台绝不显得是空着哪个角落,相反,每个角落都在演员的表演气氛笼罩下。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梅氏父子


梅兰芳是最大的京剧革新家。在梅以前,旦角的表演呆板,人完全被约束住,只是捧着肚子在那里干唱。观众也就一边吃喝一边听唱,并不正襟危坐。像电影《梅兰芳》演的那样,梅兰芳加了表演,改编老戏,独创新戏,才使得旦角走红起来。他用了二十年提升了青衣,又在王瑶卿的帮助下,完善了“花衫”这个行当。


梅葆玖同样是革新家,有时大众不一定能接受,也不知过些年能否接受。他在太合麦田出过唱片《梅葆玖:太真外传、贵妃醉酒》,给京剧编曲配器,加了交响乐伴奏,也将《太真外传》改编成《大唐贵妃》,这些都是有争议的事。


梁启超九子

梁思礼


4月14日,91岁的火箭专家梁思礼在北京去世。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真可谓“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梁思礼是清末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在梁家,报效祖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左图是小时候的梁思礼,右图是青年时代的梁启超,父子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父亲的一句话曾时常在梁思礼耳边响起:“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梁思礼自己也常说:“爱国,不需要理由。”


1949年9月,梁思礼放弃美国无线电公司的邀请,登上邮轮动身回国。他随身携带了一个业余无线电收音机,竟然在轮船上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新闻广播。他把这个消息告知船上的同胞,进步学生们欣喜若狂。当听到国旗是五星红旗时,大家便找来一块白床单用红药水染红,中央放置一颗大黄五星,四角各放一颗小黄五星,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庆祝会。


回国后数十年间,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于世界航天强国之列。


▲梁思礼


正如梁思礼在自述文集中所说:“我们这些热爱祖国的归国留学生心中暗暗发誓,要把一生奉献给祖国,为改变她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她的独立、强盛、繁荣而奋斗。”



来源 | 中国侨网、小方说历史、凤凰网文化(fhwwhpd)【洞见】栏目原创稿件已获得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