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官场绝学》读书笔记

 李亚冲 2010-10-18

《曾国藩官场绝学》本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曾国藩九九方略》;第二卷《曾国藩心经》;第三卷《曾国藩冰鉴》;第四卷《曾国藩挺经》。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曾国藩仕途诡异,处置有方,化险为夷,体现了他高超的从政艺术。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自近代以来被政坛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代没有第二人;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方;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有一整套官场绝学。
  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曾国藩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黄兴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曾国藩推崇师法,视为楷模。全书主要展现曾国藩用人治政、官场处变、用兵相人、治学家教、修身养生等诸多方面的精华,辅之以广征博引的历史事例,全面透彻地剖析了他六十年非凡人生经历、三十载鼎盛宦海生涯。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曾国藩九九方略》共分九卷。卷一《局面做大之法》、卷二《广结关系网络》、卷三《居官不败之道》、卷四《成大事之要义》、卷五《求人辅佐范典》、卷六《境遇应对秘诀》、卷七《立世成功之基》、卷八《修身处世大法》、卷九《家世不衰之要》

卷一   局面做大之法

曾国藩怎样由一介书生而成为一个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做得越来越大,以至连皇帝都惧他三分?蒋介石称:曾国藩自已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仅此一点,就足以成为老师。本卷归纳出曾国藩“做局”的十六种方略。

一、        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曾国藩的《杂著》中的《居业》一条,意思说打江山创事业都要有基础。曾国藩把建立基业归纳为两个必要条件,即规模宏大,言辞诚信。

二、        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过早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去,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羽翼未丰满时,更不可四处张扬。

三、        避人耳目,走为上计

四、        患难与共,才能赢得人心

五、        局面狭小时,以属于自立门户为大忌

曾国藩事业之初,每遇挫折李元度形影不离,善加护驾,言使之化险为夷。为此,曾国藩曾发斤斤计较对其“三不忘”。但当李元度欲自立门户,“分裂”湘军时,曾国藩却几次弹劾李元度,清廷将李元度革职遣戍。李元度是曾国藩的患难之交,对此曾国藩也时常感到内疚,觉得平生不负人,只对李有愧疚感。曾国藩的这种愧疚是对个人感情而言,对于他所成就的事业来说,即场面狭小时,不允许属于自立门户。

六、        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

曾国藩通过湘军的创立为自己造一个“大局”。湘军的名份,旗帜都有了,但这仅是表面的精神安慰,他还要保证“局中人”都有一个理想的归宿。为此,他脱下谦逊的外衣,伸手向清廷要官、要权、要职位,当然他的“要”是很讲究策略的,这就是他独特的“取予”之道。

他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正是这种思想使其游刃于天地之间

七、        事关成败时,要敢于抗上

曾国藩在《杂著》中总结古代“大失败者”在于一个“从”字,也即凡事没有主见,犹如一个木偶,任人摆布。他提倡凡事要敢争,尤其是在生死交关、成败垂成时,更要辨明曲直成破,如果一切盲从,后果当然要自己负。对于来自于上的命令,一般要不讲条件地服从,但如果上司是非不明,刚不妨抗上。

八、        功不可一人独享

有难同当,有功独享,是事业的大忌。曾国藩提出“有难先由已当,有功先让人享”的观点,认为“此乃事业之基“。他还把与别人分享功劳是减祸之道,是加福添寿之药方。

九、        鼓励下属独立发展

在局面做大时公开鼓励下属谋求独立发展。对于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体现了他的鼓励下属谋求发展的精神。

十、        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

蒋介石尤其佩服曾国藩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

十一、荣辱相关,相得益彰

人是社会中的人,一旦结成凝固的利益关系,就会痛痒相关,荣辱与共了。俗话说,没有永久的朋友和敌人,中国人民有永久的利益。

十二、投桃报李,互为所用

十三、集众人之长,补一已所短

十四、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十五、多山头时的应对策

十六、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很佩服曾国藩,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即以功显,又以文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