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EGFR 突变患者,临床如何更合理选择治疗策略?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自TKI上市以后,EGFR 突变阳性的NSCLC 患者群体就备受关注。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临床对靶点认识的深入,临床工作者面临一系列问题:在不同的靶点选择的治疗策略是否一样?敏感突变人群的疗效是否有差异?未来如何进行联合治疗来进一步提高疗效?

请看视频


引导发言

刘莉教授:EGFR 突变患者,临床如何更合理选择治疗策略

        通过回顾肺腺癌驱动基因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随着肺癌个体化治疗的进程,目前对于晚期NSCLC 患者,多学科协作能使患者最大化受益。对于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应优先给予TKI治疗。对于中国临床应用的几种TKI,研究显示疗效相当,埃克替尼安全性更优。常见突变19 del 和21位点L858R 占EGFR突变的90%,少见基因突变约为10%,少见突变中G719X,L861Q和S768 较为常见(6% ~7%),对EGFR- TKI 治疗也较敏感,第二代TKI 对少见突变疗效更好。TKI 与化疗的合理组合,是科学合理的保障。

专家观点

        张力教授:目前现有的证据、指南和共识可以指导我们临床工作,然而对于个体化治疗仍存在疑问。一些数据显示多点突变联合可能更好,甚至是目前不被认为是高度敏感的位点,未来这部分人群可能也会有更好的前景。目前敏感的患者一线使用TKI 较多,循证医学证据也显示一线使用TKI 比二线使用好。

        吴梅娜教授:基于国内医院水平,如何普及推广检测仍存在难题。检测和精准治疗想要结合起来,必须先做好检测。所以疾病治疗理念的变化是依赖于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工作者必须关注检测技术的进步。

        任新玲教授:TKI 治疗耐药和应用体会分为六个方面。第一,遵循指南,第二,二线治疗;第三,分子检测指导下靶向个性化治疗带来了益处;第四,目前的评估标不能完全指导临床靶向药物治疗;第五,药物的选择要观察毒副反应,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耐受;第六,对疾病的治疗必须采取全局观点。

议题总结

        现在个体化治疗下的精准医学治疗,主要基于分子检测和靶向治疗的选择。目前仍然有一部分不能检测的特殊人群,包括体质,年龄,个人意愿等等,未来需要对检测的对象、准确性进行更多的探索。(编辑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