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不堇第六

 鹿文康金 2016-04-26
 
daojiaocn
学习交流QQ群:332368535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道教文化!


道长微信号:qsdr129323(青山道仁)

不堇第六

谷神“不”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堇(jìn)

今译

生养天地万物的虚谷神奇之,以其“不”而得以永恒长存,这就是所谓玄妙的母性。玄妙母的生育之门,就是天地产生和存在根本。连绵不绝是“不”在发挥作而致生生死死无穷无尽。

解析

本章继续讲阐述“不”之自然性,是“道学”中之自然哲学部分。阐述“道”在天地之先的先天性:以“谷”喻示“道”之虚“无”状态,以“神”喻示“道”生万物之玄妙灵动,阐明“道”乃万物生发变化之支配力量。“道”虽看似虚无不可捉摸,然无处不在且因应无穷。这种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就是“不”之振动性。“不死”,体现出“道”之永恒性,即“恒道”。



如果象通行之解读,将“谷神”作“谷物生长之神”来解的话,其意涵也不会变化太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以农耕社会最常见的五谷生长为例,阐述大道运化的方式是自然的。这个“自然”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自然界,是说道的运化方式及其体现振动性的“不”对万事万物动态平衡调节机制是本然存在着的,无需去证明也无需去创造,它天然存在天然合理、天然自洽。人所要做的就是将其发明出来并依照它本有的方式去顺承执行,因而符合“不”的就是符合道的。

这里只是提出了“不”之自然性和自洽性,因而万事万物只需遵道而为即可,体现的是对道“顺”承的一面。后文中的“反也者,道之动也”,则是作为大道自然组成部分的“人”掌握它并主动发挥人的能动性运用它,是对道的规律“逆”反的一面,向大道索取权利以跃升。“逆”的一面在此暂不予深论。

认识到了大道自然之“不”的自然性和不可违背,那么第一个反应就是“顺”。顺应自然,让大道使用“不”这只看不见的手代劳,人充分享受大道自然给予的恩泽福利即可。这一点在中国特有的节令文化中体现地淋漓尽致,由于节令文化形成较早,且成为一个完备体系,不易被割裂和神化,所以后世没有演变成人格神节日,至今保持了自然之质朴主调,没有走向人格神化而成为人格神教之附庸。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它能反映地球北温带的周年季节变化,用以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根据可考资料,至迟在西周末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西汉《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正式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天文位置。

这说明至少于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通过“观象”,对自身所处地球与太阳之关系,以及太阳运行之规律有了比较透彻地观察和理解之“朴”,并且建立起太阳运行与地日关系的模型之“甫”。这个模型的建立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发现了地球绕行太阳的“黄道”。地球位于黄道上不同位置,其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即黄赤夹角就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季节。这种季节轮回往复就是一种近似椭圆的开放振动螺旋,二十四节气的建立离不开这些对自然振动平衡的认识。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角度变化,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描述了地球围绕太阳这个“中”一周这个单次往复振动在地球上所呈现气象、物候等因应现象,这是中国古人“观象”之成果。视太阳从黄经零度也就是春分点为起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振动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分为二十四个等分,这是星体和谐振动之“因”。这种星体振动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地面气候气象演变的“应”,就是气象、物候变化。将天文之“因”与地理气候之“应”综合考虑,给每个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之由来。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是指地球大气的气象、气候。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侯现象、侯变化。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反应侯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应气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更细致之现“象”还有二十四番花信、七十二物候等等。华夏古人根据整个太阳系整体和谐振动之“因”下,地球上所表现出的“应”,还创造了纪时系统“天干、地支”,并由此演化出“六十甲子”等。“天干”是通过单纯的植物一个生命周期的变化来标示天道变化之“因”,这个植物生命周期的变化就像“天时”的主干指标,因而称之为“天干”;“地支”是通过十二种常见代表性动物的特性来标示地道综合变化之应,这些动物对“地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就像树枝一样指示各个方向角度,因而称之为“地支”。天干与地支组合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天地因应变化之万事万物都可以解析地明明白白。通过这个侧面,可以看到大道自然生养运化万物的能力是何等巨大壮阔,其生养运化万物是何等玄妙精微,它无穷无尽“绵绵兮若存,用之不堇”。也可以由此看出人对于道德因应的能力是何其强大,人不愧为宇宙四大之一。

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中国节令文化,是中国人认识自然并顺应自然安排生产生活的典型例子。节,有节拍、节奏、节律等义;令,有指令之义。这就像大自然奏响循环往复之伟大乐章,天道运行就像乐队指挥发出节拍节奏的指令,地球万物春生、夏长、长夏茂、秋实、冬敛就是舞台变化的乐队,人随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人类就是随着自然振动的伟大乐章律动而起舞的舞者。

一个回归年接下一个回归年,这是在地日系统层面上“不”平衡调节作用下的振动状态,在天文地理时空气候上的反应。这个“不”的振动,给人的感觉是“循环”往复。这个振动的振幅,在时间上是一年,在空间上是地球绕太阳一圈,在地理上是春夏秋冬的一轮变化。这些都是很明确的,是可知的,因而也是可遵循而为的。

当然,在太阳系范围内,这只是“地-日”系统之螺旋振动,之下还有“地-月”系统的振动和地球的自转振动;同级的还有其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水-日”、“金-日”、“火-日”、“木-日”、“土-日”等系统的振动。这些不同振幅、振速、振频之“不”围绕太阳这个共同的“中”的合在一起的谐振。之上还有“太阳系-银河系”系统的振动,乃至无穷无尽。

地球上的人类,对于大道自然振动本质之认识程度或认识变形程度,也就是各种文明之“不”的振动方式之差异,决定了人类各种文明形态之主基调。人类文明之多样性,体现的就是对大道自然振动本质之外化表象的认识、理解和描述的多样性。这些不同仅仅是不同地域人群对大道自然的认识、理解和描述的不同使然,而并非反应了大道自然之本质不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各个文明体系下的人们对大道自然认识程度和认识变形程度的差异决定的,认识程度越低,其社会人群的灵性就越暗昧,其文明之人格神教色彩就越浓厚,反之人格神教越浓厚,其对道之本质的扭曲越严重。

作者:李怀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华道教 微信平台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福生无量天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