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疝气(俗称“小肠气”)该不该手术?

 昵称30392551 2016-04-27

王老师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三年了,生活很是不便,网上查询后,得知自己患有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据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下人群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7‰,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上升,约11.5‰。小肠气最基本的症状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及坠胀感,开始时肿块较小,不易被发现,随着病情进展,肿块越来越大并进入阴囊。患者站立或咳嗽时肿块突出并伴有疼痛,平卧时肿块消失,退回去常伴有咕噜咕噜的声音。

临床上最多见的疝气是腹股沟疝,此外还有切口疝、脐疝、股疝、白线疝等其他类型的腹壁疝,虽然它们临床表现不同,但手术是目前治愈的唯一有效手段。王老师由于惧怕手术,还是先选择了保守治疗,买了疝气带压迫疝环。保守治疗一年后,王老师感到疝气带材质确实好,但每天穿戴很繁琐,如小肠气再次突出,需及时推回并调整束带及腰带的松紧度,外出时经常借口去洗手间避免尴尬情况,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其实类似王老师这样的患者很多。研究表明接受手术的患者人数占患病总人数的比例不足8%,其主因如下:

首先,患者对腹股沟疝认识不足。大部分小肠气的病程较长,甚至数十年之久。在病程早期,如无疼痛、胀痛等不适,患者往往认为小肠气无大碍,不需要治疗,任凭疾病发展而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随着病情进展,小肠气越来越大,其手术复杂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如小肠气约一拳头大小,可伴有会阴部湿疹,轻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当小肠气发生嵌顿,可致肠管坏死、继发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少数可出现死亡。

其次,患者对腹股沟疝手术治疗难以接受。有些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寄希望于保守治疗,能不开刀尽量不开刀。实际上,保守治疗只能延缓病情进展,达不到根治的目的。

另外,由于小肠气发生在隐私部位,有些患者不愿意去医院,更不愿意告诉别人。其结果只能是延误疾病的诊治。因小肠气未及时治疗发展为嵌顿疝而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也不少见。发生嵌顿疝的患者及家属均对消极治疗后悔莫及,不仅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还在身体上吃尽苦头,甚至丧失性命。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需要全麻,手术费用较开放手术高,但术中及术后的舒适感明显优于开放手术。而对于双侧疝及合并腹腔疾病的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不需另作切口或另加操作孔即可完成,不增加复发概率,恢复更快。当然,手术方案的选择应考虑:患者是否适合全麻;疝的种类;患者的疝是适合腹腔镜手术还是开放手术;外科医师的手术经验等。

经过医生的介绍,结合实际病情,最后王老师选择了腹腔镜小肠气修补术,结果术中发现他的另外一侧也有初发的小肠气,因此只用3个手术操作孔就进行了双侧小肠气的修补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2天他就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了。

本文作者:上海九院 普外科 顾 岩教授 宋致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