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王朝》里的朱国治,历史上的他,据说被吴三桂手下分而食之

 雲泉 2016-04-26

《康熙王朝》里面有一个朱国治,此人是康熙帝钦定的一品衔云南巡抚。之后,朱国治与平西王吴三桂斗智斗勇。最后,朱国治杀妻灭子后,亲去指责吴三桂的叛乱之举。平西王吴三桂将其砍头祭旗。

《康熙王朝》里的朱国治,历史上的他,据说被吴三桂手下分而食之朱国治忠心赤胆,令人佩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朱国治是怎样的呢?史上的他,结局与影视剧无异。影视剧中吴三桂上折子奏明康熙帝,说朱国治贪污、克扣军饷一事,与史上真正的朱国治差不多,当然,史上的他,也是位忠臣。

《清史稿》记载,朱国治是顺治四年的贡生,当时授固安知县,擢至大理寺卿。

顺治十六年的时候,朱国治出任江宁巡抚,上疏献策抵御郑成功入长江之师。在江宁任上,朱国治一边为朝廷出谋划策,一边搜刮无度,遭到老百姓的唾骂,人称“朱白地”。后又以抗粮为名,制造江南奏销案。

奏销案是什么呢?“奏销”就是将征收的钱粮报户部,奏销案是与征收钱粮税赋有关的案子。朱国治上奏说:苏、松、常、镇四府拖欠税赋的缙绅共计有一万三千五百多名,称他们“抗粮”。于是,清廷将欠粮者,不问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一概降两级调用。此次共黜降一万三千余人,就连当时的探花叶方霭欠一钱,也被黜,当时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一说。

《康熙王朝》里的朱国治,历史上的他,据说被吴三桂手下分而食之不仅如此,顺治十八年的“哭庙案”,也与他朱国治有着紧密的联系。顺治十七年,苏州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一边严刑催交赋税,一边盗卖官米,中饱私囊。吴中百姓苦不堪言。金圣叹为首的秀才们,同情农民的遭遇,写了“揭帖”到哭灵场所控告县官,金圣叹还指责包庇部下的朱国治。朱国治得知后大怒,先后逮捕了十一名主犯。几天后,金圣叹、丁子伟也被逮捕。之后,朱国治将哭庙文起草人金圣叹作为首犯拘捕,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将其十八人判处死罪。

上面两个案件,大家有些熟悉,是“江南三大案”中的两个,还有另外一个“通海案”,这“通海案”有朱国治的身影吗?当然有。朱国治与户部侍郎、刑部侍郎一起审理过“通海案”。

康熙十年,朱国治补云南巡抚,加太子太保兼少保。在任期间,依然没有改掉那个贪官的老毛病,后因克扣军粮,导致生变。

《康熙王朝》里的朱国治,历史上的他,据说被吴三桂手下分而食之到了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吴三桂邀请云南巡抚朱国治、按察使李兴元、云南知府高显辰、同知刘昆等,想胁迫他们投降。结果,朱国治开口大骂,最终被杀。据说,朱国治被杀后,吴三桂的将士将他分食,骸骨都没有保存下来。

朱国治被列入《清史稿》“忠义传”中。

朱国治此人,算是做惯了坏事。不过,他对清廷的忠诚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聚焦五千年中国史,深度解读历史热点。

欢迎订阅“评阅历史”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