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处遇见你

 苏迷 2016-04-25
柳袁照校长2011年新春第一天在办公室写下一篇诗歌,题目叫做《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第一段是:
  可以忘记许多事情这个事情不可忘记那个春天那个突然到来的早晨在这个园子里我遇见你真是个奇迹……我读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早晨”误读成“早餐”了,不免自己吓了一跳,幸亏柳校长不在边上,他听到我这种浅薄的误读,会恼火的。我看到他时,经常觉得看到了自己的老师,我儿子读过他的学校,但这个不是主要因素,原因在于,他太认真了,他是个无比执着的人,他几乎不受外界左右。他在2011年新春第一天,在办公室写诗歌时,我仿佛看到他无比认真的表情。我也不明白新春第一天他为什么要跑去办公室写诗,空荡荡的校园和办公室,对我来说是凄凉和寂寞的,对他来说是处处有诗,处处可爱。你想象一下,如果校园再被他的同仁和学生们填满,他又何等欢欣?
  他的诗里当然有学生们可爱的影子,教师们敬业的事迹。他的诗几乎无所不包,风花雪月、琴棋书画、天文地理、飞禽走兽;古今中外、英雄美人、贩夫走卒……如果有一天你与柳校长通过电话,那么,你挂了电话,抬头低头所见,灰尘、树叶、天空、飞鸟、蚂蚁……几乎全是柳校长写过的,简直到处遇到柳校长。所以我这篇小文借用了柳校长的题目——到处遇见你。
  我认识的诗人,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对诗歌有着无比的激情,所以到后来,一看到他的诗,你第一个反应不是“柳校长的诗”,而是“柳校长又写诗了”。感动的不是他的诗,而是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凡的人。他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处于写诗的状态中,这是我等远不可及的。希望他保持这种青春般的状态,一直到老。
  我在苏州二十三中读了初三和高中,我在这个学校受教于一位朴素的、水平极高的语文老师,他叫施培基,复旦大学毕业。他上课可不看书本而滔滔不绝。我有了孩子以后,有一次在路上乱走时看到他,也是吓了一跳,因为他很严厉,况且对我曾经不错,我想他看到我这样行尸走肉的样子肯定是不满的。但我后来回头看看,确实不是他。
  大多数人读书时都害怕老师,因为功课不好,我也是其中一个,只要不念书,干什么都好。柳校长不苟言笑,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他总在一边听着,目光是有点深度的,令人敬畏。其实他就是不爱说话,但我们认为他有点师道尊严。他的一大帮朋友中,小时候不是好学生的大有人在,于是就要反抗,嚷嚷柳校长写得太多。譬如某杂志主编阿陶,与柳校长是好朋友,念书时调皮,也不是一个好学生。柳校长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每一首都要发给他看。他就到处嚷嚷柳校长写得太多,简直“吃不消”。但柳校长岂是能被几句言语打倒的?柳校长非但没少写,反而写得更多了。阿陶的反抗,反而成全了柳校长多、快、好地写诗歌。
  柳校长的散文朴素、清新、真诚。我特别喜欢看他写家人的,他笔下的母亲,善良、辛苦、纯真,读了令人叹息,就像看到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散文里还写到一个让人难忘的细节,他说他小时候,兄弟姐妹多,家里穷,他就和哥哥们帮人把车子推上高高的桥,以此赚几个小钱。他写到这个细节时,让读者体会到的不是伤感,不是现在的得意,而是浓浓的亲情和对生活的感恩。我想,这就是诗意吧。
  还是那句话,看诗不是诗,看的是人。看文不是文,看的也是人。他在苏州十中倡导的“诗性教育”,不是培育诗人,而是培养有诗性的人。

  □叶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