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速递| Haspelmath 2016《连动结构:对比概念与跨语种普遍属性》

 文化艺术界 2016-04-27

来自上海的语言学交流平台


哈斯普马特(Haspelmath,下称哈氏)于《语言暨语言学》(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16年第三期上以特刊文章的形式再次探讨

               

“对比概念”(comparative concept


自从他
10年(Haspelmath 2010a)提出了这个概念后,目前他的想法已经趋于成熟,包括本文在内有一些后续文章探讨(Newmeyer 2010Haspelmath 2010b2011Jary 2016)。


哈氏在本文中提出的观点是:


 对比概念不是自然类,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规定。”


在本文中他以连动结构Serial Verb Construction)为例,将其视作一个对比概念进行探讨。

 

文章的1.2小节首先回顾了文献中连动结构的分类。连动结构一般含有多个动词,根据动词所带的论元角色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共享施事(方向型)、共享施事(不同受事)、共享施事(单及物 双及物)、共享施事(共享受事或工具)、共享受事(同时也共享施事)、共享受事(及物 不及物)


文章的这个部分写得比较粗略,分类不是很严谨,作者自己也说“并未穷尽所有的类型,而只是列举了世界语种中最常见的类型”。

 

接着在第2节中,哈氏从对比概念的角度对连动结构重新进行了定义。


连动结构:

连动结构是一个单句结构,由多个独立动词组成,它们之间没有连接项,也没有谓语—论元关系。

这一个概念中包括5个基元概念:结构(construction)、单句(monoclausal)、独立动词、连接项、谓语—论元关系。哈氏在第2.12.5小节中对这5个概念分别作了具体说明。

 

3节中,作者列举了一些他认为不适合作为连动结构定义的标准,如“单个事件”或“单个谓语”。

 

此外,他还概括出了10条关于他所定义的连动结构的共性(第4节):


1. 在所有的连动结构中,动词都具有相同的时态取值。

2. 在所有的连动结构中,动词都具有相同的语气取值。

3. 连动结构中的动词不区分时间或事件位置修饰语。

4. 所有的连动结构在发音时都位于同一语调曲拱中。

5. 如果连动结构表达因果关系或事件先后顺序,两个动词呈现出时态象似性,即表示原因的动词位于表示结果的动词前,先发生事件的动词位于后发生事件动词之前。

6. 如果只有一个人称、时态、语气或否定标志,它出现在边缘位置,即在第一个动词前,或在最后一个动词之后。

7. 在所有的连动结构中,所有的动词共享至少一个论元。

8. 所有带连动结构的语种都具有“共享主语的连动结构”这种类型,也可能有其他类型。

9. 在主语不同的连动结构中,第二个动词总是不及物的。

10. 连动结构不能带两个不同的施事,即当连动结构的动词共享非施事角色时,施事角色也必须被共享。

 

哈氏认为他的定义是所有关于连动结构的定义中最狭义的。但他所谓的狭义并不是指典型的(prototypical)连动结构。由于哈氏不是认知派的追随者,因此他也说“一般来说很难证明什么是原型(prototype),而使用典型定义法所描述的规律也无法证伪”。


最后,本文的核心观点再重复一下:

跨语种对比概念需要人为定义,需要人为定义,需要人为定义


defined而不是discovered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本文为对该论文的介绍,下期类型学板块我们将推送对该文的评论《从描写重返规定》,之前的“参考语法系列”由于资料收集的工作量原因将做推迟。

 

文中有几处术语翻译需要说明


1. language

与之前一样,我们将英语、汉语等language译作“语种”,而将个人语言系统(i-language)译作“语言”,两者区别类似于生物学中的分类概念“物种”与个体“生物”之间的关系。cross-linguistic实质上是对现实中的不同语种进行对比,因此译作“跨语种”,类似于生物学中的cross-species“跨物种”。

 

2.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中文一般译作构式。但事实上,构式语法的流派已经演变得五花八门。Croft2014)甚至还用大小写来区分不同含义的construction,显露出这个术语承载意义太多,早就超出了科技术语最好一词一义的标准,已经过载了。

我们选用中文的“构式”来对译Goldberg 2006中更新过的construction的定义,即“只要达到一定频率,即使意义是可推导的,也储存为构式”。这一定义推翻了95年“整体意义不可从部分意义推导出来的形义配对”,而是转化为一个认知心理概念。如Goldberg所宣称的那样,“语言知识是知识”,也就是说,语言知识的记忆单位是什么,构式就是什么。这种做法将构式还原为上级学科认知科学的概念,而避免在本学科内过多纠缠。至于记忆的本质何时能解开,那不是语言学家的事。这种construction,我们译作“构式”。

至于语言学家用于分析、对比目的的construction,我们译作“结构”。某语种中某语义、语用范畴的具体表达手段可以参照Croft 2014叫作“策略”(strategy)。

 

3. comparison/comparative

在西方学界跨语种的比较/对比一直使用的是comparison。但我们知道comparative method“历史比较法”在历史语言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至于一说比较语言学,就想到的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而类型学不研究语种间的亲缘关系,不使用比较同源词的方法,而更类似于起源于二语习得的对比分析,后来又晋升为对比语言学对不同语种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对比”。因此我们提倡将历史语言学和类型学的comparison/comparative区分开。和类型学跨语种的comparison相关的概念,我们都译作“对比”。

 

4. marker

根据Haspelmath2006),markedness一词可以多达12种用法,远超科技术语一词一义的要求。也许我们不需要区分得这么细,本文遵从陆丙甫 2009区分出marker的“标志”用法,即某语义语用功能范畴的形式表达。国内类型学界目前已有不少学者遵从这种区分,如金立鑫(私人交流)、曲辰(私人交流、李占炳(2014、王晓华2014等。而“有/无标记”是针对一个底伏(default)状态来说的。具体见陆丙甫 2009中的论述

 

哈文标题中就占了4个术语说明中的3个,故大家需看清说明,以免误解。



参考文献: 


[1] 李占炳,2014,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

[2] 陆丙甫,2009,也谈“有/无标记”的歧解及解决之道,《当代语言学》(3):260-266。

[3] 王晓华,2014,汉日情态共现的差异与共性,《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202-213

[4] 朱晓农,2008,《方法:语言学的灵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 Croft, William. 2014. Comparing categories and constructions crosslinguistically (again): The diversity of ditransitives. Linguistic Typology 18: 533-551.

[6] Goldberg, Adele E. 1995.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7] Goldberg, Adele E. 2006.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Haspelmath, Martin. 2006. Against markedness (and what to replace it with). Journal of Linguistics 42: 25-70.

[9] Haspelmath, Martin. 2010a. Comparative concepts and descriptive categories in crosslinguistic studies. Language 86: 663-687.

[10] Haspelmath, Martin. 2010b.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mparative concepts and descriptive categories (reply to Newmeyer). Language 86: 696-699.

[11] Haspelmath, Martin. 2011. The indeterminacy of word segmentation and the nature of morphology and syntax. Folia Linguistica 45: 31-80.

[12] Jary, Mark & Mikhail Kissine. 2016. When terminology matters: The imperative as a comparative concept. Linguistics 54: 119-148.

[13] Newmeyer, Frederick. 2010. On comparative concepts and descriptive categories: A reply to Haspelmath. Language 86: 688-695.

感谢金立鑫老师对本文中关键术语的中文翻译所提的建议,由于部分术语不符合国内一般的习惯译法,造成的所有影响由作者承担。

编辑:叶子

美工:谢瑶


林先生,做有观点的语言学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