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郑公书馆298 2016-04-27

前几天,旅游卫视组织活动,老萨在其中客串了一把故宫的讲解员。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讲解的时候,老萨特意嘱咐大家到隆宗门去找找射在匾额上的箭头

因为这箭头是真是假,怎么来的,可以算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历史疑案。

到故宫参观的游客中,常常有人跑到隆宗门周围去寻找这支射在匾额上的箭头,这玩意儿在禁宫之中出现而且没有被拔掉,无疑是非常奇怪的存在。

我也是很小的时候便知道故宫的匾额上有个箭头,据说是李自成当年攻入北京,在进入故宫前为了显示豪情壮志而射上去的。这个箭头当时听说是在午门的匾额上,但到故宫参观的时候却没有找到。

后来见到故宫里工作的朋友,问起来,才知道确有此物,但不是钉在午门的牌匾上——那个地方太高,李自成要想射上去只怕要天生神力。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故宫相关介绍上也有隆宗门箭头的内容,证明这枚箭镞保留在故宫西路的隆宗门匾额上,不过由于印刷质量的原因,我从这幅图上,怎么也没能找到箭头的存在。要想看到它,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到隆宗门自己找一找。

隆宗门的规模不大,游人一般从内侧而来,看不到牌匾,需要走出门去回身,从外侧向内看,才能找到那块中间的匾额,上面果然有一枚箭镞。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看不太清楚吗?不要紧,咱们来张特写: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可以看到,这支箭镶嵌在匾额的侧面,箭杆已经不知去向,但箭镞保存得依然相当完好

不过,所谓李自成射中这一箭的说法当是谣传附会,理由十分简单——这块匾额使用满汉两种文字,明显是清朝的作品,李自成除非穿越,否则是没法给它一箭的。

这一点,从拍下的照片也可以看出端倪。隆宗门上的箭头是典型的清代破甲重箭,所说在辽东作战时八旗军善于骑射,使用的便是这种箭。它虽然射程不远,但可以射穿重甲,是清军的战场利器。但明军似乎没有装备这种武器,李自成进入北京时应没有机会使用它的。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清代破甲重箭

上个世纪中叶后期,这位李闯王被视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反抗暴政的英雄,名望如日中天,深得某些人的赏识,难免有人为他杜撰出种种神话。

那么,这一箭究竟是谁射的呢?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故宫博物院出品的《故宫简介》中关于这支箭的官方说法

这里面所说1813年攻入皇宫的起义者,便是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军——现在对他们的评价也有些动摇,因为他们的组织属于白莲教的一支,太具有邪教特色了。但无论如何,能攻入皇宫还是很了不起的。据说隆宗门的箭头便是他们留下的。

一说“景 运、隆宗二门是进入内廷的第一道禁门,因而是需要严加防卫的。但戒备虽如此森严,在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竟有一支以林清为首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军在头领陈 壤、陈文魁率领下,由内应太监刘金、阎进喜带领分别从东华门、西华门打到了景运门、隆宗门的门外。进入西华门的一支农民军直取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在隆宗门 外,农民军又与清军展开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受到清军火枪队的镇压而告失败。在激战中,农民军将一利箭射在了隆宗门的匾额之上”。

这似乎是板上钉钉的说法了,但如今也受到很大挑战。

原因是根据记载,天理教起义军是化装进宫的,不要说弓箭,连长矛这样的长兵器都没法携带,怎么可能在匾额上留下箭痕呢?

中央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吴空先生曾经亲自撰文,认为这个说法不符合史实。他遍访单士元、朱家溍等有关专家,确认隆宗门匾额的箭头一事既不见于史料文献的记载,也无确认为嘉庆年间遗存的实物铁证,只是传闻而已。

他曾派人访问过古建工程队的老工人,得知五十年代初清理维修隆宗门时,门柱、门扉、门额上留有许多支箭,他们把这些箭都拔掉了。

如果说这些箭头是嘉庆年间留下来的,那当时起义军的火力一定强大得不像话,而且把门保持这个样子一百多年太不可思议了,除非清廷的帝后们有喜欢刺猬的情结。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被“乱箭”射成刺猬的狗狗

在隆宗门的椽子上,至今还保留了一支当时没有清理干净的箭,证明吴先生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保留在隆宗门匾额侧面椽子头上的另一支箭镞

不过吴先生也没有解释清到底是谁射的这些箭,他推测有二:

第一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候作为游戏留下的。这我不太认同,因为1902年清朝的帝后已经返回北京,此后清王朝还延续了约十年时间,没理由这么长时间不清理自家大门上的箭。

第二是清朝灭亡后有人拿隆宗门的大门和匾额当靶子练箭,“或有人射箭游玩所致”。这一点我认为比较可能。因为在电视台曾和清皇室后裔中的一些前辈一起作节目,他们讲到清朝灭亡后清皇室仍然盘踞故宫后廷多年,宫中溥仪闲极无聊,经常招一些外面的亲王子弟比如溥伟、润麒等入宫陪伴。

这些孩子大多娇生惯养,无法无天,这些纨绔子弟当然没有爱护文物的概念。他们中曾有人对着大门射箭玩——尽管没有说是哪个门,但很可能便是对着隆宗门来的,因为溥仪住的养心殿离这里很近。

不是李自成,亦非八国联军,谁在故宫宫门上射了一支箭?至今仍在

清代颇有一些贵族把射箭当成一种传统的运动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里面应该没有溥仪什么事儿。他虽然按规定应该学习射箭,但溥仪不喜欢这种运动,是个深度近视,连大婚时都不敢让他按规矩朝新娘头顶射三箭辟邪——怕他看不清把皇后给射死了

关于隆宗门上的箭头,还有一个疑问——现在匾额上的箭头,真的是古人射上去的吗?

其实,在前文中,笔者已经给出了答案,只要对照一下今天隆宗门匾额的照片和《故宫简介》中的照片,就会发现箭头的位置不在一处。早期隆宗门上的箭头,是在匾额的蓝色底衬上,角度是从下向上射入的,而今天的箭头,则是插在匾额的边框上,角度也似乎是从上向下刺入的。

这只能说明工人在修缮匾额的时候挪动了箭的位置,今天这支箭,可能的确是旧日的原件,但却被人为改了地方。

这样做,似乎说明对故宫进行修复时,多少有些不拘小节,否则验收的时候专家完全可以对其纠正。可能故宫太大了,文物众多,遗迹纷繁,这样一支箭的位置到底在哪儿,实在不算什么大事儿。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年一支到西非的考察队,队中的科学家提到,当地的向导热情地和他们探讨如何把当地的森林变成一个大伐木场。在当地人看来,没有比用树换钱利润更高的事情了——至于树嘛,土人们一生所看到的都是树,只有树,砍掉一些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不知道这片雨林已经是非洲仅存的一块了。”那位科学家对着镜头慨叹一声。

【完】

立即搜索订阅萨苏公众号:老萨有发现(sashuchang2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